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清明节……应该快乐啊

 源源不断 2018-04-04


 


又是坟头蹦迪的好日子……



Bon soir,

这是行路男第 132 篇文章。


本期值班|瓜哥


今日份的行路男,是一个和林叔差了一个80后的90后中二少年写的……

 


1

清明其实真的是个玩耍的好日子,

除了……下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这句诗,如果没听过,就别往下看啦。


你可能会觉得,这诗反应了某年清明节,杜诗人面对毛毛细雨有感而发,于是记录下一副凄凄惨惨戚戚的画面:路上的行人,因为扫墓缅怀亲人,所以心情沉重……

 

但好像又不是,因为还有下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前面还沉重呢,接着就到处找酒喝?几个意思?

 

▲杜牧:这个锅我不背……


其实古人和今人应该差不多,喜欢放假出去玩,哪怕是清明节,也要和福利扯点边,至少不要太严肃嘛!像这首诗就是说的唐朝的清明假期。


按照唐朝的规矩(《唐六典》记载),春节、冬至各放假七天,清明节(包括寒食节)四天,八月十五、夏至及腊节(十二月的一个节日)是三天。此外,立春、春分、立夏……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节气,都会放假。


简直和北欧那些“福利国家”的很像了,盛世都这样的。


▲ 修《唐六典》的唐玄宗表示,传承中华文明,从恢复传统假期做起,一起快活~

 

但好不容易放假,结果刚出门就下雨,就跟今夜的北京一样,当然会觉得很丧啊,索性找个馆子喝酒去暖暖身子!

 

宋代《千家诗》收录这首诗时,也解释道:此清明遇雨而作也。游人遇雨,巾履沾湿,行倦而兴败矣。神魂散乱,思入酒家暂息而未能也。故见牧童而问酒家,遥望杏花深处而指示之也。

 


2

古人教你清明怎么浪!


这么看来,中国人过清明节,不一定都那么严肃,也可以很欢乐的。

 

关于这事儿,还有个著名的例子。《清明上河图》,宋代张择端画的(也有人不小心写成《清明上坟图》,比如我……),画名字是宋徽宗题的。很多研究者认为,清明二字,指得就是清明节。

 

这幅画简单来说,画的就是人们在清明假期,逛街买买买的盛况。比如,有些人去围观广场舞表演:

 


有的人带着女朋友去看电影:


 

几个单身狗,没人可约,只好凑在一起聚餐喝酒:

 


有人品味高雅,决定要趁着假期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于是跑到临街画廊去看画——画里的画,也是张择端画得哦:



还有去动物园的,有山有水有小鹿



这家学校竟然没放假,违规补课!右边那位正在……小朋友,先生没教过“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么。

 

 

还有……结婚的!这对新婚夫妇一定平时经常加班,正好碰到这天大家竟然都放假,赶紧就把事儿办了:

 


当然,也有卖纸钱的,毕竟,还是要祭奠先人的嘛。只是,这家生意一看就不好,人呢?顾客呢?这又是一个即将被马云搞垮的小商家样本……


▲ 有点糊,将就看下,反正是个商店…… 


当然,关于这幅画,也存在诸多争议,比如有人觉得,画得不是清明,而是秋天,宋徽宗题“清明”二字,是指盛世清明的意思。

 

也有人说,这画,前半段是春天,但张择端画着画着,就到了秋天了,所以是春秋皆有。

 

就算这幅画和真正的清明没关系,但你不可否认,古代典籍中记载清明节的内容非常多,古人们扫墓上坟之后还会踏青、春游、看斗鸡等节目、拔河、谈恋爱……祭拜先人的时候,甚至都会开开心心的。以至于有一年,唐高宗李治实在看不惯,下诏说:上坟的时候,不要太欢乐。太不严肃了,必须得管。可是,大家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纵是皇帝也没办法。

 


所以,说到这里,我觉得,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扫墓这件事,其实也有相似之处啊……

 


3

你见过“清明节”挖坟的吗?


其实啊,全世界的“清明节”,大都如此。去年大热的迪士尼动画片《寻梦环游记》记得吧?就是这部:

 


电影讲的就是墨西哥亡灵节,也是一个纪念死者的节日。他们可是一点也不肃穆,不但会穿着奇装异,而且还唱歌跳舞大狂欢。

 

在死亡这事儿上,墨西哥人看得很通透,谁都会死,死了之后,也不是就全没了,亡灵节这天,死人们都会回来和家人团聚的,所以,这时候,当然要开开心心啦!

 

不但要欢迎,活着的人还担心那边的亲人睡太久,给忘了,所以就唱歌跳舞大狂欢,把他们吵醒,活人们甚至还打扮成骷髅,就像那首歌里唱的:我们都一样,我们都一样……就是怕他们认生,不自在。

 

 

我们的邻居日本,他们的“清明”其实就是盂兰盆节,本来在农历七月十五,和中国的中元节是一天,也是隋唐时期,从中国传入了日本,明治维新后改成了公历8月15日前后。

 

在日本,盂兰盆节是仅次于元旦的节日,公司会放假一周,回家团聚祭祖,和我们现在的“清明节”差不多。时间长,一般十三日到十六日,过程也比我们复杂,扫墓,接先人鬼魂回,还要送走。

 

有些地方会众人聚集在一起,跳一种专注手势的舞,叫盆踊。

 

 

还会给先人做一种叫精灵马的坐骑,让先人路上不要太累。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大概是这样的:

 


有点好笑,不过很认真的。这个精灵马,一般不局限于马,也可以是牛。用黄瓜和茄子插上小木棍来做先人的代步工具。


其实和中国人的想法有点像,给先人烧什么纸房子、纸iphone、纸汽车、纸美女……希望他们也能用得到。


▲ 日本人做东西……连冥币做的都那么精致,还有有乔布斯……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也有个清明节。对,就是狮子、河马、长颈鹿逃亡到的那个马达加斯加:

 

 

他们的“清明”其实叫翻尸节。这个节日不是每年一次,而是5-7年才办一次,由每一部落当地族长决定日期。


正日子到了,当地人要很小心地将祖辈的遗体搬出来,然后打开裹尸布,洗一洗尸体的身体,再换上新的裹尸布。整个过程,绝对不可以哭,这会让死者不开心的。

 

换了裹尸布后,就可以和尸体“共舞”了——没错,你要抬着“他”参加庆祝活动,载歌载舞。参加完活动,人们又会将尸体们再次安葬。


 

之所以有这么奇怪的风俗,是因为当地人既不相信天堂,也不相信地狱,他们觉得尸体被彻底消解后,生命才真正结束。所以死人也要享受活人待遇。

 

听起来有意思,但每隔几年就重新举办一次葬礼费钱啊。所以,翻尸节结束后,人们就开始攒钱,攒到下次翻尸节,画完,再开始攒……

 

西方国家,大都过万圣节的,这个节日,之前也有追思先人的意思,不过现在……就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吧,你应该很熟悉了,我就不多说啦。


▲ 就是这样欢乐祥和……



4

开心活也要……开心死呢


其实,怎么扫墓,怎么过清明节,背后,是我们怎么看待生死的问题。中国有句俗话讲,生死事大,所以得严肃对待。


我跟着林叔去巴黎逛公墓那次,却好几次笑场,因为不管是地里面还是地外面的人都太不严肃了啊。比如下面这个墓:



这是一个知名政治记者,叫Victor Noir。你看他,浑身青黑,仅有裆部金光闪闪。为什么这么,难以描述?因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他的雕像被寓意了摸摸档亲亲脸,就能某方面很厉害的作用,在中国,大概就是送子观音的作用吧,然后反正他就无情被非礼了N多年……


每个墓主人都给自己选了各种各样的墓碑啊,雕塑啊,和在中国的一个个沉重的方块,真的太不一样了,都不觉得像墓地。你看这些:



▲ 还想再活一会……


这里有个作曲家罗西尼,他生前是个大吃货,野餐时,肉卷掉了都会大哭。他死前最后一句话据说是:我想要好吃的糖果,我有点病,好吧,爸爸、妈妈,拜拜。

 

要真有死神的话,没准会觉得他是恶意卖萌拒绝接收……orz

 

诗人阿波利奈尔墓碑上刻着一句话,“生活无常但要笑着死去。”



笑着死去,听起来就很酷。


写到这里,我想起苏轼。他对死亡看得挺开的,把儿子叫过来,说了一段话,大意是,我平生没干过什么坏事,放心,不会下地狱的。还跟朋友笑话高僧鸠摩罗什,生前修行很大,临死不甘心,让僧人不断念咒语,希望能挽救一下。

 

苏轼的意思是,你们可千万别给我也找一堆和尚啊。但是,到他弥留之际,亲友们还是不甘心,有个老方丈在他耳朵边喊:你现在心里要想着西方极乐啊,想着想着,就去啦。

 

苏轼当时尚有点意识,喃喃地说,这有啥用啊……

 

另一个朋友又喊,这时候你要努力,加把劲儿,一定能成的……

 

真是,一代文豪,走都走得这么累。我都怀疑,苏轼最终是不是被累死的。


▲ 累了累了,不如驾鹤西去~

 

这个故事里,能看出中国传统中对死亡的两种态度,一个是怕死,另一个是怕死了下地狱。两个态度又可以合为一种,就是恐惧。所以平时,我们都是慎谈死亡的。据我所知,北方一些地方,比如我们老家,大家对死去的人经常会有恐惧,扫墓祭奠时,之所以烧那么多巨额纸钞,一个原因也是怕地下的亲人们钱不够花,真的回来找他们。

 

按照墨西哥人的传统,巴不得你们回来呢,大家这么相爱,回来再团聚,这不是很开心的事情?

 


好啦,趁着清明节的机会,和你聊了会儿生死的问题。当然,几句话哪能说清,牵扯到宗教、文化、政治、经济、医保……等问题。但无论怎么说,我们其实不必对死亡太恐惧,作为一个时刻在路上的风一样的少年,我是真的这么认为的: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谁也躲不开的。既然躲不开,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开,心,一,些,些,呢。

 

至于已经走了的人,既不要游戏,也不要悲戚,开开心心地怀念他们,也是挺好的。

 

最后,祝大家清明节……不堵车。今晚早点睡,明天好去坟头蹦迪。



起来~~点赞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