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州丰顺邹家围:康熙皇帝钦点的“将军第”

 薪花共赏 2019-12-31

邹家围,位于丰顺县丰良镇以南8公里处,206国道旁璜溪村,是邹氏梅州丰顺开基祖邹肇松11世孙诰封骁骑将军邹瑞(字辑侯)于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创建,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山水环绕,环境优美,建筑为“三进二横三围龙”的围龙布局,以子午线为中轴对称营造,规模庞大,均为悬山顶结构,呈“元宝形”轮廓,从高处俯瞰犹如一个巨大的“蜂巢”,蔚为可观。2012年3月,被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认定为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

梅州丰顺邹家围:康熙皇帝钦点的“将军第”

丰顺邹家围航拍图

邹瑞(1619——1689),字养浩,号辑侯,清初平定粤东功臣,邹家围创建人。他天资聪颖,胆大心细,自幼尚武,勤习骑射,勇武善谋。清初从军后,辅佐吴六奇平定粤东,累建军功。顺治十二年(1655),朝廷授为中军游击镇守饶平。随后,因忠于职守,军功卓著,获顺治皇帝嘉许,赐彤弓卢矢。康熙二年加衔副将从一品职。康熙六年(1667),获朝廷特授骁骑将军并“诰封三代”殊荣,同年在璜坑社创建邹家围并立辑侯公宗祠。随后,奉命到湖广平乱。康熙九年(1670),任湖广德安府副总兵。康熙十一年(1672)辞官,朝廷“恩赐原品”,奉旨还乡,颐养天年。

梅州丰顺邹家围:康熙皇帝钦点的“将军第”

邹家围在丰顺古村落中显得十分特别。它是在清初诰封骁骑将军、湖广德安府总兵官邹瑞将军府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整个村落都是邹氏同宗,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之为“邹家围”,原名“上兴围”已差不多被遗忘了。

据传当年从选址、布局到结构,都是平南王尚可喜上奏顺治皇帝后,特派国师曾白明亲临实地勘察定局的。通过与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和谐统一,整个村庄整体上打上了中国文化 “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烙印。

梅州丰顺邹家围:康熙皇帝钦点的“将军第”

邹家围东依尖髻山,西傍璜溪水,南、西、北三面都是自然石砌成的5至7米高的石坎,在西北、东北、东南、西南方位建了四个大门,整体是由堂屋、横屋、围龙屋、化胎、池塘五部分科学地组合而成的围龙屋典型布局,其中主祠堂辑侯公宗祠是十井十厅布局、外层围龙则由一个个似四合院的建筑单元连缀而成的结构,在粤东客家围龙屋建筑中均是独树一帜,为客家建筑艺术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协调所显现的古村之美,被众多专家赞誉为“既是民居的典范,也是科学的标本”。

梅州丰顺邹家围:康熙皇帝钦点的“将军第”

邹家围整体造型是一个大圆形,象一个太极图。其建筑中所承载的风水文化备受瞩目,使之成为粤东名村之一。其风水文化中所蕴涵的人文地理学、风景美学、生态建筑学、环境心理学等科学成分更是人居环境选择研究的不可多得的个案。

建筑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对称营造,东西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

邹家围前半部为面积13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前后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是长方形门坪。

梅州丰顺邹家围:康熙皇帝钦点的“将军第”

前半部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还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的“三栋二横”方形主体建筑“辑侯公宗祠”,占地6300平方米,“辑侯公宗祠”的横屋外层便是三层半月形的围龙屋,第一围龙与主体建筑后墙之间是1300多平方米面积的半圆形龟背状、用大小均匀的卵石铺成的化胎。其整体布局特色是:

梅州丰顺邹家围:康熙皇帝钦点的“将军第”

01 讲究风水

邹家围建造方位为午山子向,枕山环水,东面尖髻山山脉来势雄壮,林木葱茏,山麓结基平坦、宽敞,西面璜溪河绿水回环,左有狮山,右有象山,山峦如案,远处山峰成笔尖状,人们普遍认为这是财丁兴旺、人才辈出的理想屋场。整个建筑物体与天然地形的协调统一,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道理,如遇上不尽人意的地形则通过增加半月形花台或池塘或建筑半门调整座向,以达到阴阳平衡和适应环境。这种建筑特色也是古代阴阳思想的投射。

02 讲究对称

建筑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以正堂纵轴线为基点,围龙高于上堂、上堂高于中堂、中堂高于下堂,两边横屋与正堂的平面看齐垂直,采用对称式庭院房屋结构,向前后左右重叠排列,并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太极形整体。

03 讲究配套

前面有一个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宽敞的门坪、四通八达的巷道满足了人们户外各项活动的需求;正中大屋上、中、下三堂和南、北厅,花厅等,则为合族议事、宴会、婚丧喜庆等活动的需要;各建筑单元卧室、厨房、天井等生活空间完美配套,通风、采光、排水等生存设施完善。围屋每个建筑单元都是类似四合院的结构,各有一个小门楼,院门一关,就是独立的家居;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与走廊、巷道相通,住户生活方便实用。邹家围有近千房间,规模庞大。如此庞大的民居,正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特点。最多时曾住300多户,1500多人。住户虽多,但由于围屋采用四合院结构,若干房间、天井和小门楼组成一个个生活小单元,又令住户各得其所,显得幽雅,舒适。而祠堂又将全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反映了客家人团结互助、敬老尊贤、礼貌文明、知书达理的传统美德。

梅州丰顺邹家围:康熙皇帝钦点的“将军第”

邹家围的创建者,虽以戎马生涯赢取功名,却非常重视教育,村中最多时有5间私塾(现仍有保存完好的“活来轩”、“明照”两个私塾),并设有武馆,因此邹家历来有浓厚的崇文尚武风气。从清初开始就不断有考取文武举人、进士,人才辈出的景象。现存的1块诰封神道碑、2块敇封神道碑、3座功名楣桿夹以及完整铭文等,充分说明邹家围历史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