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港股解码: 透析清明概念股 价值改写“墓地困境”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死亡这个一直被忌讳的话题开始受到...

 好心态有好心情 2018-04-04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死亡这个一直被忌讳的话题开始受到热议,而长久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德之一,在悠久的历史中,逝者“入土为安”是亲属的最大希求,也因为这种传统观念,加之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势,殡葬业催生了巨大且多层次的需求,行业的发展也快速演变。

然而,每逢清明皆会探讨的问题即是墓价,耸人听闻的“死不起”标题在中国人心里构筑起了一个“墓地危机”,甚至有年轻人控诉现时买房贵、死后墓价高,令人啼笑皆非。

又逢清明,今天就主要通过对上市殡葬企业的分析,同时谈一下所谓的“墓地危机”。

成本投入特点:开发、维护、服务、人工成本占多

港股上市的殡葬企业有$福寿园(01448)$、安贤园中国(922.HK)以及万桐园(8199.HK),A股的话则有福成股份(600965)。根据资料,福寿园已是殡葬龙头企业,其市占率却仅为1%,可以看出中国殡葬业的分散程度之高。

以福寿园为代表,被称作“港股殡葬第一股”的福寿园1994年开始在上海经营墓园,是首批进入中国殡葬服务业的民营企业之一,提倡“墓园变公园”的概念,即通过高绿化率、景观设计、人文设施等,将传统局促阴森的墓地环境,改造为有人情味的人文公园,这也类似于欧洲早期的“墓园运动”,欧洲当时的一些墓园如今甚至成了旅游胜地。

这个“墓园变公园”的概念决定了福寿园墓园的开发成本和维护成本处于高位。根据2017年的财报,福寿园墓地的开发成本占销售及服务成本比例为32%,而2015年底这个数字为26%,连续三年占比上升显著;而2017年的墓地开发成本同比上升19%,维护成本同比上升35%。可以看出,在墓园建设、设施维护、服务提升方面,成本投入不断加大,可见用户体验和消费者观感在如今各行各业都居于首位。

此外,殡葬企业的人才储备和人工成本具有特殊性,国内开设殡葬专业的学校和相关人才培养机构极少,而中国人口13亿,每年死亡人数约为970万,可以说殡葬人才是极为稀缺的人才,这只是从人才的量来说,而要满足殡葬业转型向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人才素质也至关重要,殡葬人才的培养和引入更是一个重大成本。年报显示,福寿园还为此成立了“生命服务学院”培养专业人才,如未来能持续输送高素质殡葬人才,则能支撑集团规模扩张。

因此,福寿园作为行业龙头,它的成本结构和特点,指向其正在引领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而有人将殡葬业与房地产比较,从两者成本结构来看,其实并不具备可比性,房地产行业土地成本占多,而以福寿园为代表的殡葬企业成本特点则更偏重服务、开发、维护以及人工;并且产品售出后,房地产不存在服务维护且具有二级市场买卖,殡葬业则完全相反。两者的成本特点有很大不同。

产品结构:大墓持续受热捧 节地葬渐抬头

从福寿园2017年财报中的产品销量及售价资料来看,定制艺术墓售价最高,达到均价人民币42万元,且售价同比增幅最大,但销量却历年维持稳定,可以说是这种差异性服务带动福寿园2017年收入的增长。相反,节地葬中的花坛葬、室内葬售价从几百到几千,前两年却出现供应量上升而销量维持较低水平的状态。

这不仅是由于高端消费者群体的稳固以及对艺术定制消费的追求, 其背后也折射出“入土为安”的传统以及受“阴宅”风俗观念的影响。因此,与其说墓价高、涨价快,或者说企业走“高利润”路线,不如说是受众观念和需求推升了大墓价格。

在2017年财报中可见“薄葬”遇冷的状况有所好转,2017年室内葬的平均售价人民币2333元,均价同比下降84%,绿色环保葬均价下降21%至人民币1.2万元,同时节地葬销量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从资源层面来说,殡葬土地不同于房地产土地,是属于特殊用地,稀缺且受限,以上海为例,年死亡人口约11万,按照现在的殡葬用地速度一年100亩使用量计算,只能够维持20年,因此上海自本世纪初以来已不再增加公墓用地,而在周边其他城市也有20年没有批过公墓用地。因此,殡葬用地稀缺的情况下,墓地价格和占地面积自然成正比,相信未来各式各样的节地葬将成为主流。

创新能力:产品应注入人文价值

在土地资源稀缺、墓地用地更为稀缺的背景下,节地葬虽大势所趋,但是大众心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难免心中的墓地困境仍然难以改变。

如殡葬企业能引导大众心理,将节地葬产品注入人文情怀,赋予意义和感情的传递,将其与真正的薄葬区分,节地葬才能彻底被大众接受,甚至是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

以龙头福寿园为例,其持续强调的理念为“让告别变美丽”,提出企业从事的是“生命事业”,福寿园将殡葬背后的人文关怀和服务价值作为企业真正的核心产品,墓园内的节地葬更是细致设计,例如银杏园树葬、小玫瑰苑花葬,开始为节地葬产品注入人文价值,因此中国消费者的传统心理终于不再“无处安放”,相信福寿园的这一关注点,亦是节地葬产品情况转暖提升的关键点。

另外,包括引入海外的“生前契约”产品并根据国情进行改善,生前规划身后事,不仅为子女减轻负担、提升定制感,并且对于殡仪服务价格参差不齐、透明度低的乱象也是一种整治。

诸如此类,如果殡葬企业可以从服务、产品等入手,加大创新和服务升级,将人文价值注入殡葬产品,才能引导大众心理,真正意义上解决“墓地困境”。


来源:香港财华社http://www./

$恒生指数(HKHSI)$ $上证指数(SH000001)$

@今日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