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前每日练 | 古法修栈道,悬崖峭壁否?

 娑婆暮霭2008 2018-04-03

2018年福建高三毕业班质检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的“栈道”是指褒斜古道。此道始建于殷周,是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也是中国最早在悬崖峭壁上开凿的道路之一。东汉永平年间,工匠采用“火焚水激”法在此道上开凿穿山隧洞。图1示意褒斜古道线路。据此完成1-3题。

1.与“火焚水激”法相似的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堆积作用


2.在甲地修路时,古人采取的对策是

A.沿河成路   B.陡峻盘旋

C.岭横越垭   D.险绝而栈


3.古代褒斜古道修通的地理意义是

A.乙地发展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

B.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

C.连接了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

D.增加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方式


ACB     第一小题中“火焚水激”法其实就是先用火烧石,待石温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激冲,岩石温度骤变受热胀冷缩影响,裂开,便于开凿。这种在温度的差异影响下,岩石遭受破坏,产生裂隙并形成松散物的作用属于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是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风化产物进行破坏,侵蚀作用常伴随着搬运作用;而堆积作用则是在搬运过程中,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的作用。


第二小题在解题时要认真读图,甲地的路为褒斜古道的一部分。甲地没有河流存在,不会是沿河成路。图中比例尺较大,代表实际距离较小,反应的内容较详细,基本上图上的线路可以代表实际的情况。从图可以看到甲地两侧的河流流向不同,可以推测出甲地附近应该是分水岭,分水岭走向应大致如下图所示。陡峻盘旋其实就是沿着陡峭的山地迂回盘旋,之字形前进,其目的是将道路距离加长,道路坡度减缓。从图中可看出这里是直接通过,并没有迂回,且从示意图中可判断出这图中局部的分水岭应该是一系列连续走向的山脉,而不是单独的山峰,所以不可能在这里盘旋修路的;甲处为古道线路,但并无栈道遗址,所以不可能是险绝而栈;(险绝而栈则是指在极度危险没有路的地方,比如悬崖峭壁处,通过凿壁架木成栈道通行,而甲处的古道是沿大致东西方延伸,如果该处是峭壁则峭壁应该是偏南北向走势,东西向的古道就会形成垂直落差大的起落,不符合栈道等大致水平方向前行的惯则);而从分水岭处横贯通过最可能的就是修隧道或在地势较低处直接穿过,岭横越垭其实就是:前面横着一道山岭,找一个海拔比较低的垭口(相当于山地的鞍部)穿越过去,刚好符合图中的示意,有分水岭,古道又是横贯而过。


第三小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主要的分水岭应为秦岭,从所给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显示出来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应为汉中,图中北侧的渭河流域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应是西安,根据聚落的等级规模也可以看出乙地并不区域的中心。这条古道可以通往汉中,但只能是增加了通往汉中的交通运输线路,并没有增加交通运输方式。通过题干信息可知该古道古代关中通往汉中、蜀地最著名的交通要道”,关中主要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流域,修建栈道可以连接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但因为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说,其意义并不是仅仅连接两地域这么简单,应该是有其它之用,比如战争或贸易之用,所以其修通之后应该是为了方便成都与长安间的钱粮运输的。所以小编认为此题设问时应该加上一个限制性词语“主要的”地理意义。



八百里秦川又称陕西关中平原,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地区,指的是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因此又称渭河平原,它南倚秦岭,北界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




风化是指在温度、水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遭到破坏,形成许多松散的物质的作用。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比如植物根素的生长,洞穴动物的活动、植物体死亡后分解形成的腐植酸对岩石的分解都可以改变岩石的状态与成分。


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风化与侵蚀



觉得不错,请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