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爱国将领建威大将军邹复胜

 369蓝田书院 2018-04-04

    邹复胜,谱名自福,号云松,讳去嵩,祖籍广东揭西县大洋乡,清末道光年间出生于江西兴国县,清朝廷诰封建威大将军、湘勇巴图鲁、九门提督军门(蒙古军衔)等,居正一品官司衔。

广东揭西大洋乡

他的事迹史书记载不多,以至各种书报刊物中较小提及,鲜为人所知。然而,作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尽忠心的爱国将领,为维护国家主权,舍生忘死,抵御外国侵略,对民族对人民有功,人民终不会把他忘记。由黄健文撰写的一篇标题为《清末爱国将领邹复胜》的文章,揭开了这段尘封已久,几为历史所遗忘的民族正气之往事,展示了他闪光而为人所称颂的人生历程。兹将原文转载如下:

邹复胜是古代赣南先贤,客家人。在中法战争中,他与爱国将领冯子材将军并驾齐名。史书对他记载极少,然而揭开尘封的志书,依然可看到他那闪光的人生足迹。

他是兴国县长冈乡石燕村人。名自福,号云松。出身贫寒,农家子弟,幼年丧父,母亲守寡。青年时代靠肩挑贩运石灰谋生度日。

他生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殁于清光绪廿八年(1902年)。22岁时逼于生计寻求当兵食戎的道路。又因念过四年私孰,少年时受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教育,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目睹鸦片战争后,中国这块丰腴的国土被世界列强瓜分蚕食的局面,他在咸丰九年(1859年),跪别母亲,离家投军营。从此奉朝廷之命,辗转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参与镇压太平军的战争。历任千总、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等职。同治十二年(1873年)升为总兵,朝廷赏“骧勇巴图鲁”(满语译音,勇士之称)勇号。光绪元年(1875年)为皇帝召见,朱批记名提督。光绪二年(1876年)署理巴里坤总镇官篆务。光绪七年(1881年),督办台湾开山抚番暨查办全台流番社事务。光绪九年(1883年)督办越南等处外事。

邹复胜曾以军功钦命头顶戴、赏双眼花翎,诰封建威将军,居一品官司衔。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法国侵略者把矛头指向越南北部和中国西南部,严重威胁我国安全。邹复胜大义勇为,坚定地站到反侵略斗争的一边。

光绪九年(1883年)冬,法军司令孤拔率600多名侵略军,携200多门火炮向驻防越南的中国军队发起猛烈攻击,挑起了历史上著名的“中法战争”。

1884年“中法战争”中,为了抵御外侮,维护国家主权,他舍生忘死、英勇作战,与著名爱国抗法将领、原广西提督冯子材将军并肩作战,边关斗“法”。破法军于镇南关,乘胜收复失地,取得了震惊世界的反法大捷。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邹复胜时逢带病回家养病,闻悉国有难,即刻启程赴京请战。抵京之后,中日双方已签订停战协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十月,邹复胜在京再次被朝廷重用,委以提督天津总镇篆务。

邹复胜虽早年镇压过太平军,但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都能大义凛然,义愤填膺,以实际行动表现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负责任、尽忠心的爱国将领的形象。


考邹复胜将军的祖上渊源,原祖籍地广东潮州府揭阳县南都八图大洋乡(今揭阳市揭西县大洋乡),乃南宋状元宰辅邹应龙后裔,邹氏岐山支派诞生的几大著名将领之一。

大洋俯瞰群山中蜿蜒的龙江河

据《邹氏联宗族谱》记载:明朝中期,肇松3世二十一郎公从相邻的揭阳岐山(今丰顺大罗)迁于揭阳大洋乡,成为大洋支邹氏开基祖。

直至清朝中后期,邹复胜的曾祖父孔礼公,始从大洋迁徙至江西省兴国县江背镇彰坝村(水沟里),邹复胜是大洋二十一郎公14世裔孙(属大洋邹氏字辈“荣华自天定”的“自”字辈,谱名自福,其父华寿),其祖上于大洋生活了几百年,生息繁衍达十多代,所以大洋是其最主要的祖籍地。

揭西《邹氏联宗族谱》记载的邹复胜世系

海拔800米高山顶上的大洋国际高尔夫球场

  邹复胜将军去世后葬于兴国长岗岭。原配夫人胡氏诰封一品夫人,继配王氏、袁氏。传生七子,其中,长子天爵,号桐荪,清授中宪大夫;七子天艮,号小云,清授奉直大夫。后裔多居于大陆及台湾等地。

大洋仙境牌坊

(文/邹锦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