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最虚伪的国相,逼走两位奇才,却假装好人

 思明居士 2018-04-04

战国前期,最有希望统一诸国的,不是秦国,而是魏国。魏文侯创建了魏国,并且广纳人才,文官有李悝、翟璜先后为相,武官中任命乐羊、吴起等为将。一时间,魏国的文化、制度均领先那个时代,吴起的魏武卒更成为了令六国胆寒的力量。

魏武侯虽然不如父亲会用人治国,但凭借优秀的军事指挥才能和战略眼光,仍然维持着魏国的强盛,继续缔造魏国的辉煌。魏武侯九年,田文死后,公叔痤为相后,这就是魏国衰败的前兆。

战国最虚伪的国相,逼走两位奇才,却假装好人

其实,公叔痤很有识人的才能,又有很强的治国水平,为什么会让魏国走向衰败呢?这就是因为他往往替自己想得多,为国家想得少。为了私利,他逼迫了两个奇人离开魏国,直接削弱了魏国实力,而壮大了其他国家,实在是损己利人之举。

第一个就是被魏文侯深深信任的吴起。吴起创立了魏武卒,攻占了秦国的河西地区,建立河西郡,成为第一任郡守。在他的强大压力下,秦国的生存空间受到严重的压迫,只有很狭长的国土,不得不向西征讨戎狄,向南攻打巴蜀。

然而就是因为吴起的功劳太大,让已经是国相的公叔痤深深忌惮。魏武侯偏偏又没有魏文侯那么信任吴起,这给公叔痤钻了空子。

战国最虚伪的国相,逼走两位奇才,却假装好人

公叔痤的巧妙在于他没有向魏武侯打小报告,而是主动提议让公主嫁给吴起。因为公叔痤自己娶的也是魏国公主,他设计让吴起看到自己如何被老婆欺负。心高气傲的吴起,见到堂堂国相也被公主折辱,自然不愿意受这个窝囊气,便推辞了婚事。

这样,本来是一件政治联姻,却因吴起的拒绝而泡汤。吴起怕魏武侯怪罪,魏武侯也猜忌吴起的用心。最后的结局就是魏国失去了这个文武全才,让他远走楚国,在另一个天地大展拳脚。

战国最虚伪的国相,逼走两位奇才,却假装好人

魏国没有了吴起,是巨大的损失,但对于公叔痤来说,地位却更加稳固。他善于伪装自己,在15年之后对抗韩赵联军的浍水之战时。由于魏军大胜,当时国君魏惠王要重赏公叔痤,他却说部队战斗力强,全是吴起当年训练得好,自己没有功劳,让魏惠王大大赏赐了吴起的后人。

公叔痤在博取好名声的同时,也让魏惠王对他的“品行”刮目相看,同样给了他了重赏。

战国最虚伪的国相,逼走两位奇才,却假装好人

担任国相的时候,他任命了公孙鞅做中庶子。这个官职是主管国君庶子的教育,并没有多大的实权。公叔痤明知道公孙鞅精通刑名之学,才华横溢,是可以有一番作为的。但是,为了保证自己权力的稳固,他一直不向魏惠王举荐。

直到临终之时,公叔痤向魏惠王交代后事的时候,才郑重的推荐公孙鞅。魏惠王没有听说过公孙鞅,当时表现得没往心里去。公叔痤是何等精明人物,见到魏惠王不在意,就紧接着提议说:“大王您不欣赏,不重用公孙鞅也行,那就立即处死他,千万不要让他为别的国家效力。”

战国最虚伪的国相,逼走两位奇才,却假装好人

等到魏惠王走后,公叔痤又立刻派人将公孙鞅叫来,对他说:“我已经向大王举荐了你,看样子大王并不以为然。为了尽到人臣的职责,我向大王提议杀掉你。现在,我告诉你,又是出于朋友的义气,你赶紧逃走吧。”

这样,老好人全让公叔痤一个人做了。难怪太史公司马迁写道这一段时,忍不住特地注明:“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如果过早推荐公孙鞅,有可能威胁相位,到了临终时推荐,对自己没有什么损失。公孙座的如意算盘就是这样的。

战国最虚伪的国相,逼走两位奇才,却假装好人

结果,魏惠王也没听公叔痤的,公孙鞅也没听公叔痤的,两人都将公叔痤的临终遗言当作了耳旁风。后来,公孙鞅在魏国实在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便跑到秦国去,遇到了赏识他的秦孝公。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公孙鞅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后来因为他的封地在商,因此有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商鞅。

两次错失奇才,公叔痤都有一定的责任,也就是他的私心,让本有机会一统天下的魏国,错过了历史的机遇。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