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三节 健脾托毒法

 学中医书馆 2018-04-05
第二十三节 健脾托毒法 [概述] 健脾托毒法,是外科内治消、托,补三法中合用的 两法。常选用补脾益气、助脾生血的生黄芪,当归,党参和托里 生肌的白芷、桔梗,皂刺等药物组成方剂,以扶助正气,托毒外 出,以免邪毒内陷。本法适用于外证气血虚弱,毒势已去,精神 疲倦,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或外疡中期正虚毒盛, 不能托毒外达,以免毒邪内陷,疮形平塌,基底漫散,难溃难腐 的虚证。 (常用方剂) 1.补中益气汤(见补中益气法) 2。八珍汤((正体类耍}) 本方由党参,当归、白芍,熟地,焦白术各9克,茯苓6克, 川芎、炙甘草各3克组成.近代运用常加生姜,大枣各6克。功能 补益气血。主治面色少华,食欲减退,四肢倦怠9气短懒言,头 昏眼花,心悸怔忡,舌淡苔白,脉细而弱,以及疮疡久不收口, 浓汁清稀等气血两虚证。 本方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组成,具有双补气血之功。治血虚 用四物,治气虚用四君,更加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使气血互相 滋生,故本方为双补气血的常用方剂。然临床用于外证虚候时, 宜加香白芷、皂刺、银花等,使之托里解毒,生长肌肉,则更有 利于疮疡愈合。 3.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 本方由党参、连翘、生黄芪、茯苓,银花,白芍各9克,白 术,白芷、当归各6克,川芎、甘草各3克组成。功能补益气血,托 里消毒。主治疮疡正虚邪盛,脓毒不易达出者。 本方由八珍汤加银花、白芷、连翘组成,是治疗疮疡正虚邪 盛的常用方。故方以八珍汤补益气血,银花,连翘、白芷解毒托 脓。临床可根据病情,加皂刺9~12克,则效果更好。 [主治病证] 1.附骨疽(慢性骨髓炎) 附骨疽是一种毒气深沉,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其特征是漫 肿坚硬无头,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发病部位以下肢 最为多见。其病因病机多由余毒湿热,跌扑损伤,风寒湿邪入侵. 凝滞筋骨,以致气血凝滞,运行不畅,筋骨肌肉失其濡养,毒不 得外泄,郁而成脓,腐筋烂骨,或经脉败坏,漏孔形成,脓与死 骨随之流出。 本病的治疗,宜分清初期,成脓期和溃烂期三个不同阶段, 视不同类型,内外合治。湿热损伤型,初宜清化湿热,行瘀通络, 若已成脓,宜用透托,而风寒湿邪型,初起见有表证者,宜先解 表发汗,继则温经散寒,祛风化湿,如欲成脓,又宜托毒。溃后 期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应与健脾托毒,调补气血,方如八珍汤 加银花,白芷、皂角刺托里解毒。 2。后脑疽 疽之为病,具有白色漫肿,不红不热,酸多痛少,难消、难 溃,难敛的特点。其病发无定处,但多发于后脑部故名,亦有发 于其它部位者。本病溃后常多脓水淋漓,耗伤正气,往往转入损 途。因此,对本病的后期治疗,多从健脾托毒入手。药用党参, 生黄芪、当归,炒白芍,白芷、苡仁,银花,连翘、野菊花,生 甘草等。笔者1969年曾以上述方法治疗一例后脑疽病冷姓男性患 者,65岁,农民,诊时证见患处穿溃流脓,疮面呈蜂窝状,脓头 累累,脓汁清稀,如泉水涔涔而出。舌淡苔白,脉沉无力,神疲 少食。前后内服27剂,并配合外用如意金黄散敷患处周围,疮面 撒布二宝丹及拔毒散,终获痊愈。 3.脱疽 脱疽一病,类似现代医学的血管栓塞性脉管炎。多由寒湿或 火毒侵犯,引起趾(指)节坏死脱落而故名。其特点好发于四肢 末端,尤以下肢多见。初起常觉怕冷、麻木、步履不便,继则疼 痛剧烈,日久紫黑溃烂不愈,而使趾(指)节脱落。 本病的治疗,如因寒湿引起者,初期宜和营通络,温经活血, 方如桂枝加当归汤。病期较久,皮肤冰冷,苍白枯瘦,患处疼痛, 不能步履者,宜温经散寒,祛风化湿,佐以益肝肾,补气血,方 如独活寄生汤,或阳和汤化裁。如因火毒发生者,又当滋阴降火, 佐以通脉,如解毒寄生汤加生地,牛膝。若局部肿胀疼痛,腐烂 紫黑,出水无脓,或久溃不敛者,又宜健脾托毒,调补气血。方 如托里消毒散加生地,牛膝,或以人参养营汤加减。笔者体会, 本病无论是因寒湿或火毒所发,久之疽已既成,则精血必伤,元 气耗损,均应健脾托毒,调补气血,活血通络。诚如《疡医大全} 云。“足疽之生,乃气血之亏,不能周致之故。然则焉可单泄毒以 重伤气血乎!必大补气血,加以泄毒之味,则全胜之道也。。{外科 正宗》亦云,当。养气血,健脾安神之剂。’可见,对于脱疽的治 疗,使用健脾托毒,调补气血,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4。痨疮(骨结核) 骨结核中医谓之痨疮。其特点好发于骨与关节,起病较缓, 化脓亦迟,溃后不易收口。 本病的发生,多由肺结核或体内其它部位结核发展而来。常 因后天不足,先天空虚,病邪相结,或感受风寒,致气血不和, 痰浊凝聚,留于骨胳而成。在整个病变过程中,其始为寒,其久 为热,既有脾肾亏虚,气血不足,脉空之本虚,又有气血不和, 痰浊凝聚,或有所损之标、而本虚标实,当其化脓之时,不仅可 以寒化为热,阴转为阳,而且脾肾不足,阴精亏损,虚热内生。 所以在病程中,后期常出现阴虚火旺之证候。由于脓水淋漓不断, 在病变过程中又可出现气血两虚,元气不支,正不胜邪的气血两 虚见证。 健脾托毒法,适用于痨疮后期破溃之后,疮内时流稀水,疮 口凹陷,周围皮色暗紫,身体日见消瘦,精神萎顿,面色无华, 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细或虚大无力之元气不支,正不托毒候, 方如八珍汤,托里消毒散之属加减。常选药物如生黄芪、炒党参, 焦白术,全当归,炒赤芍,大熟地,炒川断、炙狗脊、桑寄生, 皂角刺、猫爪草、夏枯草,银花,白芷等,可以收到一定疗效。 若久不溃破,又宜局麻下切开排脓,外用红油膏或二宝丹药线, 配合健脾托毒法应用,则疗效更为满意。 5。阴囊久溃 阴囊久溃与其他外证慢性溃疡一样,多因气血不足,无力托 毒所致。凡辨证属脾气虚弱,气血不足,溃面脓汁清稀,久不收 口者,皆可用健脾补托法治疗。若证以中气不足为主者,宜补中益 气汤加白芷、土鳖虫、苡仁、银花、桔梗等。若证以脾虚气血不 足为主者,宜当归补血汤或八珍汤化裁。药如生黄芪,当归、党 参、熟地、陈皮,茯苓、白术,炒白芍。白芷、炒苡仁,土鳖虫、 甘草等。俾使脾气健,气血主,元气足,托毒外出,久溃之疾自 能痊愈。笔者曾以当归补血汤加白芷、银花各18克,桔梗6克,赤 茯苓,炒苡仁各12克,治疗一例阴囊久溃,脓水不止,行走困难, 舌淡脉虚者,按上法,投药3剂,脓水减少,去赤茯苓,加土鳖虫 9克,又服6剂,溃疡愈合。 6.麻毒内陷 健脾托毒法,不仅适用于外证气血不足,元气不支,不能托 毒外达之病证,也适用于内科病证,肺痈、肝痈、胃痈、肠痈以 及小儿麻毒内陷等。 麻毒内陷属逆证之一,多由脾胃不足,气血虚弱,元气不文, 气虚阳衰所成。其证疹子不出,或隐约不透,疹色淡白,面白唇 淡,甚则口唇青紫,昏睡肢厥,脉象沉微。治宜益气回阳,托毒 外透。轻者补中益气汤加红花、蝉蜕、西河柳、芫荽,重者补中 益气汤合回阳救逆汤化裁,以回阳救逆,托毒外出。药如附片、 干姜、肉桂、人参、白术、陈皮、炙甘草等。 [临证心得].健脾托毒法,综合了中医外科内治法“消、托, 补”三法中的“补”、“托”两法。该法成功地应用于临床,首推明 代外科大师陈实功,并载于《外科正宗》一书。后世医家在继承、 运用、发展健脾托毒法运用于临床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并扩大了 应用范围。如内伤杂病之肠痈,传染性疾病之麻毒内陷等,都取 得了较好疗效。证明运用脾胃理论指导临床的广泛性、科学性和 实用性。 中医理论认为,疮疡之证的发生与脾胃关系密切。因为其病 总不离肌腠。风湿寒热客于肌表,逆乱气血,营卫不从,逆于肌 腠,乃生痈肿。盖脾主肌肉,化生气血,脾胃虚弱,气血不足,. 元气不支,营卫之气势亦必薄弱,感邪之后,既不能表达透邪, 致客邪留而不散,又不能内托外达,使邪转里而内陷,终致于邪 留机体,为患作祟,种种病证发生,诚如李东垣说:“百病皆由脾 胃衰而生。”故对脾胃虚弱,不能托毒达邪之病证,宜健脾托毒法。 笔者对于外证疮疡久不收口,脓水清稀,或内伤疾病,外感温热, 邪毒内陷,正衰不支者,于健脾托毒法用之,验之,每获良效。 正如《外科精义》云:“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又谓“脓 未成者,使脓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 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确是临床有得之言。 健脾托毒法所用方剂,除八珍汤、托里消毒散、补中益气汤 以外,李东垣的。内托营卫汤”也比较常用,方以补中益气为主, 助元气而托邪外出,伍以羌活、防风、苍术、升阳气,散风湿, 并能升发补气之药于肌表,加强托里散邪作用;再用连翘、黄芩 协同柴胡,清少阳之热而散邪热、栀子、桂枝、红花活血通络。 合而成方,确有健脾托毒,消散疮疡之功。故《元史}称其长于痈 疽外科,是李氏医学经验的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