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媚俗成为一种需要

 一师兄2c1nv072 2018-04-03

在原始社会里,没有多少人考虑过精神更多的意义。那个时候人们饿了就会去捕猎,没日没夜的劳动仅仅为了存活,这么用力地活着了可还是会一不小心被小痛小病害死,还能不悲催吗,更别说天灾人祸了。所以没人会成天想一些莫须有的东西而不去填饱肚子。

慢慢走向强大的人类终究敌不过对死亡的恐惧,于是他们将这种模糊的恐惧具像为对鬼神的敬畏。你看看人类多么聪明,起码骨肉至亲死了,还有对象讨个公道,求个安慰。因此鬼神的诞生是人类本性懦弱的标志之一,是人类灵魂的一部分,他们相依相存。

对死的恐惧促使人们开始进行这类的思考了,于是就产生了此类的精神活动。

现如今,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却又暴露出人类更多的残缺的本性。人们开始生活在矛盾与虚伪之中。死不再是鬼神了,而是失败与孤独。这个时候人类需要一种精神力量,可以是宗教也可以是对某件事情的狂热来掩饰残缺,而不是选择面对。

这或许是关于人类的矛盾中最艰深的矛盾之一,鲁智深在圆寂的时候才发出这样的绝叹“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当我们终于可以面对自己,或者了解自己的时候,可能是我们与世长辞的那一刻。

我们需要的这种精神力有个别名,米兰昆德拉称之为媚俗。

媚俗就好似信仰的癫狂,人们毫不质疑地相信一种东西的存在或一件事情的价值(实在的或虚无的)。从而导致一系列滑稽的悖论。我在这里就匆匆举两个例子。其一,上帝拉屎吗?其二,上帝能制造出一座他搬不动的山吗?等等。

人类能学会接受自己吗?如果能,那人就进化了,就变成了尼采所推崇的超人。这必定是条极度漫长的道路。刚才也说了鲁智深到死才大彻大悟。我记得博尔赫斯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还得劳烦诸位自己去拜读偶遇。

说到博尔赫斯,他还说过这么一句话“联系我们的不是爱而是恐惧,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如此爱你。”对,或许正因为恐惧,我们才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精神活动,也正因为恐惧,我们才真正需要媚俗,意识到媚俗的存在,也正确认识到媚俗一部分的价值所在。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将教人以生存的意义:那便是超人。”

自然,这世界上不单单只有媚俗,还有另外一小部分选择寻找自我的人。他们在尝试接受这样一个不完整的自我的存在,直面被上帝撕成两半的灵魂。痛苦的泥沼就在那里,面对与不面对,就是尼采说的人生存的意义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