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根尘老师讲《圣余医案》连载

 dlhz49 2018-04-03


2011/3/3 12:07

摘要: 2010年10月22日案例 民国时一两=31.25克,一钱=3.125克,一分=0.3125克 第一案 某,胃不利,咳痰多,气紧,稍食多即不消化。 枣皮三钱,法夏三钱,白术五钱,葶苈三钱,生黄芪一两,细辛八钱,五味二钱, ...

          2010年10月22日案例
     
民国时一两=31.25克,一钱=3.125克,一分=0.3125克
   
第一案
    某,胃不利,咳痰多,气紧,稍食多即不消化。
    枣皮三钱,法夏三钱,白术五钱,葶苈三钱,生黄芪一两,细辛八钱,五味二钱,故纸五钱,砂仁二钱,怀药五钱,厚附片五钱,生姜五钱。五付。
    气紧,紧为寒。胃不利,相当于中土不运的痞证泻心汤证一类。中土不运,所以胃不利,土壅生湿,阳虚外寒,所以咳嗽痰多。食多土壅自然病重。这种病,多见于平素阳虚体弱,饮食不当后感触风寒。有阳虚外寒。法当运中解表。所以总体用药,运中化痰,温阳解表。这种情况,处理的关键,一是运转中土,一是宣通左路以散寒,麻附辛和平胃散合方是对证的思路。
    书中也是这个意思,但用药更周全,患者必然体质较虚,所以黄芪、细辛、附子温通左路,法夏、白术、葶苈运中涤痰,又加上了枣皮(山茱萸)、五味、砂仁、故纸,顾护肾气,防止发散太过,加山药.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怀山药养中土,防伤阴津。生姜化中土痰湿兼解表。这个患者貌似乡下老人,钱不多,体质虽弱,但不至太差,所以用怀山而不用人参
方中没有用消导通下之品,而佐以大量顾护肾气之品,说明正虚明显。萸肉固脱之功,很好的。第一位药用枣皮,说明顾护阳气脱散的意识很强。左路升散,是为了升已而降,不能升出去不管了。所以附子量最大,但是不是君药,君药是枣皮和葶苈,是让阳气回头的药。
    从这个案例,我们主要学习先师知散知藏,并重运中的治疗思路。这与黄元御先生的思想是一致的。火神源头并非一味温阳宣散。
   
第二案
   某,久咳不已,痰多,胃不利,一咳小便即下。

   上桂二钱,法夏五钱,广皮三钱,苏子二钱,薄荷八分,白术一两,茯苓三钱,细辛一钱,枳壳八分,熟地五钱,黑豆八钱,五味三钱,生姜三片。五付。
    久咳不已,必气虚。痰多,胃不利,中土素虚,痰浊内盛。一咳小便即下,肾气已不固。此肾虚咳嗽兼中土不运。肾气已现脱证,治疗尤当注意固摄肾气。
    熟地五钱,黑豆八钱,五味三钱,这三味药是取效的关键。君药黑豆八钱,肾气得固,然后一气周流有动力,驾驭运中化痰药,解决久咳问题。上肉桂、细辛各少量,鼓动肾气升动,走左路,薄荷、枳壳轻轻升降宣散气郁,余药运中化痰。白术一两,固护中土且健运中焦,一举两得。此方以固摄运转为特色,些许升散药为促进一气周流,非解表散寒。
    临证用药方向,以患者虚实为用药依据。虚散则收摄,郁聚则发散。此患者若用大量附子宣散流通,也可暂时见效。但是根基无多,必不耐散,两剂附子,估计就会出现阳脱危象。久咳患者,非急症,乃久虚,须缓缓补养运转。比方主药白术、黑豆,相对性平,偏于养。久病肾虚,宜养,种子类最适宜,不宜附子类宣散。这是这个案例,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第三案   
    某,咳嗽痰多,周身麻木,四肢无力。
    桔梗二钱,百部三钱,白术五钱,生姜三钱,生栀子五钱,沙参八钱,独活一钱,桂枝二钱,枳壳八分,薄荷一钱,大力二钱,连翘三钱,紫苏二钱。三付。
    这是一个实证患者,这个方子化痰流通为主,没有任何治疗周身麻木,四肢无力的药。周身麻木,四肢无力,是中土痰阻,一气不得畅达周身所致。脾主四肢,所以化痰自愈
大力是牛蒡子,牛蒡叶子长得像牛耳朵,根象牛尾巴,力气都很大。先说一下栀子,栀子敢用五钱的不多。山栀子性寒气清,善清心肺间郁热五脏郁热都可用。中阳虚的禁用,容易导致腹泻。独活比当归劲大,更偏散,当归略偏补。独活主要是散风寒用的,当然也能辅助宣达治疗四肢麻木。沙参润养而不腻,防化痰伤阴。
    用药,前面主要化痰,后面兼顾轻轻解表。此患者必然体质尚好,素体土盛多痰,一旦微感风寒,则痰聚嗽甚,气郁成火,所以才有栀子五钱之用。估计患者是个大胖子,老财主之类。开了三副,不算多,再开方估计不会用这么多栀子了。
    这个案例,我们学习,实证宜泻。还有,有钱人也不能随便用参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