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5-3) 清热药 ? ? ? ? ? ? ?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万物和合 2018-04-03
1金银花(附:忍冬藤)  2连翘  3穿心莲  4大青叶  5板蓝根  6青黛  7贯众 8蒲公英  9紫花地丁 10野菊花  11重楼 12拳参 13漏芦 14土茯苓  15鱼腥草 16金荞麦  17大血藤  18败酱草(附墓头回)  19射干 20山豆根(附:北豆根) 21马勃 22青果 23锦灯笼 24金果榄 25木蝴蝶  26白头翁 27马齿苋 28鸦胆子  29地锦草 30委陵菜  31翻白草 32半边莲 33白花蛇舌草 34山慈菇 35熊胆  36千里光  37白蔹  38四季青  39绿豆(附:绿豆衣)

本类药物性质寒凉,清热之中更长于解毒,具有清解火热毒邪的作用。主要适用于痈肿、疮毒、丹毒、瘟毒发斑、痄腮、咽喉肿痛、热毒下痢、虫蛇咬伤、癌肿、水火烫伤以及其他急性热病等。在临床用药时,应根据各种证候的不同表现及兼证,结合具体药物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应用。并应根据病情的需要给以相应的配伍。如热毒在血分者,可配清热凉血药;火热炽盛者,可配伍清热泻火药;夹有湿邪者,可配伍利湿、燥湿、化湿药;疮痈肿毒、咽喉肿痛者,可配伍活血消肿药或软坚散结药;热毒血痢、里急后重者,可配伍活血行气药等。
本类药物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可过服。


一.金银花
【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疔疮   本品散痈消肿,为治一切内疗用外痈之要药。治初起,红肿热痛者,可单用煎服,并用药渣外敷患处;治疔疮肿毒,坚硬根深者,常与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同用,如五味消毒饮;沾肠痈肿痛者,如清肠饮;治肺痈咳吐脓血者,常与鱼腥草、芦根、桃仁等同用,以清肺排脓。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善散肺经热邪,透热达表;本品清心、胃热毒,有透营转气之功,可治热入营血,舌绛神昏,心烦少寐,如清营汤;又可治疗暑温,发热烦渴,头痛无汗,如新加香薷饮。
3.热毒血痢  有凉血,止痢之效,单用浓煎口服即可。
另  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痱子。
【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疙。散热解毒。”
【现代研究】
不良反应  本品所含的绿原酸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但口服一般无此反应。
附药:忍冬藤
又名银花藤,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其功效与金银花相似。解毒作用不及金银花,但有清热疏风,通络止痛作用,故常用于温病发热,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等症。煎服,9~3g。
二.连翘
【!药性】苦,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既能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故有“疮家圣药”之称。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  入心肺二经,长于清心火,散上焦风热,治风热外感或温病初起,头痛发热、口渴咽痛,如银翘散。治温热病入心包,高热神昏,如清宫汤;治热入营血之舌绛神昏,烦热斑疹,如清营汤。
3.热淋涩痛  本品苦寒通降,兼有清心利尿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连翘临床有青翘、老翘及连翘心之分。青翘清热解毒之力较强;老翘长于透热达表,而疏散风热;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常用治邪入心包的高热烦燥、神昏谵语等症。
连翘与金银花常相须为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2.《珍珠囊》:“连翘之用有三:泻心经客热,一也;去上焦诸热,二也;为疮家圣药,三也。”
【现代研究】
2.药理作用  本品有抗炎、解热作用。……有强心、利尿、及降压作用……
‌三.穿心莲
‌【药性】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应用】
‌1.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凡温热之邪所引起的病证皆可应用。
‌2.肺热咳喘,肺痈吐痰,咽喉肿痛  本品善清肺火,凉血消肿。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温疹瘙痒  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主治胃肠湿热,用治膀胱湿热,治湿疹瘙痒,亦可用于湿热黄疸,湿热带下。
‌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本品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消痈,故可用治火热毒邪诸证。用治热毒壅聚,痈肿疮毒,可单用或配金银花、野菊花、蚤休等同用,并用鲜品捣烂外敷;若治蛇虫咬伤者,可与墨旱莲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四.大青叶
‌【药性】苦,寒。归心经。
‌【功效】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本品苦寒,善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又入血分而能凉血消斑,气血两清,故可用治温热病心胃毒盛,热入营血,气血两燔,高热神昏发斑发疹。本品善清热解毒,可用于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口渴咽痛等。
‌2.喉痹口疙,痄腮丹毒  善解瘟疫时毒,有解毒利咽,凉血消肿之效。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30~60q。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五.板蓝根
‌【药性】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善于清解实
‌热火毒,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发热头痛咽痛,可单味使用,或与金银花、荆芥等疏散风热药同用。
‌2.温毒发斑,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主治多种瘟疫热毒之证。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现代研究】
‌3.不良反应 口服可引起清化系统症状,或引起溶血反应;其注射液可致过敏反应,如引起荨麻疹、多形性红斑、过敏性皮炎、多发性肉芽肿以及过敏性休克等,应引起注意。
‌六.青黛
‌【药性】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善治温毒发斑。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治痄腮肿痛。
‌3.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主请肝火,又泻肺热,且能凉血止血。故主治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4.暑热惊痫,惊风抽搐  本品咸寒,善清肝火,祛暑热,有息风止痉之功。用治暑热惊痫;小儿惊风抽搐,凉惊丸。
‌【用法用量】  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具有抗癌作用。
‌七.贯众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应用】
‌1.风热感冒,温毒发斑  本品苦寒,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凡温热毒邪所致之证皆可用之。单用本品或配桑叶、金银花等可治风热感冒;若与板蓝根、大青叶、紫草等药配伍,又可用于痄腮、温毒发斑、发疹等病证。
‌2.血热出血
‌3.虫疾
‌另:还可用于烧烫伤及妇人带下等病证。
‌【用法用量】  煎服,4.59g。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八.蒲公英
‌【药性】苦、甘,寒。归肝、胃径。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 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用治乳痈肿痈,可单用本品浓煎内服,或以鲜品捣汁内服,渣敷患处,也可与全瓜蒌、金银花、牛蒡子等药同用;(还治疔毒肿痛、肠痈肿痛、肺痈吐脓、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2.热淋涩痈,湿热黄疸
‌另:还有清肝明目作用,从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可单用取汁点眼,或浓煎内服;亦可与菊花、夏枯草、黄芩等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2.《本草备要》:“专治痈肿、疔毒,亦为通淋妙品。”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地上部分水提取物能活化巨噬细胞,有抗肿瘤作用。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
‌九.紫花地丁
‌【药性】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
‌1.疔疮肿毒,乳痈肠肿  为治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物,尤以治疔毒为共特长。
‌2.毒蛇咬伤  本品兼可解毒。
‌另:可用于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体质虚寒者忌服。
‌十.野菊花
‌【药性】苦、辛,微寒。归胆、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
‌【应用】
‌1.痈疽疔疖,咽喉肿痛  其清热泻火、解毒利咽、消肿止痛力胜,为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另:本品内服并煎汤外洗也用治湿疹、湿疮、风疹痒痛等。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野菊花与菊花为同科植物,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但野菊花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毒消痈,疮痈疔毒肿痛多用之;而菊花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十一.重楼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应用】
1.痈肿疔疮,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为治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的常用药。
2.惊风抽搐 本品苦寒入肝,有凉肝泻火,息风定惊之功。
3.跌打损伤 本品入肝经血分,能消肿止痛,化瘀止血。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均忌服。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对亚州甲型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抗肿瘤作用。
不良反应  本品中毒量为60~90g,中毒潜伏期约1~3小时,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头晕,严重者可导致痉挛。

十二.拳参
【药性】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惊息风。
【应用】
1.痈肿瘰疬,毒蛇咬伤  
2.热病神昏,惊痫抽搐
3.热泻热痢
4.血热出血
另:本品还能利湿,也可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4.5~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无实火热毒者不宜使用。阴证疮疡患者忌服。

十三.漏芦
【药性】苦,寒。归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疗用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应用】
1.乳痈肿痛,瘰疬疮毒  尤为治乳痈之良药。主治乳痈肿痛,如漏芦散,(《和剂局方》);治热毒壅聚,痈肿疮毒,如漏芦汤,(《千金方》);治痰火郁结,瘰疬欲破,如漏芦汤(《圣济忌录》);《本草汇言》又以漏芦与荊芥、苦参、白鲜皮、当归等浸酒蒸饮,治疗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
2.乳汁不下  本品味苦降泄,有良好的通经下乳之功,为产后乳汁不通的常用药。
3.湿痹拘挛  性善通利,有锷筋通脉活络之功,常与地龙配伍,治疗湿痹、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如古圣散。
【用法用量】  煎服,5~9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气虚、疮疡平塌者及孕妇忍服。
【古籍摘要】《本经逢原》:“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

十四.土茯苓
【药性】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应用】
1.杨梅毒疮,肢体拘挛  本品甘淡,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痊痛者疗效尤佳,为治梅毒的要药。
2.淋浊带下,湿疹瘙痒  可用于湿热引起的热淋、带下、湿疹湿疮等证。又可用于湿热皮肤骚痒。
3.痈肿疮毒 本品清热解毒,兼可消肿散结,如《滇南本草》以本品研为细末,好醋调敷,治疗痈疮红肿溃烂;《积德堂经验方》将本品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治疗瘰疬溃烂;赤常与苍术、黄栖、苦参等药配伍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肝肾阴虚者慎服。服药时忌茶。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健脾胃,强筋骨,去风湿,利关节,止泄泻,治拘挛骨痛,恶疮痈肿,解汞粉、银朱毒。”
2.《本草正义》:“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其解水银、轻粉毒者,彼以升提收毒上行,而此以渗利下导为务,故专治杨梅毒疮,深入百络,关节疼痛,甚至腐烂,又毒火上行,咽喉痛溃,一切恶疮。”

十五.鱼腥草
【药性】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痛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肺痈之要药。
2.热毒疮痈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亦为外痈疮毒常用之品。
3.温热淋证  有清热除湿,利水通淋之效,善清膀胱湿热,治小便淋沥涩痛。
另:又能清热止痴,还可用治湿热泻痢。
【用法用量】煎服,15~25g。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虚寒证及阴证疮疡忍服。

十六.金荞麦
【药性】微辛、涩,凉。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祛痰。
【应用】
1.肺痈,肺热咳嗽  以治疗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咳吐脓血为其所长,可单用。
2.瘰疬疮疖,咽喉肿痛
另:有健脾消食之功,与茯苓、麦芽等同用,可用治腹胀食少,疳积消瘦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15~45g。亦可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现代研究】药理作用  有祛痰、解热、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十七.大血藤
【药性】苦,平。归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应用】
1.肠痈腹痛,热毒疮疡  善散肠中瘀滞,为治肠痈要药,也可用于其他热毒疮疡。
2.跌打损伤,经闭痛经  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常与骨碎补、续断、赤芍等药同用。
3.风湿痹痛 用于风湿痹痛,腰腿疼痛,关节不利。
【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服。

十八.败酱草
【药性】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去瘀止痛。
【应用】
1.肠痈肺痈,痈肿疮毒  为治.疗肠痈腹痛的首选药物。
2.产后瘀阻腹痛 本品辛散行滞,有破血行瘀,通经止痈之功。可单用。
另:亦可用治肝热目赤肿痛及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煎服,6~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忌服。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败酱,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
【现代研究】药理作用  ……有抗肿瘤作用。……

十九.射干
【药性】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  有清肺泻火,利咽消肿之功,为治咽消肿痛常用之品。
2.疾盛咳喘  善清肺火,降气消痰,以平喘止咳。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忍用或慎用。

二十.山豆根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应用】
1.咽消肿痛 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咽消肿痛的要者。凡热毒蕴结之咽消肿痛者均可用之。轻者可单用本品磨醋噙服。重者与桔梗、栀子、连翘等药同用,如清凉散;若治乳蛾喉痹,可陬射干、花粉、麦冬等,如山豆根汤。
2.牙龈肿痛  入胃经,清胃火,故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均可应用,可单用煎汤漱口,或与石膏、黄连、升麻、牡丹皮等同用。
另: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肿肿疮毒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图经》:“采根用,今人寸截含之,以解咽喉肿痛极妙。”
2.《本草备要》:“泻火解毒,去肺大肠风热,含之咽汁,止喉痛、齿肿、齿痛。”
【现代研究】
2.药理作用  本品有抗癌作用,……
3.不良反应  ……山豆根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超剂量用药(大于10g)。一般以3~6g为宜。中毒救治的一般疗法为:……
附药:北山豆根
为防已科多年生藤本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切片生用,为北方地区所习用。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泄泻痢疾及风湿痹痛。煎服,3~10g。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二十一.马勃
【药性】辛,平。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应用】
1.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味辛质轻,入肺经。既能宣散肺经风热,又能清泻肺经实火,长于解毒利咽,为治咽喉肿痛的常用药。本品又能止血敛疮,故对喉证有出血和溃烂者尤为适宜。
2.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1.5~6g,布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或作吹药。
【使用注意】风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服。

二十二.青果
【药性】甘、酸,平。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应用】
‌1.咽喉肿痛,咳嗽烦渴 用治风热上袭或热毒蕴结而致咽喉肿痛。
2.鱼蟹中毒  本品又有解毒醒酒之效,《本草汇言》单用青果十枚,煎汤饮服,用于饮酒过度。
【用法用量】 煎服,4.5~9g;鲜品尤佳,可用至30~50g。

二十三.锦灯尼
【药性】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
【应用】
1.咽痛音哑,痰热咳嗽  味苦性寒,主入肺经,能清热解毒,并长于利咽化痰。善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可与冰片共研末,吹喉。
2.小便不利,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  煎服,5~9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虚泄泻者及孕妇忌用。
【鉴别用药】锦灯笼与青果,皆能清热解毒利咽,而治咽痛肿痛。俚前者偏于化痰利咽,宜治痰热咳嗽,咽痛言哑;后者偏于生津利咽,宜治咽干口燥,烦渴音哑。
【现代研究】药理作用  ……有抗癌作用,……

二十四.金果榄
【药性】苦,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应用】
1.咽喉肿痛  单用本品煎服,或与冰片共研粉吹喉,用治肺胃蕴热,咽喉肿痛。
2.痈肿疔毒
另:尚有清热止痛作用,还可用于胃脘热痛及泻痢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拾遗》引《药性考》:“解毒。咽喉痹急,口烂宜服。痈疽发背,火欣赤疔疒族,蛇蝎虫伤,磨涂。治目痛,耳胀,热嗽,岚瘴,吐衄,一切外症。”
2.《本草再新》:“滋阴降火,止渴生津。”

二十五.木蝴蝶
【药性】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功效】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应用】
1.喉痹音哑,肺热咳嗽  具有清肺热,利咽喉之功效,为治咽喉肿痛之常用药。又具清肺化痰止咳之功,用治肺热咳嗽,或小儿百日咳,如止咳糖浆。
2.肝胃气痛 能疏肝和胃止痛,单用本品研末,酒调送服,治疗肝气郁滞,肝胃气痛,脘腹、胁肋胀痛等。
【用法用量】  煎服,1.5~3g。
【古籍摘要】
《本草纲目拾遗》:“治心气痛,肝气痛,下部湿热。又项秋子云,凡痈毒不收口,以此贴之。”

二十六.白头翁
【药性】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1.热毒血痢  本品苦寒降泄,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尤善于清胃肠湿热没血分热毒,故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2.疮痈肿毒 本品苦寒,主入阳明,有解毒凉血消肿之功,治痄腮、瘰疬、疮痈肿痛等证。
另:本品若与秦皮等配伍,煎汤外洗,又可治疗阴痒带下。此外尚可用于血热出血以及温疟发热烦燥。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泻痢忌服。
【现代研究】
不良反应  全草捣烂后因原白头翁素逸出而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二十七.马齿苋
【药性】酸,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应用】
1.热毒血痢  为治痢疾的常用药,单用水煎服即效。
2.热毒疮疡  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可单用煎汤内服并外洗,再以鲜品捣烂外敷。
3.崩漏,便血 本品味酸而寒,入肝经血分,有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之效。故用治血热妄行,崩漏下血,可单味药捣汁胎;若用治大肠湿热,便血痔血,可与地榆、槐角、凤尾草等同用。
另:还可用于湿热淋证、带下等。
【用法用量】  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忌服。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有利尿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

二十八.鸦胆子
【药性】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应用】
1.热毒血痢,冷和久痢  苦寒,能清热解毒,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故用治热毒血痢,便下脓血,里急后重等症。
2.各型疟疾  苦寒,入肝经,能清肝胆湿热,南杀虫截疟之功,对各型痢疾均可应用,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效果较好,对恶性疟疾也有效。
3.鸡眼赘疣 本品外用有腐蚀作用。用治鸡眼、寻常疣等。
【用法用量】煎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服,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古籍摘要】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极苦,性凉,为凉血解毒之要药。善治热痢赤瘌,二便因热下血,最能清血中之热及肠中之热,防腐生肌,诚有奇效。”“捣烂醋调敷疔毒。善治疣。”
【现代研究】
2.药理作用  ……具有抗肿瘤作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3.不良反应  ……临床毒性反应发生率较高。……成人服12粒即有中毒危险。……中毒的主要原因:一是用量过大;二是口服时直接吞服或嚼服。

二十九.地锦草
【药性】辛,平。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应用】
‌1.热毒泻痢  以本品研末,米饮服之,用治湿热泻痢;用治血痢、便下脓血者,可与马齿苋、地榆等配伍以增强疗效。
2.血热出血  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活血散瘀,具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特点,故用于多种内外出血证。如用治妇女崩漏,可单用为末,姜、酒调服(《世医得效方》);若治外伤肿痛出血,可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本品既能止血,又能利尿通淋,故常与白茅根、小蓟等药同用,治疗尿血、血淋。
3.湿热黄疸 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利湿退黄。可单用本品煎服,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或与茵陈、栀子、黄柏等同用。
4.热毒疮肿,毒蛇咬伤  既能清热解毒,又具凉血消肿之功,故可用于热毒所致之疮疡痈肿、毒蛇咬伤等证,常取鲜品捣烂外敷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9~2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有止血作用及抗炎、止泻作用;……止血作用明显。

清热药
三十.委陵菜
【药性】苦,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1.热毒泻痢  长于清泻大肠热毒,可单用本品研末冲服。
2.血热出血  本品寒凉,入肝经血分,能清血分热邪而凉血止血。单用本品研末,或用鲜品捣烂外敷患处,均可用治痔疮出血、刀伤出血;与贯众、小蓟等同用,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崩漏、月经过多、尿血、便血等证。
另:还用于痈肿疮毒,风湿痹证等。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鲜品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其他】委陵菜有翻白草之别名,有些地区作翻白草入药,然正品翻白芊为同科植物翻白草的干燥全草或根。二者功效大体相同,唯品种不同,以委陵菜效佳。

三十一.翻白草
【药性】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止痢。
【应用】
1.湿热泻痢  单用30~60g浓煎,日分3次内服治疗赤白痢疾。
2.痈肿疮毒  苦以降泄,寒能清热,解毒消肿,常用治热毒壅盛所致之痈肿疮毒。单用本品酒煎服,治疗疔毒初起;以翻白草煎汤熏洗,治疗臁疮溃烂;将根用烧酒磨汁外涂患处,治疗痄腮等,也可以鲜品捣敷患处,或配伍金银花等清热解毒消痈药同用。
3.血热出血  有凉血止血之功,常用治血热所致的吐衄、便血、崩漏下血以及外伤出血,可单用水煎服,或将鲜品捣烂外敷出血处,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配伍使用。
4.肺热咳喘  苦寒,有清泄肺热之功,声单用或配伍鱼腥草、桔梗、芦根等药,治疗肺热咳嗽痰喘及肺痈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治吐血,下血,崩中,疟疾,痈疮。”
2.《本草便读》:“清利肠胃,除风湿。治赤白久痢成疳,涂恶犬咬伤。”
【现代研究】药理作用  ……有降糖作用……

三十二.半边莲
【药性】辛,平。(有小毒)归心、小肠、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应用】
1.疮痈肿毒,蛇虫咬伤  是治疗毒热所致的疮痈肿毒诸证之常用药。内服外用均可,尤以鲜品捣烂外敷疗效更佳。……用鲜品捣烂外敷,治疗乳痈肿痛;……
2.腹胀水肿  用治水肿、小便不利。
3.湿疮湿疹  既有清热解毒作用,又兼有利水祛湿之功,对皮肤湿疮、湿疹及疥癣均有较好疗效。可单味水煎,局部湿敷或外搽患处。
【用法用量】  煎服,干品10~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证水肿忌用。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煎剂有抗蛇毒作用,……有止血作用。……
不良反应  本品煎剂口服,正常应用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其针剂肌肉注射时,少数人有头晕汗出等反应。注射给药过量可出现中毒症状:初起流涎,恶心呕吐,头痛,腹泻,血压增高,脉博先缓后快,心动过速,传导阻滞;继而肌肉颤搐,呼吸困难;重者昏迷、瞳孔散大,血压下降,终则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中毒主要原因是本品有小毒,过量使用可致中毒。一般疗法:先催吐,洗胃,后肌注苯巴比妥或静注戊巴比妥钠,有心力衰竭时,应用毛花苷C或毒毛旋花子苷K。呼吸衰竭时,给中枢兴奋药,必要时给氧或行人工呼吸。

三十三.白花蛇舌草
【药性】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肠痈腹痛  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用治热毒所致诸证,内服外用均可。近年利用本品清热解毒消肿之功,已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治疗。
2.热淋涩痛 单用本品治疗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亦常与白茅根、车前草、石韦等同用。
另:本品既能清热又兼利湿,尚可用于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  煎服,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现代研究】
不良反应  用量在3060g时,未见明里毒性和副作用,个别病例连续服药后有口干现象;其注射液大剂量静注,可使白细胞数轻度下降,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偶见红色丘疹和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停药后缓解。

三十四.山慈菇
【药性】甘、微辛,凉。(毒性较强),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应用】  
1.痈疽疔毒,瘰疬痰核  常与雄黄、朱砂、麝香等解毒疗疮药合用,治疗痈疽发背,疔疮肿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如紫金锭(《百选一方》),内服外用均可。
2.癥瘕痞块 本品有散结消肿之功,近年来广泛用于癥瘕痞块和多种肿瘤。
另:有很好的化痰作用,如《奇效良方》中以山慈菇与茶同研调服,治疗由风痰所致的癫痫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正虚体弱者慎用。
【其他】《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定为山慈菇的正品。有的地区恃百合科植物老鸦瓣和丽江山慈菇的鳞茎亦作山慈菇用,此两种药材商品通积“光慈菇”。光慈菇甘,寒,有毒,功能散结化瘀消肿,临床应用当予鉴别。光慈菇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是抗癌有效物质,近年研究表明,秋水仙碱的衍生物秋水仙酰胺,其抗癌活性更强,故广泛用治乳腺癌、宫颈癌、食道癌、肺癌、胃癌、皮肤癌等多种癌症。秋水仙碱有镇静、催眠的协同作用,尚有止咳、平喘及止痛作用。光慈菇还用于治疗痛风证、白塞氏证及肝硬化等。光慈菇毒性较强,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过量可引起中毒(丽江山慈菇每次0.6~0.9g),久服可引起胃肠道不适、多发性神经炎、白细胞减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等,大剂量可引起死亡。

三十五.熊胆
【药性】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应用】
1.热极生风,惊痫抽搐  本品苦寒清热,能凉心清肝,息风止痉。主治肝火炽盛,热极生风所致的高热惊风、癫痫、子痫,手足抽搐。单用本品和乳汁及竹沥化服,治疗小儿痰热惊痫;若治子痫,可单用本品温开水化服。
2.热毒疮痈  清热解毒亡效颇佳,又能消散痈肿。常用于热毒蕴结所致之疮疡痈疽、痔疮肿痛、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外涂熊胆,治疗久痔不瘥;也可用水调化或加入少许冰片,涂于患部,治疗热毒疮痈等。
3.目赤翳障 本品有清肝明目退翳之功,故可用治肝热目赤肿痛、羞明流泪及目生障翳、新生儿胎热目闭多眵等症。
另:还可用于黄疸,小儿疳积,风虫牙痛等。
【用法用量】  煎服,0.25~0.5g,入丸、蔽。由于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引起呕吐,故宜匈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寒虚证当禁用。

三十六.千里光
【药性】苦,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兼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应用】
1.痈肿疮毒  本品苦寒,具有较强清热解毒作用。用于热毒壅聚之痈肿疮毒,可单用鲜品,水煎内服并外洗,再将其捣烂外敷患处,或与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若与白及配伍,水煎浓汁外搽,又常用治水火烫伤,此法也可用于褥疮及下肢溃疡。
2.目赤肿痛  苦寒入肝,清肝明目之力甚佳,单用本品煎汤熏洗眼部,治疗风热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或与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等配伍使用。
3.湿热泻痢  本品有清利大肠湿热之功。可单用本品制成片剂服用。
另:尚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用治湿热虫毒所致之头癣湿疮、阴囊湿痒、鹅掌风等,可煎汁浓缩成膏,涂搽患处。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可致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并可引起部分动物死亡,……对肝脏有明显毒性,可致动物和人肝损害,甚至死亡。

三十七.白蔹
【药性】苦、辛,微寒。旧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应用】
1.疮痈肿毒,瘰疬痰核 本品苦寒清泄,辛散消肿。内服、外用皆可。用治热毒壅聚,痈疮初起,红肿硬痛,可单用为末水调涂敷患处,或与金银连、连翘、蒲公英等同煎内服,以消肿散结;若痈脓成不渍,亦可与苦参、天南星、皂角制成膏药外贴,可促使共溃破排脓;荐疮疡溃后不敛,可与白及、络石藤共研细末,干撒疮口,以生肌敛疮,如白蔹散(《鸡峰普济方》)。若用治痰火郁结,疾核瘰疬,常与玄参、赤芍、大黄等研末醋调,外敷患处,如白蔹散(《圣惠方》);或与黄连、胡粉研末,油脂调敷患处,如白蔹膏(《刘涓孑鬼遗方》)。
2.水火烫伤,手足皲裂  本品既能清解火热毒邪,又具敛疮生肌止痛之功,故常用治水火烫伤,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敷(《备急方》)
;亦可与地榆等份为末外用。若与白及、大黄、冰片配伍,还可用于手足皲裂。
另:本品尚具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作用,常与生地或阿胶同用,治疗血热之咯血、吐血;单用捣烂外敷还可用于扭挫伤痛等。
【用法用量】 煎服,4.59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研成极细粉末敷于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服。反乌头。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径》:“主痈肿疽疮,散结气,止痛,除热,目中赤,小儿惊痫,温疟,女子阴中肿痛。”
2.《本草经疏》:“白蔹,苦则泄,辛则散,甘则缓,寒则除热,故主痈肿疽疮,散结止痛。……总之为疗肿痈疽家要药,乃确论也。”
【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并有很强的抗真菌效果。有较徭的抗肝毒素作用及很强的抗脂质过氧气活性。

三十八.四季青
【药性】苦、涩,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应用】
1.水火烫伤,湿疹,疱疡 尤长于治疗水火烫伤。主治水火烫伤,下肢溃疡,皮肤湿疹,热毒疮疖初起等,可单用制成搽剂外涂患处;亦可用本品干叶研粉,麻油调敷,或用鲜叶捣烂,外敷患处。
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热淋,泻痢  善于清泻肺火而解热毒。用于肺火上壅,咳嗽、咽痛以及风热感冒;或热毒下侵,小便淋沥涩痛,泄泻痢疾者,单用本品即效。
3.外伤出血  本品有收敛止血之效。用于外伤出血,可单用鲜叶捣敷伤口;也可用干叶研细,撤敷在伤口,外加包扎。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慎用。
【古籍摘要】
《本草凰经》:“烧灰,面膏涂之,治皲瘃殊效,兼灭瘢疵。”
【现代研究】
2.药理作用  ……对控制烧伤创面感染有一定作用,……有一定抗感染能力和吸附能力,且有一定的通透性和不会增加创面深度等优点,明显减少创面渗出及水肿,并促进肿胀的消退。……尚具有显著的抗炎及抗肿瘤作用。
3.不良反应  其煎剂内服可引起轻度恶心和食欲减退,注射液肌注局部可致疼痛,静滴可致疼痛乃至发生静脉炎,……其注射液静滴能引起黄疸,也系鞣质损伤肝脏所致。内服或静滴还可致过敏、皮疹等。
三十九.绿豆
【药性】甘,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应用】
1.痈肿疮毒  本品甘寒,清热解毒,以消痈肿。可广泛用于热毒疮痈肿痛,单用煎服有效,或生研加冷开水浸泡滤汁服;《普济方》以本品与大黄为末加薄荷汁、蜂蜜调敷患处以解毒消肿。若与赤小昱、黑豆、甘草同用,又可预防痘疮及麻疹,如三豆饮(《世医得效方》)。
2.暑热烦渴  本品甘寒,能清热消暑,除热止渴,通利小便,故常用煮汤冷饮,以治暑热烦渴尿赤等症,如绿豆饮(《景岳全书》);亦可与西瓜翠衣、荷叶、青蒿等同用,以增强疗效。
3.药食中毒  本品甘寒,善解热毒,为附子、巴豆、砒霜等辛热毒烈之剂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的解毒良药。可用生品研末加冷开水滤汁顿服,或浓煎频服,或配伍黄连、葛根、甘草同用,如绿豆饮(《证治准绳》)。
4.水肿,小便不利 本品有利水消肿之功,《圣惠方》以本品与陈皮、冬麻子同用煮食,用于治疗小便不通,淋沥不畅,水肿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忌用。
附:舔豆衣
为绿豆的种皮。将绿豆用清水浸泡后取皮晒干即成。性味甘,寒。归心、胃经。归同绿豆,但解暑之力不及绿豆,其清热解毒之功胜于绿豆;并能退目翳,治疗斑豆目翳。煎服,6~12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