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日上午11时18分,武汉“光谷量子号”有轨电车正式对外载客开通试运营,首日客流近4万人次。 光谷是科技部批准的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有轨电车的车辆名为“光谷量子号”,是国内率先采用能量型超级电容供电技术,首创“全线无触网,无须站站充”。值得一提的是,行车时遇到下坡、刹车路段,还可自动进行能量回收,最终达到节能效果。当某一站的充电桩出现故障时,也不影响整趟列车的正常运行。 T1线经过四所高校,多个商圈、产业园,具有良好的客流效应。沿线与4条地铁线路的6座车站衔接,均可通过地道换乘,乘客无需地面过街。线路在关山大道上采用路侧布置,实现了与公交车站通道换乘,无缝衔接。 T2线总体设计单位为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线秉承TOD设计理念,连接东湖创新示范区西部建成区与东部拓展区,支撑主轴东拓发展,服务于WTA、奥体中心及光谷中心城。线路起于汤逊湖城铁站,止于珊瑚北路站,途经天恒路、大学园路、三环线、高新三路、神墩五路、光谷七路、九峰一路。线路全长19.2km,设站25座(其中高架站3座,其它为地面站),设停车场一座。 T2线是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轨电车的示范线。T2线敷设方式复杂多样,受既有建构筑物控制,沿线有地面段、高架段和U型槽段;线路与多条地铁线换乘,接口复杂;另外穿越了武黄高速收费站,协调难度大、工程方案复杂。 T2线的五个特色站 国际网球中心站和奥体中心站形似飞速旋转的网球,以“旋风球场”之名成为网球健儿扬名四海的圣地。与网球中心场馆相呼应,采用“旋风”元素作为该站景观的设计灵魂。 武大园路站和万科城市花园站,“城市细胞”的概念符合“生物科技”的主题,使车站与周边环境融合更加协调,且极具科技美感。车站造型与高架段全封闭声屏障风格保持一致,使整个高架段的造型保持统一风格。 高新大道站着手于光谷生物产业,以“幼苗”为设计理念,体现光谷生态、健康的发展路线,也呼应武汉光谷茁壮成长和迅猛发展。高低错落、生机勃勃,体现了生物城绿色、现代,乃至光谷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T1、T2线在三环线段共线运营,共线段两端三方向互联互通,实现两条线路,6个交路的灵活运营。在接轨处三方向互通是实现多交路运营的关键。通过协调跨关山大道三环线市政桥、光谷大道立交桥及配套三环线改造工程,实现了有轨电车线路方案。大三通节点,桥梁采用了人字形叠合梁,具有异形、大跨、连续、小半径结构体系的特点。 三通区域通过信号模拟计算,对轨道进路进行优化,最大程度地提高电车通过能力,发挥有轨电车网络化运营的优势。 三环线”大三通“高架 T1、T2线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的9条有轨电车线路中首期建成的两条线路: T1线起于光谷步行街珞雄路站,止于光谷大道光谷芯中心站,全长15.8公里,设站23座。 T2线起于汤逊湖武咸城铁站,止于未来科技城九峰一路停车场,全长19.6公里,设站25座。 T1、T2在三环线关山大道及光谷一路路口,将分别形成2个交叉口,可方便乘客在此换乘,可从2条线路的4个起始站点中的任意一点顺利抵达另外3个点,并形成6条总里程达到101.5公里的运营线:光谷广场至未来科技城,里程23公里;光谷广场至光谷芯中心,里程16公里;光谷广场至汤逊湖城铁站,里程10公里;汤逊湖城铁站至未来科技城,里程19公里;汤逊湖城铁站至光谷芯中心,里程13.5公里;光谷芯中心至未来科技城,里程20公里。 武汉光谷有轨电车是城市景观风景线,将极大提高武汉光谷的城市形象。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的公共交通方式,是中等运能、环境协调、资源节约的绿色交通工具。具有品质优良、形象美观,平稳舒适、节能环保,灵活性强、适应性好,电磁辐射低、运行噪声小,震动影响小、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充分体现了“公交都市”的特点。 有轨电车通车后将大大提升区域服务水平,成为东湖国家创新示范区的城市名片。 以上内容来自城市轨道交通网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