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江南丝竹的前世今生

 黄建新图书馆 2018-04-04


        顾冠仁说,学习传统是一辈子的事,对传统学得越透彻、根扎得越深,创新就越有根底,就不会“荒腔走板”,产生生拼硬凑的效果。其次还要胆大心细,创新路子要宽,设想要大胆,具体做的时候则要谨慎细致。

7月16日下午,上海民族乐团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上演《江南丝竹之前世今生》。上半场,上海国乐研究会的演奏家们呈现了不少江南丝竹的传统经典。下半场,上海民族乐团一批90后青年演奏家登台,演绎顾冠仁充满时代气息的“新江南丝竹”作品,让观众感受到江南丝竹的生命力。

 

江南丝竹之韵代代相传

 

        上海国乐研究会的演奏家们演绎了《凡忘工》《朝元歌》《欢乐歌》《中花六板》《汉宫秋月》《行街》等传统经典,韵味悠长。上海国乐研究会是上世纪40年代创建于上海的民间国乐团体,创始人兼首任会长是已故著名国乐大师孙裕德(1904-1981)。1957年,上海民族乐团成立后,孙裕德曾出任第一副团长,对上海民族音乐事业贡献良多。该会有国家级江南丝竹传承人周惠(已故)、周皓,上海市级江南丝竹传承人孙文妍等名家。他们的演奏蕴含了纯正的江南丝竹传统韵味,秀美、平和而温婉。这些年,上海国乐研究会常常在各种江南丝竹的比赛中获得殊荣。

上海国乐研究会的演奏家们演绎江南丝竹经典。 

昆曲演唱曹梦冉。

       下半场,满头银发的顾冠仁亲自指挥上海民族乐团一众90后青年演奏家演绎自己的“新江南丝竹”作品。建团至今,上海民族乐团一直保留着江南丝竹的优秀传统。从五十年代起,就有孙裕德、陆春龄、周惠、周皓等一批江南丝竹大家为乐团的江南丝竹演奏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代代相传。

顾冠仁指挥上海民族乐团青年演奏家们演绎他的“新江南丝竹”作品。

       江南丝竹讲究韵味的沉淀,同时也强调演奏者相互间的默契。目前,上海民族乐团有不同年龄层的江南丝竹演奏组合,不仅经常聘请顾冠仁等名家莅临指导,还以前辈带后辈的模式,将丰富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演奏家。乐团的演奏家们在海内外江南丝竹创作与演奏比赛、首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比赛、多届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等大赛中荣获金奖、“最佳演奏奖”等最高荣誉。如今,上海民族乐团年轻的演奏家们,继续用他们的理解和演绎延续着江南丝竹的传统,也表达着时代新声。

 

要继承传统也要大胆创新

 

       音乐会下半场演绎的顾冠仁“新江南丝竹”作品中,有在旋律配器手法上大胆突破的《春晖曲》、诗意婉转的《春晓》、富有崇明地方特色的《清清洋山河》、典雅生动的《瀛洲古调二首》、呈现古调新韵的《瀛洲新韵》等,令观众一饱耳福。

 

       顾冠仁曾任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也是国家一级作曲。他虽年届古稀,但宝刀未老,近年来在植根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声部的音响特性,创作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江南丝竹”。他凝聚了古曲、小调、戏曲和丝竹的精华,呈现水乡泽国的秀美之风,又兼具都市人文的灵动之韵,展现出当代江南丝竹的活力与风采。

顾冠仁、孙文姸、罗小慈在舞台上。

       顾冠仁说,学习传统是一辈子的事,对传统学得越透彻、根扎得越深,创新就越有根底,就不会“荒腔走板”,产生生拼硬凑的效果。其次还要胆大心细,创新路子要宽,设想要大胆,具体做的时候则要谨慎细致。只要大胆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新江南丝竹”的创作定会逐步走向成熟。

 

题图说明:顾冠仁指挥上海民族乐团青年演奏家们演绎他的“新江南丝竹”作品。 

图片来源:洪艺桐 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