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歌》是《 楚辞 》篇名,为中国古代汉族诗歌集

 yuktsan 2018-04-04

《九歌》简介

《九歌》是《 楚辞 》篇名,为中国古代汉族诗歌集。相传是 夏代 乐歌,后遗落民间。民间在祭神时演唱和表演, 屈原 将其改编与加工,写成格调高雅的诗歌。共有十一篇:《 东皇太一 》、《 云中君 》、《 湘君 》、《 湘夫人 》、《 大司命 》、《 少司命 》、《 东君 》、《 河伯 》、《 山鬼 》、《 国殇 》、《 礼魂 》。《国殇》一篇,是悼念和颂赞为楚国而战死将士;多数篇章,则皆描写神灵间的眷恋,表现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伤感。王逸认为是屈原放逐江南时所作,当时屈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所以通过制作祭神乐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但现代研究者多认为作于放逐之前,仅供祭祀之用。

(一)

此幅《九歌图》卷作于至正六年(1346),纸本,纵29厘米,横523.5厘米,为元代画家张渥所作,系清内府旧藏,后被溥仪携至天津,伪满时运长春,尔后流散民间,现藏吉林省博物馆。

画中描绘屈原及《九歌》中之神祗“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11段,共20人。此图为白描人物画作,笔法劲利飘逸,如行云流水,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虽是临李公麟,但张渥在其中参入已意,使画中透出元代气息。图中还有元代书法家吴叡所书《九歌》歌词全文及倪瓒题观款。此卷本幅、前后隔水和拖尾等处钤言思齐印章数方,另有清梁清标、安岐和乾隆、嘉庆、宣统收藏印。被誉为“中国传世名画”。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题跋)

张渥(?-约1356前),字叔厚,号贞期生、江海客,淮南(今安徽合肥)人,后居杭州(今浙江杭州)。元代画家,能山水,“尽自然之性”,擅长人物,法李公麟白描得其清丽流畅之风;擅“铁线描”,被誉为“李龙眠后一人而已”。亦尝作弥勒佛像。所画线条刚劲飘逸,人物形神刻画生动,兼画梅竹亦潇洒有致。

除《九歌图》卷外,还有《雪夜访戴图》、《竹西草堂图》卷、《瑶池仙庆图》传世。

《雪夜访戴图》 纸本水墨 纵91.8厘米、横39.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瑶池仙乐图》 纸本设淡色 纵116.1厘米,横56.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竹西草堂图》卷 纸本墨笔 纵27厘米,横81厘米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来源:国画赏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