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阅读《亦俗亦雅汪曾祺》

 CC金牛座 2018-04-03

    ①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瞩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汪曾祺的《五味》和《文与画》,一为谈吃的美文,一为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均是他创作之余所写的小品文,居然让我对上面那个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了。

    ②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说:“大菜,我做不了。”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这本系文人雅事,犹如作诗填词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袁枚就曾讥讽世人所追捧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的 “不喜大菜”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混迹在显贵府上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知道,(A)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

    ③饮食一道,汪曾祺享受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他通过那些淡淡的文字,又把这种雅趣传递给了我们。本没有资格上餐桌的黄瓜皮,在他那里竟是这般精致,“黄瓜切成寸段儿,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黄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饕餮甚多,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声脆响?

  ④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是的,汪曾祺是雅的,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装不出来的。

  ⑤(B)汪曾祺的画作,只是“瞎抹”,他自己说“我的画,无师法”,其实他的画是真正的“写意①”。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他的画,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⑥汪曾祺让我想起苏东坡和辛弃疾。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雅致,平民的情怀”。苏、辛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东坡街头听人谈鬼,他会饶有兴趣地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辛弃疾夜行遇雨,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唱诵丰收的好词。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苏东坡和辛弃疾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典型的士大夫高雅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五味》和《文与画》所看到的,则是一个生活化、平民化的汪曾祺。

    ⑦既有士大夫的雅致,又有平民的情怀,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好的传统。汪曾祺正是让这种雅致与情怀回归生活、回归真实,进而成就其平淡质朴的文风和亦俗亦雅的人生。

                                                                                  (文章略有删改)

【注释】①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讲究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是一种形简而意丰的表现手法。

 

18.本文标题中的“亦俗亦雅”四个字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说说汪曾祺的“亦俗亦雅”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②他用淡淡的文字,把美食的雅趣传递给我们,表现出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

③他的画作是真正的写意,但入画的对象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

                                                                 

19.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共6分,每小题3分)

A.请比较第②段中(A)处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

改句:他是真喜欢这些小东西。

 

 

 

 

B. 第⑤段画线B句中连用三个引号,其作用分别是                          

汪曾祺的画作,只是“瞎抹”,他自己说“我的画,无师法”,其实他的画是真正的“写意”。

20.文章第②段写到了袁枚,第⑥段写到了苏轼、辛弃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1.汪曾祺常着笔于黄瓜皮、咸鸭蛋等家常物什,用淡淡的文字传递出生活的雅趣。“世间饕餮甚多,不知道有多少人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声脆响?”品味下面的两段文字,联系自己的经历,描述享受美食的情景,体现生活的趣味。(50字左右)(4分)

文段一:黄瓜切成寸段儿,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如带,成卷……黄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

文段二: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节选自《端午的鸭蛋》)

 

 

 

 

 

 

 

 

 

 

 

 

 

 

 

 

 

 

 

 

 

 

 

 

 

 

 

 

 

 

 

 

 

 

 

 

 

 

 

 

 

 

 

 

 

 

 

 

 

 

 

 

 

 

 

 

 

 

 

 

50字)

参考答案

18.①处示例:他不喜“大菜”,只好“小菜”,表现了他对家常物什的真喜欢。

④处示例:他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他既有士大夫的雅致,又有平民的情怀。)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每空2分,结合文章内容阐述,意思对即可。

19.A处示例:原句运用倒装(短句)突出强调了汪曾祺对世俗生活本真的热爱,表达了作者对汪曾祺的赞美,改后的句子为陈述句,语气平淡,不能充分表达这种感情。  

评分意见:本小题3分。句式特点1分,突出强调的内容和情感1分,改句的不同1分。

B处示例:反语(特殊意义、否定);引用;特定称谓(突出强调)

评分意见:本小题3分。每空1分。

20.示例:文章第②段借袁枚反衬(对比)汪曾祺对生活本真的热爱。文章第⑤段借苏轼和辛弃疾正衬(衬托)汪曾祺既有士大夫的趣味,又有平民的情怀。突出了汪曾祺的亦俗亦雅,表达了作者对汪曾祺的崇敬和赞美。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第②段、第⑤段写法各占1分,突出汪曾祺亦俗亦雅1分,作者情感1分。

21.示例1:油条切段,寸许长。肉馅剁至成泥,入细葱花、少量榨菜或酱瓜末拌匀,塞入油条段中,入半开油锅重炸。嚼之酥脆,真可声动十里。

   示例2:洗净,去根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颜色可爱。

   示例3:这油旋儿也是一种饼,由多层面皮垒起压成圆形,经油煎、烙烤而成,颜色金黄、层多松软、葱味香浓、又酥又脆,到口就碎。

示例4:周村烧饼通体金黄,正面粘满芝麻,背面布满酥孔,浓郁的芝麻味扑面而来。轻咬一口,“咯吱”一声,脆脆的薄片在口中四散飞溅。              

评分意见:本题共4分。描写细致,写出生活的趣味2分,语言生动流畅1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