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肺经风热 证候表现 鼻塞,涕多色白或微黄,嗅觉减退,部分患儿有头痛、发热恶寒、咳嗽、咯痰,鼻粘膜充血,鼻甲肿大,舌苔薄白,脉浮数。 辨证要点 此型病例多见于急性鼻渊初起,或慢性鼻渊急性发作。多先有感冒症状。与急性鼻炎或感冒相似,有鼻塞和鼻涕多,一般约1周左右恢复,如果未见恢复,反而加重,脓涕增多,表示有鼻窦炎,随病情发展及感染分泌物在鼻窦内的潴留,局部及全身症状较成人为重,患儿明显不适、不安静等。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症状,如咳嗽和胃肠症状,特别易发于年龄小的儿童中,因这些儿童不会擤鼻涕,粘脓性鼻涕常常经后鼻腔流入气管、支气管内,引起咳嗽,夜间更为明显,有时突然咳嗽惊醒,如将粘脓性鼻涕咽下,就会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症状。 治法主方 疏风清热,宣肺通窍。苍耳子散加味。 2.胆经郁热 证候表现 鼻塞,头痛较甚,涕多色黄而浊,量多,有臭味,嗅觉差,全身并见发热、口渴、大便干燥,鼻粘膜充血明显,且肿胀,鼻腔内可见较多脓性分泌物,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辨证要点 此型多见于急性鼻渊,或慢性鼻渊急性发作。为肺经风热证进一步发展所致,症状、体征均较上型为重,头痛更为明显,尤以白天加剧,卧床休息时减轻。急性上颌窦炎,在婴幼儿可引起患侧面部红肿,较大儿童可表现为患侧上颌处疼痛和压痛,以下午明显,呈隐痛,深在;而额窦炎疼痛多在上午,咳嗽、用力、吹冷风均可使疼痛加剧。 治法主方 清泻肝胆,利湿通窍。龙胆泻肝汤加减。 3.脾胃湿热 证候表现 鼻涕黄浊量多,缠绵不愈,涕有臭味,鼻塞较甚,嗅觉消失,全身并见头昏头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鼻粘膜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黄浊分泌物,舌苔黄腻,脉濡数。 辨证要点 此型多见于急性鼻渊后期,证候特点为鼻塞流涕,缠绵不愈,病程较长,鼻塞较甚,嗅觉减退或消失,并兼见脾经湿热之征. 治法主方 清脾泻热,利湿降浊。黄芩滑石汤加减。 湿热并重者可选用甘露消毒丹. 另外本型还可选用加味四苓散,运用时加入清热解毒药。 4.肺脾气虚 证候表现 鼻塞,曰久不愈,鼻涕混浊,时多时少,伴头昏,记忆力减退,嗅觉减退。全身可见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 辨证要点 此型多见于慢性鼻渊,病程长,症状和体征多持续3个月以上,且多累及两个以上鼻窦。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症状差别很大,常见症状是鼻塞、多粘脓性鼻涕和咳嗽。感染重的,常表现为不爱活动,精神萎靡不振,容易疲劳和记忆力差;有些儿童,由于长期胃肠道症状,可发生继发性贫血和身体衰弱,也有些儿童,由于长期鼻塞和用口呼吸,久之会影响面部发育,形成增殖体面容,严重者,还可影响患儿身体和智力的发育。 治法主方 温补肺脾,祛湿散寒。温肺止流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73.对症辩证选名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