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赵女士承传了母亲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小就对女儿要求严厉。她的爱人性格比较温和,因此觉得她对孩子太狠,而赵女士则说对孩子狠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但是,他们俩谁也不服谁,各自按各自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例如,女儿学走路时摔倒,赵女士没有过去扶她起来,而是让她摔倒后自己爬起。但是,当他爱人在的时候,女儿就大声哭喊爸爸。爱人心疼孩子,于是对赵女士怒目相待,当着孩子的面说她没有人性,没有母爱。 一天,一家人逛商场时,女儿看到了一件小火车模型。这辆小火车可以在设定的轨道上轰隆隆地跑,爬山坡过隧道。女儿很喜欢,让妈妈给她买。赵女士告诉女儿:“如果你真的很想要这架小火车,妈妈可以给你买。但是你要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坚持两个星期,妈妈就给你买。”女儿很不情愿地哭了起来,被爸爸妈妈带回了家。可是,赵女士的爱人却在第二天就把小火车偷偷给孩子买了回来。 时间长了,女儿与爸爸的关系越来越好,但是越来越不听家长的话了,非常任性,这让赵女士头疼不已。 上文中赵女士对孩子比较严厉,而且比较讲究方法。但是其爱人却与她的教育方式相反,他对孩子的极度宠爱、有求必应,因此导致教育孩子的分歧。在出现分歧的时候,作为家长,他们也没有良好的沟通,以至于分歧越来越大,孩子便因此变得任性,并且也疏远了妈妈与孩子的关系。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父母双方的教育观念应该要保持一致,达成共识。应该放眼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认清社会的发展方向,更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创新精神、创造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全家的力量才能形成合力,做到爱严有度,在孩子犯错误时,大家能采取一致的态度,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进一步发展。 父母对孩子教育态度不统一,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利父亲对孩子这样教育,母亲又那样说;或母亲这样教育孩子,丈夫又反对,最后,孩子不知该听谁的,这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养。有的成年人显示多重人格,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受到父母不同教育方式影响的结果。 另外,家长对孩子教育态度不统一,容易形成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或来自于父亲或来自于母亲。如有的母亲过于溺爱孩子,父亲又不管,这样的孩子一般胆小、自私、不善于宽容人;有的父亲对孩子过于严厉,动辄打骂孩子,这样的孩子攻击性特别强,常欺负年龄小的学生等。 对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共同的责任 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光靠父亲或母亲一方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统一,口径要一致,要相互协商,对一些不懂的地方,要善于请教教育专家,多看些教育的书和文章。父母不能因为工作忙,而将对孩子的教育推给其中的一方。 教育孩子意见上的分歧是自然现象 家长要明白,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是很自然的现象。人们在教育子女时,通常都受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的影响。父亲小时候对自己很温和,自己当了爸爸后就容易宠着孩子;母亲小时候对自己家教甚严,自己当了母亲也会不自觉地给孩子设立很多规矩。因此,当配偶的意见和自己不统一时,不要认为他是在和你故意作对,或是对方想法怪异,而要看到各自家庭的影响。 分歧发生时,家长要控制情绪 家长要控制情绪,学习妥协和忍让,避免强力对抗,然后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弥补。 例如,12岁的儿子因为贪玩,英语不及格,爸爸勃然大怒,给了他一个耳光。妈妈如果这个时候直接与丈夫对抗,很可能会使冲突升级,于是妈妈赶快将儿子拉到一旁,将父子分开,然后跟儿子慢慢沟通,跟孩子订立学习协议,再以此游说丈夫,让他向儿子道歉,从而一步步化解了矛盾。 当发生分歧时,大脑中第一个跳出来的思想应该是:我们解决分歧的方法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影响他长大后的家庭生活。因此,如果考虑孩子未来的幸福,夫妻双方在此时应该用灵活的、建设性的方法来解决分歧,而不是吵架、冷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