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一: 你以为企业招聘时只写要求本科,那么一本三本他就不可以区分了?你以为企业招聘时没写仅限985、211,那么双非大学毕业生就真的和985、211的毕业生平等了?你以为企业招聘时没写仅限男生,那么在招聘时,女生和男生就平等了? 企业在招聘时,是不会刻意说明一些歧视性条款的,否则就会被人说招聘歧视,这是违反劳动法的。但是虽然不明说,再筛选简历的时候,哪些大学是三本、哪些大学是211,他们都清楚的很,HR可不是吃素的,而这时候一本、三本虽然都是本科,但就会被区别对待了。在很多企业,三本压根就没有面试、考试资格的。 当然,在公务员考试中,并不会要求那么严格,一本、也好,三本也罢,只要是本科,只要笔试、面试成绩出色,都是可以上岸的。所以在公务员的招考中,还是平等的。 那么既然是在有些时候是平等的,一本真的会吃亏吗?我感觉并不吃亏。首先一本、三本的学校是不同的,即使相同,一本和三本所接触的环境、同学也都是不同的,而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巨大的,而这种影响可能是一生的期限。举个差别比较大的例子,就比如清华大学的本科和民办大学的本科,虽然都是本科,那你能说清华的本科吃亏吗? 网友二: 说句难听的,C9以外的学校,除了其本身的特色专业外,其他学科在本科阶段都大同小异——本科阶段学的无非是通识教育+专业入门,有多高的学术研究能力? 就拿券商说,一本的本科学生,一开始进去就能当营销总监?就能调去总部当分析师?就能去做投行业务?做这些一大堆老人不用,一大堆硕士研究生不用,用你一个本科?别傻了,一本本科毕业生进券商,一样多数得做客户经理,就是去银行驻点,拉人开户~混得好点,要么升营销总监,要么做投顾,至于想调到总部去,得看人脉和学历(研究生起步)了。 当然,可能有人会心理不舒服,但我还是要说,本科毕业出来一两年内,如果不从事对口行业,基本上都会把大学所学全部忘光~这点来看,一二三本压根没区别。 而且大学本科阶段学的知识仅仅是专业入门——说白了,很多都是概念性的东西,怎么用都是问题。举个例子,你要普通一本本科,学金融的,做个量化模型(先不论能不能用),给公司做个估值(先不论准不准确),看他会不会~恐怕大多数都是一头雾水(除非有人毕业论文选题有关这方面)~能吐槽一句,曾在高中学校贴吧看到一个华科大的毕业生去海天味业卖酱油吗? 网友三: 第一,企业招聘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刻意区分这种差别,其实就是想弱化你的学历地位,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不想让你有太多的优越感,他们在招你们的时候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看来,是有好处的。二是利益问题的驱使,一本学生确实有些能力很强,但他们就是要把你们当做一类,都是同工同酬,没什么学历大小,能力高低之说,反正工资都一样,这样自己公司的工资支出都是一样的。所以,这样看来,企业不刻意区分这种学校的差别,学历差别一方面是为员工考虑,这个值得肯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公司的利益着想,这个也是无可厚非的。 第二,也确实存在吃亏的现象,不管是高考分数,还是努力程度,还是学校的好坏,一本学校和三本学校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出来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但在工作中的能力表现那肯定是不一样的,一本的学生肯定也会更优秀一些,但不是绝对的,有些学生只会读书,别的人际关系和实践能力一般,比不上三本学生的情况是存在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来说,还是有差距的,这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力会逐渐展现出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网友四: 你去比较一下,咱们国家的一本、二本、三本学校的名字,差别还是很大的,一本院校除了那些知名的211、985,就算是普通的一本院校,差不多都是某某大学,二本院校很多就算某某学院,三本的名字就更长了,光听名字也能判断个大概。 其次,人为什么上好大学,难道就为了那一纸证书,当然不是,在好大学里学习不仅是知识层面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自我认知、自我成长的不同。 三本院校里的很多学生都是花钱上的,如果不花钱,以成绩来分的话,应该是大专,这里不是说大专多么不好,但目前我们国家的现状就是高中学习,大学放松,在大专院校里真正学习的人并不多。 网友五: 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并不了解如今企业对于大学生学历的真实要求,也非常有可能在这上面栽跟头!在很多大学校园招聘时,有很多央企或者国企,一般情况下会明确要求仅限985或211高校的本科毕业生,即使没有明确标明要求,并不是三本大学生就可以入围。所以说,在企业招聘时,一本的大学生是有一定的先天性优势的。 虽然说一本的大学生起点高,但是也并不否认三本或者二本的大学生实力就弱,不过,就像专科和本科的区别一样,这是一道门槛儿,只有符合基本条件,才有可能最终入围。所以,根本不存在本科一本大学生吃亏的情况,如果真的最终三本大学生被录取,那说明三本大学生个人能力很强或者抓住了机遇,或者这个一本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实力太弱。 网友六: 实际上一本、二本、三本只是学校的好坏,和个人能力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名校生个体也有堕落的人,普通院校毕业的个体也有飞黄腾达的,真正企业用的是人,而不是高校的名号。但是从群体上来讲的话,名校生确实比普通院校生做的更好。名校和普通院校就像两个工厂,一个工厂合格率高、一个工厂合格率低,企业就是消费者,你觉得消费者会选择哪个企业的产品。 再从用人单位来看,作为人才消费者的角色,企业当然有权利选择哪个“工厂的产品”。但是从表面上不能有区别,要不会有歧视的嫌疑,这样会违反劳动法。用人单位也不是傻子,哪个学校985、哪个学校211人家心里清楚的很,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还是有等级之分的。 综上所述: 非名校的同学,你应该看上图右下角,找到它,那里有外语社群,里面都是外国人、大学生,这些人会伦敦腔、印度腔、美音,找到它就能一起讨论学习,小编等你来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