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二战考研,只能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我考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的研究生,第一年 329,政治差 3 分,又因我拒绝调学硕,作罢。于是决定二战。我主要是想说一说,我为什么头也不回地二战,以及劝一劝学弟学妹们,遇事别冲动,二战需谨慎! 我第一年考研分数过了专硕线,专业课还算说得过去。我如此决绝的要二战,是因为我了解自己——我的确还有吸收的空间,所以我二战的想法坚定无比。然而即使是这么坚定无比的学姐我,也经受不住拉锯战的消耗,所以二战的分数也才 353。 以上我二战的经历至此引出了三个问题: 你是真的优秀,还是自以为优秀? 这个世界自以为优秀的人太多,但真正的佼佼者寥寥无几。 相反,大多数自以为优秀的人,不过是误以为小聪明和一腔热血可以指点江山。再加上怎么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愚笨以及不努力,奉前辈口中的「不撞南墙不回头」为颠簸不破的真理。 但事实上,我们中的大部分不过是平头整脸的普通人,既没有两百三百的智商,也没有铁杵磨针的毅力。 所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了解自己的实力,是第一重要的事! 为什么要二战? 我第一次考完研的时候,「二战」就像一个黑洞,几乎我所有没考上的同学噼里啪啦全掉进去了。 然而是时候该聊一聊成绩了,朋友圈和考研群却一片寂静,甚至有几位不到 11 月份就退群了。 不夸张的说,我有好几个朋友快 10 月份才开始复习,临考试了,还在大吃大喝。对于他们来说,二战就是一战的一次补考,唯一多了的,就是时间,如果不嫌岁数大,甚至能有三战四战,一艘没有目的和信念搭载的船,漏水指日可待! 所以,前车之鉴,各位考虑二战的时候,至少要清楚,二战的目的是什么,二战对自己而言意味着什么,不要落得稀里糊涂混迹一年,末了意兴阑珊。 清楚将担负的压力 二战这一年,你将承受的压力前所未有的大。 考研本就不同于高考,大家目的性相对统一,对高考的期望值也不相上下,所以高考更像是一个普惠的考试。 但是考研不同,它更倾向于淘汰。 一战尚且如此,二战更要担负额外的时间和人情压力,彼时你要面临的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竞争环境,还要处理与预期不符的心理落差,悲剧的是,一切尘埃落定之后用于踌躇的时间所剩无多。 我在经历了两次考试之后,得出的无比宝贵的经验就是,要学会控制压力。一个善于考试的学生,应该具备善待压力的能力,不过分较劲,也不任其宰割。 文尾再言,二战不易,各位打算二战的学弟学妹们,烦请思虑万千,平衡左右。一旦决定,以上条列仅作参考,非金玉良言,亲身经历而已。 学姐言尽于此,祝福各位。 无论是初战懵懂无知,还是再战势如破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