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节 培土生金法

 学中医书馆 2018-04-05
第四节 培土生金法 (概述) 培土生金法,又称补土生金法。本法是根据五行学 说和脏腑相关理论,脾土能生肺金,“虚则补其母”,肺病从脾以 治的理论而立法。故临床常选用补脾的药物如党参、太子参,白 术、茯苓,黄芪,山药、砂仁、陈皮、甘草等组成方剂。以培补 脾土,俾使脾气充旺,敷布精微,滋养肺金,以治疗肺脏亏虚的 病证,谓之培土生金。 (常用方剂] 1.四君子汤(见健脾益胃法) 2。补肺汤(《类证治裁》) 本方由党参15克,炒白术,炒苡仁、桑皮、冬花各12克,茯苓、 半夏,杏仁、百合各9克,炙甘草,苏梗、阿胶、五味子各6克, 贝母、罂壳各3克组成。功能培土生金,止咳定喘。主治脾肺气 虚,短气乏力,不思饮食,上气喘急,咳声低微,自汗畏风,舌 淡脉虚之证。 本方为脾肺气虚而设。故方以四君子汤配苡仁益气健脾,培 土以生金,冬花、杏仁,川贝母降气止咳,百合、阿胶、五味子、 罂壳补肺敛气,茯苓、半夏除湿化痰,桑皮清泻肺火,下气行火, 苏梗散寒宜肺。诸药合用,共奏培土生金,止咳定喘之功. (主治病证) 1.肺虚咳嗽 咳嗽一症多属肺,然脾虚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上荣于肺, 致脾气亏虚,肃降无权,肺气上逆而咳。此乃脾虚及肺,土不生 金之咳。其证咳声低微,痰多色白,易于咯出,神疲乏力,食少 纳差,腹胀便溏,畏风自汗,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当培土生金, 化痰宁嗽。四君子汤加厚朴、杏仁、半夏之屑。若中焦阳虚,气 不化水,湿聚成饮,上渍于肺,咳嗽反复发作,痰涎清稀,则又 宜四君子汤合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补土以生金。 2.肺虚咳喘 喘即气喘,是以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为其特征。临床辨 证首应审其虚实,以为施治之本。张景岳云;“实喘者,气长而有 余,虚喘者,气短而不续。实喘者胸胀气粗,声高息涌,膨膨然 者若不能容,惟呼出为快也,虚喘者慌张气怯,声低息短,皇皇 然若气欲断,提之若不能升,吞之若不相及。劳则动甚,而惟急 促似喘,但得引长一息为快也。。张氏此论,扼要具体,对本病辨 证实已指出其要领。 . 本病的发生,一般多责之肺肾二脏。盖肺主气,肾纳气,肺 不主气,肾失纳气,喘即发生。但究临证而论,除肺肾为主外, 脾虚及肺也是发生喘证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脾为生气之源,肺为 主气之枢,脾不散精,上不滋肺,下不充养肾精,母病及子,土 不生金,金不生水,脾虚及肺,先天失其养,亦可致喘矣。所以, 张景岳指出:“虚喘无邪,元气虚也。”元气者,脾胃之气也。故喘 证因于脾者,当健脾益气,补土生金。方用四君子汤合参脉散化 裁。若肺虚有寒,去麦冬,加干姜,肺阴不足者,加百合、北沙 参、玉竹、或合百合固金汤,脾虚痰湿内盛者,加陈皮,半夏、 细辛,五味子,或用补肺汤加减。 3.肺阴虚证 . 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脾为湿土,化生精微。脾胃虚弱,化 源不继,则肺金失养,肺金失濡,阴虚内燥,肃降无权,虚火内 灼,肺气上逆,则见纳少便难,或食后腹胀,倦怠乏力,肌肉瘦 削,干咳少痰。口干咽燥,或见咯血,夜间盗汗,烦燥失眠,舌 红少苔,脉象细数。宜培土生金,滋养肺阴。用药宜甘淡甘寒配 伍,盖甘淡培土,甘寒养肺,脾阴充,肺津得滋,肺宁则咳止, 虚火退则病愈.常选药物如太子参、山药、莲子、石斛、北沙参、 麦冬,百合、制百部、白芍、知母,甘草等。 4.阴虚肺痨 肺痨之病理本质为阴虚,常致五脏亏损。临床上以咳嗽、咳 血、潮热、盗汗、消瘦为其特征。本病与肺脾两脏最为密切。盖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化源不继,精气不能上归 于肺,肺津不足,气阴亏虚,抗病力低下,则易招致痨虫感染。 痨虫伤肺,则肺愈虚,“子盗母气。以自救,而加病于脾,在病机 上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以致气阴两亏,阴损及阳,累及五脏。 简言之,仍以阴虚为主要特征。故治疗予以补虚为主,参以杀虫。 。理虚元鉴》说:“理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 百骸之母,肾为一身之根,知斯三者,治虚之道毕矣。”此亦治肺 痨之依据,临床尤以补虚培元,重在脾肺,偏于滋阴降火为重点, 并根据阴虚肺热,肺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等不同证型, 分别施治。笔者常以补土生金法为主,药用保真汤加减治疗气阴 两虚肺痨,证见午后潮热,热势不高,恶风畏冷,自汗或盗汗, 食少腹胀,神痨便溏,短气声低,咳嗽无力,咯痰稀白,偶带淡 红血液,舌淡苔白,脉细弱数者,每获良效。 5.肺虚失音 失音是常见之证,凡语声嘶嗄,甚则不能发言者,谓之失音。 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相关,而脾土在发病上有特殊意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元气充足,上滋肺金,下充 肾水,肺肾得养,则声音洪亮,若脾土亏益,化源不继,元气不 支,肺失濡养,肾失充滋,失音之证发生。诚如《古今医统》云. 。凡病人久嗽声嘶,乃是元气不足,肺气不滋。”故凡脾虚及肺,肺 虚失音者,宜补土生金法,用四君子汤加山药,大枣、玉蝴蝶、 凤凰衣之类。若阴虚痰少,咽干口燥,合麦门冬汤加减。 [临证心得] 培土生金法,乃补脾而实肺的方法。脾与肺, 具有相生关系。脾属上,肺属金,土能生金。肺的主要功能是主 气,气是人体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其来源有二.一是 饮食水谷之气,二是大自然之清气。水谷之气赖脾土化生,转输上 归于肺,大自然之清气,靠肺之吸入。因此,当脾病时,则首先 影响到肺,谓之“母病及子”,反之,肺脏有病时,也会影响到脾, 谓之“子盗母气”。比如肺痨之病,其初往往痨虫伤肺,继而肺虚 及脾,出现少气懒言,面色无华,肌肉消瘦,此乃“子盗母气”. 临床根据这个道理,便产生了。虚则补其母。的“补土先金”法,前 人所谓“扶土即所以保肺,土能生金也”就是这个意思。 培土生金法,在临床应用上比较广泛,特别是对肺系病证, 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气肿等慢性疾病中所 出现的一系列脾虚症状的时候,用之得当,则收效颇佳。 运用补土生金法,临证必须分阴阳,辨气血。气虚补气,阳 虚温阳,阴虚滋阴。然大法不离两端,即甘温建中以补肺气,复 肺阳,方如四君子汤,补肺汤,干姜甘草汤之类,甘淡柔润以充 肺阴,实肺津,如参苓白术散便是补土生金的一个常用方剂。该 方以甘温兼甘淡立法,尤以肺气不足,兼有脾阴亏虚之证最为适 宜,但对于阴虚而兼有火旺之证,则又非所宜。 一般而言,脾病则相对偏湿,而易伤及阳气,胃腑之患,相 对燥甚,而偏伤阴津。因此,脾病多用补气药,胃腑为患多用滋 阴药。从补土生金角度分析,脾气不足,多引起肺气虚,而胃阴 不足,则多肺阴津虚。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气偏虚者,多有脾气 不足之证,如少气懒言,恶风自汗,脉缓而弱,在使用补土生金 法时,则应以肋脾益气为主,以复肺气,方如四君子汤合玉屏风 散。阴偏虚者,则多有阴虚内热,虚火灼肺之证,如手足心烦热, 盗汗,干咳少痰,脉细数。在使用补土生金法时,则应以滋阴养 胃,以充肺阴,实肺金,方如沙参麦门冬汤合益胃汤。因前者是 甘温立法,后者是甘凉滋润。立法不同,选方有异。但总的原则 都属于补土生金。 停痰积饮之证。大多与脾肺相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 之器。,既关两脏,则应分清主次,或偏于脾,或偏于肺,是脾病 及肺?还是肺病及脾?抑或脾肺同病?脾病及肺者,咳喘为甚, 痰多色白,饮食尚可,则应治肺为主,兼以理脾,方如二陈汤加 炙麻黄,桑皮、杏仁,炙冬花之属。前者培土生金,后者治肺为 主,如此方得理脾之真谛,而不失之于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