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清明节,你还是知道的太少了

 昵称27494174 2018-04-04

在中国,因为一个人而产生的节日并不多,除了我们都熟知的屈原外,还有一个人——介子推(介之推)。

介子推,被尊为介子,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

话要从春秋时期说起。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皇位,于是用计谋逼迫太子申生自杀。申生有个弟弟叫重耳,为了躲避骊姬的谋害,只得逃亡荒野。

 

一路逃亡中,重耳身边的臣子看他失势,相继离开,只剩下几位忠臣,其中就有介子推。重耳在路上饿昏了过去,介子推就从自己小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烤熟了让重耳吃下。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春秋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十九年后,忍辱负重的重耳夺回了天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他开始封赏对自己不离不弃的忠臣们,但唯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后,晋文公愧疚难耐,立刻让人去请介子推受赏,可介子推却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上门去请,等来到介子推家时,发现他已经带着母亲躲到绵山上去了,军队搜寻了几次也没有搜到。

 

有人说干脆放火烧山吧,只留下一条通道,到时候介子推就自己下山来了。晋文公脑子一抽,接受了这个建议,下令放火烧山,但没想到大火烧完了,也没有看见介子推母子,仔细寻找后,发现母子二人烧死在了柳树旁。


树洞里有一片衣襟写有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被介子推的忠孝之心感动,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今山西省介休市),并将介子推母子焚身而死的这天定为“寒食节”,每年此时,不准点火,只能吃寒食。

之推燕:用枣泥和面团捏成燕子的形状,用柳条串起来挂在门上,以此纪念介子推。

《左传》、《史记》中并无关于介子推与寒食节的记载,最久远详实的记载是汉末的蔡邑《琴操》所描写:

 

晋文公重耳,与子绥俱亡,子绥割其腕股,以救重耳。重耳复国,舅犯、赵衰,俱蒙厚赏,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使者奉节迎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火荧自出。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哀之,流涕归,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发火。

 

实际上,寒食节的兴起,也正是在汉朝,至于汉朝以前的寒食节是何模样,并没有太多文献记载。

 

记录稀缺,加上晋文公放火烧山的故事又极具民间故事色彩,所以有学者推论,寒食节并不是因介子推而起,但又没有比这个更详实的说法了。但话说回来,节日民俗本属于人民大众,像个书呆子似的求证细究,又显得太无趣了。

 

到了东汉时期,寒食节正式成为了正儿八经的大节日,也一度给人民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困扰。

 

桓谭的《新论》是一本专门记录神仙方术、迷信思想的书籍,其中有记载:


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

 

意思是,东汉初期的太原老百姓为了介子推,五天不吃热乎饭,病倒一大片!

 

到了东汉末期,寒食节延长到了一个月!

 

《后汉书·周举传》中记载,周举在太原做官,亲眼得见“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少不堪,岁多死者”。

 

连续吃一个月的冷饭,苦不堪言,死了好多人……现在想想,是不是触目惊心?

 

曹操曾对寒食节下《明罚令》:


北方冱寒之地,老少羸弱,将有不堪之患。令到,人不得寒食。若犯者,家长半岁刑,主吏百日刑,令长一月俸。

 

意思是,你们快点吃热乎饭吧,再不好好吃饭小心老子打你们!

 

等到了唐朝,寒食节的习俗流入宫廷,和清明节结合在了一起。“寒食”成了清明节的一部分。

 

《齐民要术》称:“介子推忌日为之断火,煮醴而食之,名‘寒食’,盖清明前一日是也。中国流行,遂为常俗。”

苏轼:《寒食帖》

朝廷明文规定寒食节要禁火三天,分别称为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所以在寒食节开始之前,就要准备好足够食用三天的冷食,叫做炊熟日。寒食之后,要重新生火起灶,这叫做新烟或出火。

 

很多诗人对寒食之后生新火的习俗有过描述:

 

韦庄:

内宫初赐清明火

上相闲分白打钱

 

杜甫:

朝来新火起新烟

湖色春光净客船

 

贾岛:

晴风吹柳絮

新火起厨烟

 

点完新火之后,还要扫墓祭祀,踏青游玩,有学者认为,清明的种种习俗也吸收了古代上巳节( 三月三) 的传统,三者合一,寒食、扫墓、踏青、秋千、蹴鞠、拔河等习俗结合起来,才是我们今天的清明节!

 

唐高宗李治执政时就下了一道诏令:


亦有送葬之时,共为欢饮,递相酬劝,酣醉始归;或寒食上墓,复为欢乐,坐对松槚,曾无戚容。

 

那时的王室受的是儒家教育,祭祀完先祖再去游玩吃喝,一悲一喜,是一种矛盾且难以理解的行为,所以直接下令禁止。

 

但是……人民群众并不鸟他,仍然自己过自己的,又过了一百多年,到了开元二十年,李隆基执政,朝廷又颁发了敕令,准许寒食上墓行拜扫之礼,但是有要求:

 

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埽礼。于茔南门外奠祭,撤馔讫,泣辞。食馀馔任于他所,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 永为常式。

 

可以过寒食节,但是不能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更不许把吃东西和祭祀祖宗混在一起!

 

不过事实证明,人民群众的力量仍然是强大的,朝廷的命令也阻挡不了我们过清明节的心,清明节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说了这么多,那清明节到底怎么过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