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大伦

 书 剑 2018-04-05

(根据录音整理)

罗大伦 2012年5月6日 于中山大学

一、现在的父母一定要学医学知识,有三大好处

(一)给医生提供准确的病情信息。孩子好多的问题自己会解决,因为他的身体在生长,如果我们用过多的药代替反而会伤到孩子的身体。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好多感冒后的咳嗽随着阳气的上升就会好的,因为身体在发育、生长,正气会越来越强,一定会把寒邪给宣出来。可爸爸妈妈一听咳嗽几声怎么办?吃药吧,我见过一个孩子这么厚的病例单,每一张病例单上都是很重的药,什么鱼腥草30克、50克,连翘多少克,黄清多少克,都是很凉的药,这些药用上以后就把孩子脾胃就给伤到了。喝一点苏叶水,或者是拿桔子皮泡水喝一喝都会好的。

(二)是在疾病有一点苗头的时候把疾病消灭。

(三)不作病。有一些东西是孩子的身体不需要。有的时候孩子光着脚在地上走,有的孩子是天天洗澡等等,好多我们认为是对的,结果会伤到孩子。我说学医学知识第三点好处就是不给孩子作病,我们要把古人的生活智慧健康智慧给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正常健康生活环境。

大部分向我求诊全是咳嗽,外感是怎么来的?正常的情况下我们人体是和外邪是和平相处的。为什么我们能够和平相处呢?是因为我们体内有防御部队,我们有免疫系统,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败下阵来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脾胃失调。几乎每一次孩子外感的背后都有一次脾胃失和的影子。因为我们体内的营卫之气是脾胃提供的营养物质来的。所以告诉大家,孩子的病相对简单,我们只要抓住两块一个是外感一个是脾胃就解决了问题,孩子没有更复杂的东西。

古代的中医叫“阴阳正二太极”,是指的什么呢?太阳是指外感病,今天说的是肺,另外一个太是脾胃,古代说你把小孩一个外感一个脾胃抓住就可以了,小孩的病没有那么复杂。第一个前提是脾胃一定要正常,我先给大家讲脾胃,脾胃讲完再讲外感。

二、关于脾胃问题

脾胃是一个孩子正常生长抵御外界最关键的部分。中医怎么说脾胃呢?中医认为脾胃是人后天血气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源。对大人来说,肾可能很重要,孩子很少去补肾,除非这个孩子先天肾气不足。如果在儿童期盲目胡乱的补肾会造成提前发育性早熟,如:枸杞子、牛初乳、铁棍山药。

孩子要补的话要补脾,补脾之后孩子脾胃正常了,那么他身体正气足了,才能把外邪清除。脾胃是我们人成长能量来源的主要提供部门,我们胃是吸收食物,主受纳、消化,化是脾的功能,把食物变成人能吸收的物质就叫化,脾还有一个功能是运,他把事物化成物质以后运到全身。具体怎么云是通过肺的功能,通过肺的力量输送到全身,形成营卫之气,形成身体的营养物质,供我们体内消耗。我们防御能力强或者是弱其实主要是靠脾胃的功能来完成的,所以孩子的脾胃很关键。

那么怎么调整脾胃呢?怎么让孩子脾胃健康呢?第一点吃健康食品,吃有机食物,最好自己种菜。第二,您会带孩子去收割,对孩子是特别好的开阔心胸的机会。孩子需要亲近泥土,亲近大自然,他要看植物是长出来的,植物是怎么种出来的,最后我们吃那一部分。孩子如果经常上田园里走,这个孩子的性格得会变好。我概括很多的孩子现在是学校、家里,学校、家里,他性情很拘束,因为它见得的人很少,对性格发展是不利的。如果能够出去经常带着他收割和种菜体会大自然生态的平衡,他的性情开朗了,

如果孩子脾胃真的伤了会有那几种类似,会有什么表现呢?

(一)第一种伤积食

1.积食是当孩子吃某种单一的东西吃的过多了,导致它脾胃无法运化吸收这种东西,这就是积食。《皇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超过就不会运化。

2.积食有哪些表现呢?积食的表现是这个孩子的舌苔一定会异常厚,平时的舌苔没有那么厚,可是积食以后舌苔会变厚。在哪一个部分变厚呢?在舌头的中间部分,比如说我手伸出来像舌头一样,舌尖代表是心,两边是代表肝胆,舌根代表的是肾,舌尖往里一点代表是肺,中间那部分是代表脾胃,第一,舌苔变厚;第二,口种会有异味,胃气上逆就会嘴中有味;第三,是食欲不振。

3.积食怎么办?家里常备焦三仙和炒鸡内金,各6克,有病才9克(焦三仙是三味药,分别是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煮水喝,煮20分钟就可以,给孩子当饮料喝。觉得消了就停止喝,没消接着喝。一天喝两杯就可以,给孩子一般喝3-4天就可以了,大家千万要记住,这种消食倒滞的东西,不能长久给孩子喝。

4.积食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积食是伤害孩子脾胃最严重的问题,大家知道怎么贫血吗?脾胃被伤掉了。血是怎么消耗的?思虑过渡伤血液,做手术消耗血液,还有就是脾胃受伤,因为血是从脾胃吸收食物精微物质来的,也就是说血是从脾胃来的,孩子很多的急性病症都于此相关,如积食引起发烧。孩子的外感,相当比例的感冒其实都是积食给打了前战,大家要有这个观念,积食是一个大问题,千万不要怕给孩子饿着了。你爱孩子但是你要用节制表现你的爱,不能用放纵表现你的爱。

(二)脾阴不足。

1.表现为:脾虚和阴虚合在一起两个症状都有,嘴唇会鲜红(中医人说脾开窍于口,其滑在唇);舌头鲜红,这种红往往舌苔很少;下眼睑微微肿起、发红的(因为眼睑对应的是脾);大便是干的,前面干后面稀,这是典型的体虚的表现,手脚心热,心烦脾气大,有的孩子晚上会出汗、会盗汗,肚子会涨,基本上是脾阴不足的表现。比如我碰到很多自闭症的问题就是脾阴不足,我碰到还多孩子多动症就是脾阴不足的,抗生素打得多。

2.脾阴不足怎么办。第一不要给孩子多吃肉,带有激素的肉;第二如果发现有脾阴不足的征兆以后,找附近的医生开个滋脾阴的方子,框架是山药,山药是补脾阴的,第二用莲子肉,没有里面的那个心,第三用茯苓,是去湿补脾的,属于生脾阳的,薏苡仁是去湿滋脾阴的,然后会放生地我刚才讲到生地,还有沙参和麦冬。即山药、莲子肉、茯苓、薏苡仁、生地、沙参,一般都用到6克左右(大人可以9克,7副,不能长期用)。当地医生会根据情况配上剂量。可把这个东西放煲汤,或者放一点瘦猪肉或者放一点鸭肉,因为猪肉和鸭肉是滋阴的。(如果稍微带一点积食的话,配一点焦三仙,很少配,一般滋脾阴用那个就可以。如果长期用的话,一般会把山药加减,有时会去掉山药,因为山药毕竟有一点补肾的作用)

(三)脾阳不足

1.脾阳不足是怎么来的?吃寒凉的东西,把脾阳给伤了,如寒凉的药物、饮品。(广东这边有喝凉茶的习惯,但是凉茶是在真正有热的时候才要喝,但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其实是寒凉的世界,全都开空调,你还喝凉茶那就会伤阳气)。滥用抗生素会伤脾。身体有热症,有严重的感染才用抗生素,可是我们没事就用抗生素孩子的脾阳伤掉了。

2.脾阳不足有哪些表现呢?首先脾阳不足的人生发受到抑制,会生长缓慢,容易感冒;第二,脾阳不足的人会形寒肢冷,总是怕冷,容易受凉,手脚容易冰冷;第三,动则气喘,容易自汗,稍微吃一点东西就容易肚子胀,再稍微多吃一点容易腹泻,大便溏泄,甚至会出现顽谷不化的情况,小便会青白色,四肢无力,面色无光,时间长了会暗淡,舌苔白舌苔薄。

中医认为脾胃主土,肺主金,土生金,所以脾胃是肺的母亲,如果脾胃功能一失调的话呼吸系统一定出问题,什么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全都出来了。过敏性鼻烟,第一要先调脾胃。第二,补肾阳。补脾胃是调整孩子各种呼吸,孔窍疾病好的方法,因为《皇帝内经》里讲过这样的话,我们孔窍的病都是脾胃不和引起的。

3.脾阳不足怎么调理呢?因为补脾阳要特别的慎重,要找附近的医生帮助我们确定是不是脾阳不足。确定了后可用补脾阳的方法,比如八珍糕,基本上是八味药(过去是乾隆皇帝用的,乾隆皇帝在中年的时候用党参,年龄大的时候用人参)孩子一般用太子参,白术(zhu)、茯苓、山药、薏米、芡实、白扁豆、莲子肉,这个东西补脾阳的效果特别好,有一点补脾阴的,是阴中求阳的东西。八珍糕虽好,但不要长期吃。一般给人吃两三个星期,最长不到两个月。

三、关于外感问题

《皇帝内经》讲“肺为相傅之官、肺潮百脉、肺止治节、肺主皮毛”。身体里有两套系统,一是血液循环系统,静脉、动脉在里面走,是心脏来推动。一个辅助系统是经络,里面有组织液在走,是肺推动它走。肺潮百脉,是肺推动经络之气在里面像潮水一样走。脾是肺的母亲,肾是肺的儿子。

为什么身体外邪进不来呢?就要因为经络在里面走,外邪进不来。什么情况下外邪会进来呢?只有两个。第一,脾胃之气和肺气虚弱,推动它的力量很弱,这是基础。第二,是外界温度的变化,导致经络运行缓慢了。中医实际上是靠经络治病的,为什么《皇帝内经》里一共才13个药方,《皇帝内经》用了大量的篇幅讲经络。如果脾胃弱推动经络运行的力量弱,外界温度稍降低,经络运行缓慢就会生病。中医外感最重要的著作叫《伤寒论》,为什么要写一个寒字,张仲景知道寒邪是治病第一。

(一)感冒第一阶段叫外寒阶段。这个阶段是家长可以干预的,后面就不好干预。

1.主要表现:第一打喷嚏,打喷嚏是振奋气机,呼吸重新重启的过程。(困的时候会打哈欠,是因为推动经络重启重新又来一次,以更强的节奏推动它走)。第二流清鼻涕,鼻涕的颜色非常重要,鼻涕的不同颜色代表身体的不同状态。当鼻涕青像水一样透明,像鸡蛋清一样透明的时候,说明身体处于一个寒的状态,有外寒。如果邪气继续往里面走,化热,身体里面开始发热了,这时候鼻涕的颜色会变得黄,黄代表热。如果再往里面走,偏绿,这也代表是热。然后当邪气再往外驱除的时候,鼻涕会变成白,接下来寒气再往里面走,走出来的时候,鼻涕又会变成清。第三有轻微咳嗽,浑身发热,浑身都发紧,风一吹就感觉很冷。第四鼻塞,感觉鼻子的声音会有点改变,嗡嗡的声音。第五头疼,以后脑疼为主,这个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位置。(前面是脾胃,胃部在这儿,两侧是少阳,有肝火囤积在这儿,后边的太阳膀胱经,外感风寒,会在后面疼,会牵连到脖子,脖子会发紧。舌头的颜色正常,或者发浅,舌苔会是白色的)

2.外寒阶段怎么处理呢?任何使身体温度提高的方式都可以采用,以增强身体经络畅通。可用苏叶(做鱼就要放紫苏,干的紫苏叶)熬水喝,不能熬久,最多2分钟即可,以微微出汗为度。(中医说的汗发只是一个标志,以汗为标志的方法,当你身体微微出汗的时候,代表着你经络运行通畅。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说,不可让人大汗淋漓,如果这样,病必不除)。也可泡脚,泡脚的时候肚子里面一定有食物,喝一点粥,助脾胃之气。或者洗澡,拿点紫苏水然后去洗澡,洗澡以后身体会被出汗。还有生姜红糖水、酸辣汤(胡椒粉,热的,酸的收敛,一边发散一边收敛)还有羊肉汤,放点胡椒粉,羊肉补脾。

(二) 如果没有处理掉怎么办?邪气往里面走了,会入里化热,出现外寒和里热并存的情况。

外面打喷嚏依然,流鼻涕、青鼻涕依然,怕冷依然,里面嗓子疼了,痰开始黄了,里热开始出现了,体温升高,里热出现了。所谓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只不过是感冒的不同阶段而已,并不是有两种感冒。

这时候怎么处理呢?可用中成药,现在绝大部分卖的中成药80%—90%都是针对这个阶段的感冒。有散外寒的成分:当(紫)苏叶、麻黄(可宣肺止咳)、柴胡(让寒气往外倒)、白芷、防风、荆芥,独活这些都是疏风散寒的,往往是中药居多,它的药性是往外走,把寒气往外散。里面热怎么办?用凉药来清里面的热,比如说生石膏(清里热)、霜花(即金银花)、连翘、黄芹、鱼腥草(清肺热)、芦根(凉血清热),有时候会有白茅根、金荞麦等等。如果这个方子里面有散外寒、清里热的就可以选用,一般情况下就可以拿来用,我们所遇到的中成药基本上是15种药,比如说儿童感冒清热颗粒、小柴胡颗粒等等。

大家知道柴胡是散寒的,黄芩是清热的,人参是扶正气的,半夏是化痰的,有寒有热的,升降都有。现在吃的药品里面几乎全部都是这样的药,这些是大家可以选择的。

(三)如果还没有控制住,邪气会继续往里面走,会变成里热。表里祛热,咳嗽会从胸前发出,胸会痛,痰的是黄的,鼻涕是黄的,会发高烧,扁桃体会肿起来,咽部会红肿。这是可用外寒里热的方子辅助调理,但是更重要的是到医院找医生调理。

(四)孩子的烧退了,嗓子不疼了,咳嗽没有这么多黄痰,大家会以为感冒好了,实际上没好,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又回到外寒的阶段。外寒的症状依旧存在,比如说会打喷嚏,但是没有这么多,鼻塞、声重、流清鼻涕或者白鼻涕。这个阶段实际上是最危险的阶段,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给孩子留下很多难以治愈的疾病,比如说腺样体肿大、鼻炎等。

第一,坚持使用散外寒的药,让外寒往外走。第二,继续解毒,使用一些解毒的药,这需要医生来处理。通常会用一些些白芷、独活、辛夷来宣寒,同时我一般会配一些连翘、白僵蚕、霜花等等,把里面的热气继续解掉散开,解掉以后孩子呼吸道正常了,睡觉不打呼噜了,鼻腔正常了,呼吸通畅才是正常。

(五)补脾胃的阶段。如何补脾?刚刚给大家讲过,分脾阳脾阴。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用几天补脾胃的药,

四、感冒特例

(一)一种情况“可是我的孩子没有给他发汗,他自己出了很多汗怎么回事?”这说明孩子正气不足,脾胃正气不足。我们不要发汗,用另外一种方法是什么?桂枝汤。

《伤寒论》第一个方法“桂枝汤”,专门伏正,大家可以找中医开桂枝汤,也可以在药店买桂枝颗粒,喝完桂枝汤要喝一碗热粥。实际上桂枝汤是补脾的。《伤寒论》为什么把桂枝汤放在第一个方子呢?张仲景就是提醒我们所有的外感一定是脾胃不足引起的,我们说桂枝汤是中医的千古第一方,伏正是第一个。桂枝汤补脾胃,桂枝汤的白芍加倍再加上饴糖,就是小建中汤,治虚劳之症。

桂枝颗粒如果合上小柴胡颗粒是退热的妙方,非常好,有很多热退不了,发烧退不掉用小柴胡颗粒配桂枝颗粒.现在有一些药叫做柴胡桂枝颗粒,简称柴桂。

(二)第二个特例湿气引起的感冒。分两种,一种是寒湿,湿气和寒气结合在一起;另外一个就是湿热,极少。寒湿有什么表现呢?湿气进入体内之后人体会觉得头晕,脑袋像戴了一个大帽子,胸闷,浮躁,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浑身出汗,舌苔铺满,也会发烧,这种上吐下泻加上发烧,在西医叫什么?胃肠性感冒。中医说寒湿为患,用什么方子呢?藿香正气。藿香正气是治疗寒湿,温热的药,并不是治疗中暑的药。因为夏天的时候我们吃的过多的冷饮,吃的西瓜,冰镇饮料,因为感觉热就多吃了,然后加上空调吹,晚上睡觉露着肚子睡觉,寒湿为患导致的,用藿香正气之后就好了,所以大家认为这是防止中暑了,其实是驱寒湿了。

藿香正气怎么用呢?当以头疼为主,以呕吐为主的时候用藿香正气水。把藿香正气水兑到姜汁(生姜切两片捣碎,放在开水里面一泡,稍微煮一下就可以)里去,头疼我估计三分钟之内就会好,呕吐会止住。如果以腹泻为主,可以用藿香正气软胶囊和藿香正气丸,如果吐和泻都有就水和丸一起用。但是用藿香正气有一个注意的事是什么?藿香正气这个方子是宋朝政府,北宋政府收集来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面的,特别经典的,藿香正气这个方子用上之后一天、两天一定见效,如果没有见效的话不要用了。

湿热是怎么样的?头晕,发烧,尿是黄的,舌苔可能是黄腻的,也有可能是白的铺满了,大便不通或者大便很黏。用三仁汤(杏仁-开肺气;白蔻仁-开脾胃之气;薏米仁,在夏天很热的时候可以用一点来煲汤或者熬水喝也可以),可配一点竹叶(“方留竹叶”,竹叶是清热的)。如果我要用的话杏仁6克,白蔻仁6克、薏米仁20克/30克,半夏30克,竹叶6克,但大家可以随便调,但是薏米仁量一定很多,其他量一定很少,要注意,白蔻仁和杏仁要捣烂,其他都煮了半个小时了,把捣烂的东西扔到里面,五分钟之后闭火,这就是熬三仁汤的秘诀,三仁汤喝了之后湿热马上就会解掉,我在什么时候用三仁汤呢?在冬天的时候,冬天的时候很多小朋友得病都是湿热,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冬天开暖气、热空调,冬天用三仁汤,感冒、发烧、马上大便一通就好了。

(三)讲咳嗽,小孩咳嗽其实非常简单,小孩的咳嗽几乎全部都是伴随着外感出现,所以咳嗽是一个症状而已,跟流青鼻涕,跟打喷嚏是同一个级别的症状而已。但是我们现在犯什么错呢?把咳嗽当做一个病去治了。所有止咳的药,西药止咳药其实阻断神经传递的,中药止咳药宣肺的。我压根儿就不用什么宣肺止咳药,就清外感,什么霜花连翘,防风,偶尔配一点蜇贝、杏仁、枇杷叶。

千万不要犯这个策略性的错误,跟医生提供错误信息,让他们把目标转移到影子上去。哮喘实际上是什么?就是外感之后造成呼吸道狭窄,里面有一点点炎症,实际上我们只要把外邪清掉,稍微加一点宣肺、通畅,就没有问题了。

中医会认为很严重的哮喘,其实是咳喘,中医会用很重的药去治,反而没有效果,用蛤蚧,补肾、平喘这是错误的,就是把外邪清掉,把毒解掉就好了,大家不要害怕,不要天天用喷雾剂,这个是治哮喘的。

五、给孩子精神滋养

古代认为小孩儿是没有情致病,小孩装入一个脾胃OK了,但是现在社会不这样了。因为古代人生活相对单纯,现在小孩情致病特别多,就是因为我们孩子的爸爸妈妈给造成的,是因为孩子的爸爸妈妈的情致病特别多,导致把情致病都给孩子了。

我的观点是孩子除了外感之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父母的情绪相关。母子连心,每一个妈妈都有体会。你们的情绪通过任何一个眼神,通过任何一句话的语气都可以传达给孩子,孩子其实特别敏感。

我们工作的任何压力都会带给孩子,所以现在要为了孩子来修炼自己的品质,提升自己的境界,为了孩子。“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上天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的过程”。感冒几天就过去了,不用吃药七天就可以过去了,但是如果孩子心灵不幸福的话,一辈子都会痛苦。

怎么把健康给孩子?第一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宗教体系。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让中国人吃了大亏,没有信仰,就没有道德底线。有宗教信仰的人,无论是佛教还是基督教,都是向善的,积极、团结、有爱的。当有一天孩子长大了,我们离开了,我们希望有一个的体系可以让孩子依靠。第二给孩子留什么?是国学修养,主要是孔孟之道和道家老子思想。学什么?一定要教孩子从《弟子规》开始,每一个孩子一定要学,要从家长做起。

中国人养生的最高境界叫“仁者寿”,是孔子在《论语》里面说的,中国人的养生境界是“仁者寿”,中国人认为仁慈的人才可以长寿,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一生里面能够真正的幸福健康,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做起,从自己改变,自己改变之后孩子才能真正的改变。

中医是进入国学的门径,感冒几天就可以好的,但是修心却是一个过程,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是一辈子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