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养观是哪一种?是严格虎妈、使命必达的直升机父母,还是自律甚严的德国妈妈?在阅读本文前,透过下列教养情境模拟,勾选出你的教养方式。这份表格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教养不能复制,但经由这份表格,爸爸妈妈可以更清楚自己的教养模式,也可以进一步看看德国妈妈怎么处理这些让父母头大的教养问题! 教养情境模拟测验表:你会让孩子做家务吗? 口 当然不会,家事是父母该做的,孩子只要负责把书念好。 口 让他学习做一些能力所及的事,训练其独立性。 口 孩子太小,家事做得不好会导致挫折感,所以不该让孩子做家事。 爱孩子,就要学会放手锻炼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茶来伸手,因为大部分家长都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做些能力所及的事情,即使孩子想做,也会怕孩子累着而拒绝孩子的要求。德国父母则相反,只要愿意,他们就支持孩子多尝试。 一次,我看到楼下的邻居约翰尼将军竟然在打扫楼梯。我们看到他时,他的左手提着一个水桶,右手拿着拖把和抹布,摇摇晃晃地从楼上走下来。 别以为“约翰尼将军”是个年迈的老人,其实他只是个七岁大的孩子。他的梦想是长大之后当个将军,所以替自己取了这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名字。但是这个孩子天生有点残疾——左脚微跛,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特别是在负重行走或者上下楼梯时更是明显。下雨天的时候,他的左腿还会不时地疼痛,需要拐杖才能行走。 见到他摇摇晃晃的样子,老公赶紧过去帮忙,但是没有想到,约翰尼将军却拒绝了,并且有些生气。他对老公说:“不,王先生,我自己可以,请你走开。” 只是想帮你,约翰尼将军!老公显然不太理解他的反应,不明白哪里做错了。 “王先生,谢谢你的好意,我说过了,我可以自己来。我要开始工作了,今天是我的劳动日。”约翰尼将军依然生气地说。既然这样,我们只好无奈地走开。 “难道是他心情不好?还是被父母逼着工作不开心?”上楼的时候,我问老公。 “不知道,我们干脆去问他母亲吧!”说完老公带着欣欣,去敲约翰尼将军家的门。 自己能够完成就不接受他人帮助 开门的是约翰尼将军的母亲玛丽女士,我们说明来意之后,她开心地哈哈大笑,弄得我们更是摸不着头绪,于是她邀我们进屋里坐,慢慢向我们解释:“约翰尼将军去打扫楼梯是自愿的,不是我要他去做的。” “他是不是要用工作来赚取零用钱啊?”我问玛丽女士。 因为我知道国外有很多家庭,孩子的零用钱都是靠劳动获得的。 “不,不,王太太,约翰尼是义务劳动,没有报酬。”玛丽连忙否认了我的猜测。 “义务劳动,玛丽阿姨,约翰尼哥哥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欣欣仰着小脑袋,天真地问玛丽女土。 “这是他自己规定的,每个周末是他的劳动日,具体的任务就是打扫楼梯间,从一楼到六楼,包括擦拭栏杆。当然,这两天家里也是由他来打扫,例如洗碗、扫厕所、垃圾分类等。”玛丽女士一脸自豪地说。 “这么多工作要做?约翰尼哥哥太可怜了。”欣欣听了玛丽女士的话,连连摇头。 “不,欣欣小姐,约翰尼觉得很快乐,怎么会可怜呢?”玛丽女士纠正欣欣的看法。 “那他为什么要拒绝我的帮助呢?刚才我想帮他,他似乎很生气。”老公对于约翰尼将军刚才的反应相当不解。 “王先生,千万不要怪他啊!他觉得接受别人的帮助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特别是这种小事,他认为自己能够完成的就绝对不会接受帮助。” “呵呵,我哪会怪一个孩子呢!” “这样就好。唉,即使我们做父母的,也不会主动帮他,除非他向我们求助。”玛丽女土说。 “我们知道他有点跛脚,做这些事情有些困难,但是我们绝对不能主动去帮助他,否则会让约翰尼的心灵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我们担心经常帮助孩子,会让孩子失去劳动的意愿。”玛丽女士继续向我们一一道来。 “你们考虑得真长远啊!” “无论父母或朋友都不可能帮孩子一辈子。以后的路还很长,他必须自己走完。如果不劳动,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我们之所以这么狠心,其实是为了孩子好。” 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我看到玛丽女土眼眶里泛着泪水。 德式教养铁规则:不要多“帮”孩子做,而是多“让”孩子做 “爱孩子,就要做长远的打算与考虑,要学会放手锻炼孩子。”玛丽女士的一番话,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深受启发。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并且找老公讨论。 “玛丽女士用心良苦,所以绝不会多帮孩子做一些事,而是让孩子自己做!” “嗯,现代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四肢健全的人都很难找到成功的机会,更不用说天生跛脚的约翰尼了,所以必须从小磨练他的意志,培养他百折不挠、不甘心失败、不依靠任何人生存的精神。对于约翰尼将军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 想想我们身边许多小皇帝、小公主,每天过着“父母贴身照顾”的生活,不懂得感恩,还时常发脾气,独立性差,以至于长大之后仍然要依赖父母的帮助,即使上了国高中还会把脏衣服丢给父母洗。如果将来有一天,这些衣食无忧的孩子们要约翰尼将军竞争的话,结果会如何呢? “当然不言自明!” “其实,我觉得许多孩子之所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责任还是在父母身上。” “是的,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多父母之所以觉得带孩子这么累,完全是咎由自取。” 老公这番话让我想起了一件事——还没来德国之前,我在一所小学当老师,为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和劳动的习惯,经常要求学生从事义务劳动,并且要他们把经过写成作文。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可是结果却让我非常失望,不仅学生对此非常不理解,常常敷衍塞责、草草应付了事,很多家长对我的做法也不以为然,认为我多此一举。甚至有位家长认为是我收了某公共设施维护单位的钱,才让学生去义务劳动。这些家长如果能来德国看看,就会知道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太落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