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数学 | 考试老拖后腿?学会这个招数,成绩至少130 !

 爱卿如梦 2018-04-04

在大多数数学不好的初中生看来,数学,可能就是他们此生最不愿去学的学科了!

数学是非常能拉开距离的科目,再加上中考是综合性的考查,如果数学一直拖你后腿,可能你就会错过自己最想去的重点高中。所以数学薄弱的同学,还得咬咬牙继续攻克。

那么,这些同学是真的学不好数学吗?不是的!下面跟小盟老师一起来看:一个学霸亲述——自己如何在中考数学中逆袭!

71分到142分的经验之谈

起这个题目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学习能力有多强,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多过人。

而是作为中考的过来人,想对那些因为曾经没有学好数学而对数学从此失望甚至想到放弃的学弟学妹们打打气,学习上,一切皆有可能!

言归正传,本人和绝大多数不喜欢数学的同学一样,自小对数学就很不“感冒”,到初二期末平时考试的分数还在两位数徘徊,最后一次期末考试还考过71分(150分制),当时名列班级倒数之列……

经历了这次打击,我痛定思痛在初三越发的重视起了数学。

但凡事并非你努力了就一定会获得一个良好的结果,虽然我把课本看了一遍又一遍,书上的习题做到看了题目基本就能背出最终的答案(一点都不夸张),可学期初的几次模拟考试中我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进展,分数依旧在100分上下徘徊。

但是我并不甘于就如此放弃数学转而专攻别的科目,因为我知道现在越是低的分数代表越有潜力可挖。

接下来我做了一件对自己学好数学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事,那就是——把自己错误的信息分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

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

“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

“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

“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

“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单位混用等。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

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

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

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

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我分析了近期的几张试卷后发现,这几类错误的比例是2:7:1,得出这个结论事情就好办了。

因为我知道一点做不出和因粗心做错的并不是太多,问题主要集中在我对概念理解的并不深刻,这是光靠背诵、练习所无法解决的。

影响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面对众多小学学习的成功者沦为初中学习的失败者,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

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一到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死记硬背,不能迁移知识

初一数学是初中学习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这个阶段的砺炼,就会打开数学的学习思维。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小学相比增加了许多,练习的消化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初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因此,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加强知识的迁移。

对一道题,要尽可能多想解法,多开动“脑筋”,使思维“活”起来。

对一些相近的题,要善于总结,形成“一法多题”。

科学的学习方法

想考好数学,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

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自己切实完成。

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

预习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记录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

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5)独立作业。

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

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

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

(8)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初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

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学习上要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

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能力;

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

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4.多交流,多反思解疑,化解分化点

初中数学中易分化的地方多,这些地方一般都有方法新、难度大、灵活性强等特点。

对易分化的地方要认真反思,总结规律,多阅读参考书,多和同学交流,多向老师请教

只要学习科学得法,有恒心,有信心,有拼搏心,克服急躁心里,克服“小聪明”,多交流,多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能顺利度过初中数学学习适应期!

学数学的几个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以及教师补充的课外知识。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

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

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增加数学课外阅读,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总结归类。

西南家长联盟:隶属于三好网,每天准时分享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学习资料、学习方法以及多名老师的教学经验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