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图拉真纪功柱(中二)

 昵称30613598 2018-04-03




大家好,欢迎收听我在喜马拉雅FM上独家放送的《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我是碎片。

 

课程进行到上一期我们基本了解了方尖碑对于古代埃及的宗教意义,那就是作为太阳神进出人间世界和阴间世界的传送端口。所以,我想当我们再见到这样的东西的时候也许会产生更加神奇的内心冲动,说不定会多驻足那么一两分钟。也就达到了改善旅行中总是走马观花的小焦虑心情,我想如果是这样,我们的节目目的其实也就达到了。于是今天开篇我想先分享点儿饭后喝茶嗑瓜子级别的方尖碑趣事。

 

-1-

最早的埃及方尖碑是赫利奥波利斯太阳神庙门前的,之后他来到了底比斯,而后又被搬到了亚历山大里亚,这是我们上节课说到的。这个历史变迁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方尖碑可以移动。于是在近代,这两根有三千多岁的方尖碑就开始了一段超级旅行。


 拿破仑

 

这个骑马的帅哥大家一定很熟悉,他就是拿破仑。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除了横扫欧洲甚至被誉为战争怪兽以外其实也是一个超级文艺青年。法国军队征讨埃及的时候,必要的军事装备与兵员之外,拿破仑也不忘记带上一群考古学家。他们在埃及的境内发掘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就包括那个最著名的罗塞塔石碑。


现在陈列在大英博物馆的“罗塞塔石碑”


 石碑上的部分文字

 

商博良


石碑一经发现震惊世界。当时欧陆两大强国英国和法国就开始了文化战争。就是来比拼谁能够破译上面的文字。后来法国人商博良赶在英国学者的前面成功找到古埃及的文字识读方法。成为之后埃及学的重要理论奠基人。这场较量英国人算是输了。而两国之所以这么较劲,那是因为埃及当时是英国的势力范围,法国人要想称霸欧洲就必须处处针对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可想而知,除了血粼粼的战争,文化掠夺也是不停进行的。可怜的就是古老的埃及,没有话语权,就只能坐视文化财富不断流失。直到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埃及学最有权威性的不是埃及而是英国和法国。因为他们掌握大量的一手考古资料。我们如果去这两个国家别忘了一定要去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和巴黎的卢浮宫。那里有最顶级的古埃及文物。

 

拿破仑虽然厉害但是我们知道他的结局是失败的。于是他个人被发配到非洲南部的一个小岛上,被历史无情的忘记。也就是说,在保护自己殖民地的战争中,英国人笑到了最后。1819年,当英国人最后在埃及打败法国军队的时候,当时的埃及总督为了表示感谢所谓的英国人的保护,决定送给英国一个礼物,这就是已经有三千多岁的赫利奥波利斯太阳神方尖碑中的一个。我一直在想,这个埃及总督也许真是个民族主义者,因为这种明着恭维英国的行为其实是冒坏水的。因为英国人很快发现,方尖碑太大了,太重了,搬不走啊!我堂堂大英帝国怎么能丢这个面子呢!可是,真的搬不走,真的是太丢人了。这个事情一直拖了快六十年。到了1877年英国人终于想了一个办法。他们首先在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现场用钢铁焊制了一个直径差不多五米,长度将近三十米的铁桶。然后把方尖碑给搁进去,再焊上端口。这样就成了一个完全封闭的内部有空气的铁桶。然后用一条轮船拖着它在海上漂流,最后终于把这个迟到的大礼物运回了伦敦,算是挽回了脸面。今天,他被英国人用埃及元素进行了装点,陈列在泰晤士河的岸边。英国人给做了一个带有埃及特色的秃鹫花纹底座,两侧还各有一尊青铜狮身人面像。在这上面的部分石质方尖碑就是具有三千五百年历史的原装货。不过按照西方人的普遍认知,他们给这个石碑改了名字。用最风流也最著名的古埃及人物的名字来命名,这就是“克里奥帕特拉方尖碑”。

 

泰晤士河畔的“克里奥帕特拉方尖碑”

 

-2-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方尖碑真的可以搬动。而且是发生在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百十年前。实际上再往前追溯它同样在被不停的搬动。古罗马将它视为一种征服的象征掠夺到意大利,摆放在各个神庙或广场上。但是目的不再是宗教性质的,和太阳神无关。仅仅是一种武力和征服的炫耀。由此,从古罗马帝国开始,方尖碑所代表的意思就是“征服”。沿着这条线我们来展开今天的分享。

 

梵蒂冈广场的方尖碑

 

上面这张图是今天屹立在梵蒂冈广场中心的方尖碑。我们不去欣赏他有多高大,多粗,多雄伟。我带着大家看一个细节。那就是他底座上的一段拉丁文。我们把上面图片中的方尖碑逆时针拧九十度。另一面的铭文是这样的:

拉丁文细节

 

看第一行就行,第一个单词是什么?

 

SIXTVS V

 SIXTUS V)


西克图斯五世和梵蒂冈广场方尖碑


西克图斯五世,这是一个天主教教皇的封号。这个封号其实我们应该很熟悉。比如西斯廷礼拜堂,就是有米开朗琪罗天顶画的礼拜堂。他的主人就是一个封号为西克图斯的教皇,不过那是四世。还有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是为皮亚琴察的西斯廷教堂绘制的,那里为了纪念西克图斯二世。这回我们要说的一是西克图斯五世。

 

米开朗琪罗·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他在位时间很短,只有五年。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罗马大兴土木的决心。其实这位教皇出身是圣方济各修道会。这个修会最大的宗旨就是保守贫困以杜绝奢靡带来的不自醒。但是作为教皇,西克图斯五世首先要考虑的是教会的威仪。于是和前面历任教皇一样,他要多多投资,装潢罗马,让前来朝觐的信徒第一时间拜服在他的脚下。在这一系列的城市翻新过程中,就包括一些街道广场的修建。作为广场中心的标志物,方尖碑自然是一个不二选择。于是从罗马帝国手中夺取方尖碑就成为了必然。西克图斯五世在位期间,挪动了多个罗马境内的方尖碑,其中一个就是今天梵蒂冈广场上的这一座。它原来的主人是屋大维,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当然,再往前的主人其实古埃及的太阳神。当初罗马人征服了埃及,将它移到罗马城,现在教会又统治了世俗,于是将它再次搬动到新的位置。在搬运结束之后,教皇名人做了一些新的青铜装饰。包括顶部的十字架和根部的青铜狮子。最后还不忘在从新制作的底座上刻上祈祷经文,当然也要留下自己的名字“西克图斯五世”。

 

按照这位教皇的想法,他要搬尽罗马城内的方尖碑,甚至是罗马人自己亲手制造的方尖碑。那就是记功柱。我们的记功柱终于登场了。古罗马人从方尖碑中得到了灵感,于是在为伟大的皇帝标榜青史的时候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一个题材。图拉真记功柱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3-

在很多期之前我们讲了图拉真广场。再一次给出这个复原图。

 

图拉真广场复原图(局部)

 

我们看到这个复原图。当时我们讲的是广场的部分,现在就来说一说那根柱子。还记得广场的结构吗?四周是柱廊,终端是权力性的统领建筑。一般的古罗马广场在这个位置建的是神庙。但是图拉真广场没有,他建了一个大巴西利卡。在这个建筑的后面有一个小广场,正面是神庙,左右配殿是拉丁文和希腊文图书馆,中间的天井处就屹立着图拉真记功柱。再一次重申,罗马人之所以用柱子来标榜伟大帝王,其原始的设计灵感就是对方尖碑的认识。只不过他们把带棱角的改成了圆滑的。我们下面就来细致的看一看这根柱子。

 

图拉真记功柱

 

整个广场是由图拉真的御用建筑师阿波罗多洛斯来建造的,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伟大的柱子也同样出自他之手。这个人非常有个性。是一个完全彻底的追求古典建筑模式的人。所以他的设计基本都是柱式的,而没有拱券的,更没有穹顶的。前不久我们讲了万神殿。还记得他的缔造者吧?就是哈德良皇帝。在他没有当皇帝之前就是图拉真的得力干将。所以哈德良也见过阿波罗多洛斯。传说一次这个十分个性的建筑师在和图拉真皇帝研究一个建筑的设计方案。这是哈德良正好碰见。他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那自然是与穹顶有关的见解。可是御用设计师会说什么呢?他说:


    “这太蠢了,只有希腊的柱式才是最美的。你还是自己去研究大冬瓜吧!”


听听,他跟哈德良心心念的穹顶叫大冬瓜。好吧,毕竟自己还没有权利。而后来我们知道,哈德良当了皇帝,并且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而阿波罗多洛斯呢?很简单,被他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小看身边的年轻人。好了,插曲说完,我们继续看柱子。

 

“纪功柱”,自然就是一个重要的功劳记录。就跟中国古代巨大事件要记载青铜器上一样。比如我在给学生讲中国历史的时就会展示下面这个青铜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


他的名字叫“利簋”。十分的重要,因为内侧的铭文记录了武王伐纣的相关事实。证明这个世代传颂的经典事件是真实的。


同样来记录大事件,罗马人选择用柱子。图拉真记功柱的建造是为了宣扬皇帝对帝国东部一个叫做“达契亚”的地方进行了成功的征服。“达契亚”就是今天的罗马尼亚。顺便说一句,欧洲很多叫做“尼亚”的国家。者实际上就是古罗马人留下的痕迹。因为他们的语言中“-ia”这个词尾就是“地盘”的意思,一般前面加上的就是当地种族的名称。这个就有点像英文里面的“LAND”。比如ENGLANDSCOTLANDIRELAND

 


这个柱子有40米高,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周身雕刻了盘旋而上的浮雕。展开的话能够达到190米。记录的就是图拉真皇帝带领罗马军队征讨达契亚的过程。他在整个浮雕带上反复出现。但是直接描绘战争场面的并不多,仅仅占全部画面的四分之一。更多的是反应图拉真祭祀台伯河神,出征前动员讲话,罗马士兵做战前准备的场面。很显然,制造者想要标榜的不是杀戮而是神明的护佑,君主的贤明以及罗马军队的整齐划一,团结一致。这是图拉真所在的帝国鼎盛时期的气度:不再需要张牙舞爪的表现强势,而是威严雄壮的传递价值观。

 


整个螺旋浮雕带是按照下面窄上面宽的设计来制作的,因为我们仰望的时候透视效果会让我们的眼睛看到上部变窄,这样的设计会矫正透视产生的畸变。这就是罗马人的细节之美了。


不过即使这样,站在下面的人也很难看到40米上面的部分。怎么办的?不要担心,我们回归到原始建筑设计上就会答案了。因为这根柱子是屹立在两座图书馆之间的。图书馆内部有楼梯,人们可以在那里逐级向上,舒适的观看画面内容。想到那还是图书馆,也许读书累了,出来遛弯,看看窗外的这个伟大帝王的纪功柱,绝对是一种特别罗马帝国式的文化体验。

 

-4-

关于浮雕我这里还想和大家讨论一个小细节,看这个图:


 奇怪的小洞???

 

整根图拉真柱是用卡拉拉的大理石建造的,表面雕刻了螺旋式上升的叙事浮雕。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用石膏和大理石粉的混合物对所有的浮雕做了翻模复制,将这些复制件保存起来。今天看来这实在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大气环境的恶化加速了原件的风化。今天图拉真柱原件上的很多细节可能并没有复制件表现得好了。制作艺术珍品的复制品这个现象很正常,就像米开朗琪罗的大卫,吉贝尔蒂的天堂之门。我们今天看见的都是复制品,真的全在博物馆里保护的好着呢!


关于图拉真纪功柱的表面,我要和他分享的不是恢宏的叙事场面而是这些浮雕上面的一个小细节。大家看见了么,那些我用绿圈标注出来的长方形孔。这些孔是干什么的呢?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孔一直困扰着我,后来终于找到了答案。其实图拉真柱是中空的,可以供人向上攀爬。那么这些孔的用途就很明确了,就是内部楼梯的采光孔。


以上就是我对一个知识点的全部求索过程,当时豁然开朗的获得感超级棒。不过还是脑洞开的大大的,仔细想想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因为目测柱子的直径来看,内部攀爬好像有点拥挤。或者说,爬进去干什么啊?所以这始终还是一个疑问。关于这个疑问我们下一期还会继续为大家解答。大家暂且先自己想一想。

 

说回图拉真纪功柱,作为罗马帝国的标志,自然在教会树立威仪的运动中不会被忽视,我们上面说到的西克图斯五世教皇也瞄上了它。可是就跟前面我说的英国人一样,他的困境也是图拉真柱太重了,太大了,根本搬不动。单是梵蒂冈广场的那一根方尖碑,就废了很大的周折。我这里有一张当时的地图,清楚的标出了在未搬动前的方尖碑位置。



我们看这个地图,显著的标明这个原属于罗马皇帝的方尖碑从方框的位置挪到了圆点的位置。就这点距离已经是巨大工程了。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动用了140匹牲畜、800多劳工,40组机械,耗时五个月才完成。来一张当时的版画,那个被很多木架包裹的就是方尖碑。



而图拉真纪功柱的大小是这个方尖碑的数倍,还不是一个整体,下面又有底座,一旦搬动很容易散落毁坏。着实是个超级难题。但是绝不能放过它!这一点上看教皇比英国人顽强。西克图斯五世想了一个折中的方案来解决他,那是一个既不毁坏柱子又能显示教会征服帝国的完美方案。不过在调查那个方案的过程中,我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又犯了职业病,比对史料与最后结论还是需要拿出来和大家共同学习一番。具体是什么呢?

 

其实开篇的时候肯定很多人有发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我的题目又叫“中二”了。你看这次我都不解释了,二就二吧!因为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写着写着就超出原计划了。这不,今天是第三期了,图拉真柱子才漏了一下脸,关于他的头顶,他的底座以及西克图斯五世教皇的改造工程我们还要分享很多很多小细节和文化、宗教内涵的故事。那就让我尽情的铺陈展开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