分享

只有3%的人可以平衡好工作和家庭

 快乐英平 2018-04-03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的话,你也会发现一些堪称黑色幽默的共性问题。比如所有人在大部分时间都认为“我能同时搞定家庭和工作”,但实际上。。。

据统计,中国现代职场,我是指包括国企、机关等等全部性质的职业,只有3%的人能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如果把统计数据缩小到某些领域,比如说互联网it,这个数字往往为零。

所以职场人最难战胜的,就是挫败感,它因为失衡而如影随形。

1、不要轻易决定生活和工作扮演的角色

周鸿祎说过,挫败感源自平衡不好工作和家庭的无能。这种无奈往往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形成难以挣脱的恶性循环,生活和工作相互拖累,墨菲定律重复上演,低落的情绪招来水逆,错误总是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的系列反应……“丧”是会传染的,挫败感也是。

 生活和工作对大家意味着什么?大概都不一样。

如果你不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去做决定,那么到最后,一定会后悔的。

因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有很多,你往往看到的只是最表面的那个。

 小妹的同学小咪,和他们公司前台小妹是好姐妹。

她们都坚信生活幸福感最重要,工作只是谋生工具,必要时可以抛弃。

所以分别在办公室里和前台喝茶追剧吃瓜子,快乐似神仙,一月挣两千。

上司批评小咪,她不以为然,说有种你就开除我,老娘分分钟再找一个这种破工作。前台小妹给她点赞。

老板用事实证明了,自己非常有种。

被开除后她还愤愤不平,说有人比我过得更加纸醉金迷,上司和老板都瞎啦。关键是人家小妹美颜盛世可爱的一比,有了她公司出勤率都高了两个百分点好吗。

再说,小妹她二姨是他们公司的老板娘啊。

 2、职场成功者们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

我们常有种错觉,就是职场成功者,往往会很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谁还不读几篇鸡汤呢?什么“别把工作的情绪带回家”,什么“亮眼的工作成绩不耽误我成为好妈妈”,什么“休息一下,让身体等一等灵魂”……但成功者们“爱情事业两不误”的光鲜外表背后,往往是精疲力尽的真实。 

比如说企业高管们,日常权力斗争情势判断早就耗尽所有注意力资源,再要求他们体贴温柔浪漫又富有闲情逸致,是不是稍微有点过分?

成功者往往更加忙碌,生活与工作,绝壁无法鱼与熊掌兼得。一天只有24小时,精力么也只有那些,当工作达到一定高度,势必要做个取舍。太贪心只能什么都得不到,不能全力以赴常要面对谋划已久却空手而归的窘境。

究竟是把工作放到第一位,宁可加班熬夜也要搞定一切,做个老板的好员工呢,还是以生活为重,心情快乐最为重要,加班什么的佛性就好,做个家里的好丈夫/妻子/父亲/母亲/儿子/女儿?

简直太为难人了好吗?

就算牛笔拉轰如李开复,那也是检查出淋巴癌之后才幡然醒悟,从此不做工作狂的好吧?

 3、工作和家庭冲突后被牺牲的是...

只有3%的人能够搞定这个微妙的平衡,很遗憾的是我们往往不在其中。

工作和家庭产生冲突之后,被牺牲的大部分情况下是后者,毕竟工作使我快乐,啊呸,工作让我们经济自由、人格独立,或者说,能够在这个房价越来越高,物价永恒上涨的时代,活得更有尊严。

当然有的时候我们得为了不要丢掉工作而丧失尊严,这个就是我所说的黑色幽默。工作给了我们面包,面包让我们能够填饱肚子。这个选择工作的理由非常朴素,但是为工作牺牲家庭是不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呢?

因为加班没有性生活,因为没有性生活所以和爱人产生矛盾最终say byebye,因为成了单身狗只好回去加班,完美的循环。家庭总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烦恼,而工作可以完美地逻辑自洽,perfect。

 然而人活一世,草活一秋,究竟为了什么?难道是成为公司一枚必不可少的螺丝钉,勤勤恳恳地为资本家创造更多的价值吗?

斯皮尔伯格新作《头号玩家》中的女主角哭着说,她的父亲被送到契约工中心不得不日以继夜地工作,就为了支付无穷尽的贷款、利息和滞纳金。

讽刺的是,现实中把一切寄托于工作的我们,和那位可怜的老父亲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