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六节 降逆和胃法

 学中医书馆 2018-04-05
第二十六节 降逆和胃法 [概述] 降逆和胃法,是针对胃气上逆而设。脾气宜开,胃 气宜降,若胃气不降反升,则为呕、为吐、为呃逆等。故本法常 选用代赭石,旋覆花、厚朴、竹茹、藿香、丁香、沉香、柿蒂等 降逆和胃之品组成方剂。以治疗胃气上逆所致诸证。故凡呕吐、 呃逆、暧气等因胃气上逆所致者,皆可用本法治疗。使胃气下降, 腑气不逆,而病可愈。 [常用方剂] 旋覆代赭石汤(《伤寒论)) 本方由旋覆花、人参、生半夏、生姜各6克;煅代赭石9克(先 煎)、甘草、大枣各3克组成。功能扶正益胃,降逆化痰。主治脾胃 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以及反胃、吐涎,便秘 属于胃气不降者。 本方所制乃为中虚痰结,气逆不降而设。中焦脾胃,主运化 水湿,升清降浊。若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脾阳应升而不升, 胃腑宜降而不降,以致痰浊内阻,则心下痞硬,胃气上逆则呕吐, 噫气、反胃。法当降逆和胃,益气补中.故方用旋覆花止oU,消 痰行水,半夏降逆祛痰,生姜涤饮止呕。三味共用,蠲饮涤痰之 功甚著。代赭石甘寒质重,重镇降逆,佐以人参、甘草,大枣益 气补中,使中焦健运,痰饮涤除,则清升浊降,噫气呕吐,痞满 反胃等证自当可除。此外,橘皮竹茹汤,小半夏汤、以及丁香柿 蒂散,芩连竹茹汤(黄芩、黄连,焦栀、竹茹,陈皮,半夏,吴 茱萸、石斛,白芍)也可依据病情面随可选用。 [主治病证] 1。胃寒呕吐 、 呕吐,又称吐逆,古人谓有声无物渭之吐,有声有物谓之呕。 由于呕与吐在临床上往往并见,且难以截然分开,故统称为呕吐。 胃寒呕吐,有虚有实,虚者脾胃阳虚也,其证反胃呕吐,吐 物不多,胃脘痞闷,每兼胃痛,食欲减退,神疲乏力,大便溏泄, 舌淡脉弱。乃中焦阳虚,升降失常所致。实者邪气实也。其证胃 痛剧烈,呕吐亦剧,以吐出为快,较少兼有它证,乃暴食生冷, 克戕胃肠而成。其治疗原则,无论虚寒、寒湿、皆以和胃降逆, 温散寒邪为主。 2.胃热呕吐 胃热呕吐,多因饮食厚味,噜酒,以致湿热内蕴中焦,阻滞 脾胃气机升降,胃气上游而成。其证除呕吐之外,常兼吞酸、嗳 腐,口臭,脘闷,秘结,苔黄或黄腻,脉数等表现。治宜清热除 湿,降逆止呕。药用连苏饮,煎浓汁频频呷服。 3.阴虚呕吐 , 、, 朋虚呕吐,.每发于热病后期,胃阴不定,冒失濡润,不得润 降,胃气上逆而得之,亦见于大手术后,阴液亏耗,胃中虚热上 逆,或剧烈呕吐不止,复伤胃阴,致虚火上逆亦可形成呕吐。正 如李中梓说;。阴虚成呕,不独胄家为病。所谓无阴则呕也。。其证 时作干呕,咽干口燥,似饥而不欲食,口渴而不多饮。舌红少津, 脉多细数。治应降逆和胃,滋阴止呕。麦门冬汤加减。曾治一人 因高热用解表药后热退津伤,以致呕吐不止,口渴不欲饮,咽干 唇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此胃经虚热,阴液不足呕吐之候也。 法拟甘寒养阴,降逆和胃。处方。麦冬、花粉,茯苓各12克,石 斛、太子参各3o克,玉竹、竹茹各l0克。连服12剂,呕吐止。继 进3剂,胃阴复,舌不红,脉不数,诸症亦悉平。 4.呃逆 呃逆,俗称打嗝,古称。哕。,是指胃气上冲,出于喉间,呃 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病证。本证可单独发生,亦可为 它病之兼证,呈连续或间隙性发作。其证有虚有实,多因寒邪、 胃火、气郁、食滞、或中焦虚寒,下元亏损,或病后虚羸,致使 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所致. . 本病的辨证治疗,首当掌握虚实,分辨寒热。大抵呃逆初起, 其声响亮,连续发作者多实,若呃声低长,时断时续,多属虚证。 若呃声沉缓,面青肢冷,大便稀溏,多属寒证,呃声高亢,面红 肢热,烦渴便结,多属热证。尤其是重病或老年正虚患者,若出 现呃声断续不接,饮食难进,脉沉细伏,多为元气衰败之危证, 临证需当注意。本病的治疗,亦多从虚实寒热入手。因于寒者, 温中散寒,降逆和胃,丁香散可选,寒甚加肉桂,吴萸,因于热 者,清降泄热,和胃降逆,竹叶石膏汤加柿蒂,兼便秘加火麻仁; 脾胃阳虚所致者,当补益脾胃,降逆和胃,旋覆代赭石汤加减, 兼畏寒肢冷加附子、干姜、白术,胃阴不足,则滋阴生津,滋润 降逆,益胃汤加枇杷叶,石斛、柿蒂。若大病或久病突然出现呃 逆,为元气衰败之象,多预后欠佳,宜急温补脾肾,扶持元气, 或以益气养阴等法治疗,以顾其本。 , 5.嗳气 . 嗳气一病,《素问}称“噫”,《伤寒论》称“噫气”,而《景岳全书) 又谓“噫,饱食之意,即嗳气也。”若嗳气而味酸者,又称嗳腐, 多见于伤食,饮食停滞之证。 嗳气与呃逆不同。嗳气乃气从胃中上逆,其声冗长,而呃逆 则声音急促而短,其声发自喉间,闻之即可辨清。 本病常以食滞停胃,脾胃虚弱,肝气犯胃三型辨证治疗。前 者宜消食导滞,降逆和胃,方用保和丸,后者宜疏肝理气,和胃 降逆,柴胡疏肝散加减,而脾胃虚弱者,当补脾胃,降逆和胃, 橘皮竹茹汤。 [临证心得] 脾气宜升,胃气宜降。脾气应升而不升者,当 益气升陷,以升举下陷之阳,此前已述及。胃气应降而不降,气 机上逆,则呕吐、呃逆、嗳气等证发生,治当降逆以和胃。 胃气上逆所致呕吐,呃逆,嗳气诸证,有寒热不同,虚实之 异。因此,使用本法时要依据病情及证候,灵活配伍,如寒证呕 吐,宜丁香,吴萸等温中降逆药与干姜、肉桂同配;热证呕吐, 宜竹茹、代赭石等清热降逆,与黄芩、黄连相伍,虚证呕吐,宜 人参、甘草与柿蒂相配,若中阳不运,湿痰内停者,又宜以半夏、 生姜为主以祛痰降逆,方如小半夏汤之属。笔者体会,无论呕吐. 呃逆、嗳气,尤其是呕吐一证,久病必伤胃津,胃伤则肝气更为 亢逆,而呕吐、呃逆、嗳气不止。临床每见干呕频作,心烦面红, 胸脘痞闷,口干而舌苔剥脱,脉细弦数。若在组方中加以石斛、 沉香两味,则疗效更确。盖石斛性味甘寒,功能滋养胃阴,若用 鲜品则更好,沉香性味苦辛,功能泄降逆气,两药相配,滋胃阴 而降逆气,泄肝逆而护胃阴,刚柔相济,临证验之,颇效。对于 重症顽固性呕吐、呃逆,若用方少效时,可加丁香一味研末冲服。 因丁香不但治呃逆,尚能治呕。然观《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呕吐中 所列之103方,而用丁香者就达22处。《蜀本草》谓其“疗呕逆甚验尸, 确是有得之言。但用丁香治呕吐呃逆者,适于脾胃虚寒者,以其 性温故也。使用丁香之妙,亦可仿前贤生地与丁香配伍之法,以 丁香下气止呕,生地清营救阴,此取其用而不取气也。 呕吐、呃逆、嗳气虽属中焦病变,然其发病之因又每与肺肝 相因。盖肺主气,其职以肃降为顺,治疗胃气上逆之候,若配以 枇杷叶、苏叶之类,宣降肺气,则有助于胃气的下行,有时往往 可收到事半功倍之妙。土虚胃弱,肝木往往乘虚而克之,故在组 方中,配入平肝之白芍、代赭石,疏肝之佛手、香橼,清胆之黄 芩、竹茹之类,则更臻慎密,多获良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