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线执法180般必修武功秘籍之:灵蛇剑法!

 贾律师 2018-04-05


     一起读百书

百书计划专稿,谢绝任何形式转载。

一线执法兄弟后台留言求捕蛇秘籍↓

除了警察,可能没有哪个职业会要求从业者掌握180种以上的技能了。

警察不但要学会能妥善救助醉酒者并全身而退,还要学会被动物爱好者视为优雅的“打狗棒法”、被武疯子视为同仁的“神仙棍法”。

甚至,深处偏远山区、林区的警察,还要谙熟各种野生动物的习性,以在村民遭遇野生动物袭击或入侵时,能够妥善处警。

普通群众可以被到处乱爬的毒蛇吓得又跳又叫、有多远跑多远,但身着警服的警察,却只能硬着头皮向着毒蛇、野猪乃至各种野兽前行。

没办法,谁让你是人民警察。

几天前,有执法兄弟留言询问如何处置蛇类警情。

这虽然是个非常小众的话题,但考虑到若不能妥善处置,极有可能危机一线兄弟的生命,因此还是认真制作了处警流程。

【操作规程】

      一、接受报警

1.向报警人表明接警人单位和姓名。

2.接听报警电话或询问报警人时,主动引导报警人讲明野生动物袭人案(事)件的主要情况(发生时间、地点、主要情节、动物种类)及报警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

3.对于有疑问的报警,或者报警人未说清被袭击具体内容即挂断电话的,报警案(事)发地址无法明确的,及时回拨报警人电话,进一步了解情况;回拨电话无人接听的,应设法研判警情发生地,立即派人到场核实处警。

4.动物袭人类警情在接警时应当认真询问以下基本内容:

(1)发生的时间;

(2)发生的地点;

(3)袭人动物的基本情况,包括动物的种类、数量、有无人员伤亡等;

(4)对于野猪等大型动物袭人的,要准备好并检查好枪支,做好处警后当场捕杀的准备。

(5)对于蛇类袭人扰民的,要问明蛇的种类,报警人不能识别蛇种类的,可请报警人描述蛇的头部形状、花色等来判断。

判断蛇类是否有毒的一般常识为:有毒蛇的头部多呈三角形,无毒蛇的头部多呈椭园形;有毒蛇的体背花纹颜色多比较鲜明;无毒蛇的花纹颜色多比较单调。

当然,判断蛇是否有毒的最根本标准是看有无毒牙和毒腺,但这需要专业捕蛇者判断,选择报警的人多不具备这个条件。 

   (6) 提醒报警人设法提前准备生石灰、硫磺、长竹竿、84消毒液、醋等物品。

5.按规定填写、存储接处警记录。

6.立即向领导报告并根据领导意见通知民警出警。

【注意事项】

1.重大突发动物袭人事件的处置,应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接警调度处置过程。有条件的单位对电话报警可以录音。

2.报警人到公安机关报警的,应制作询问笔录。

3.对需要专业部门协助的紧急事件或事故报警,应向领导汇报并根据领导指示派民警先期处置,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跟进处理。

二、出警处警

1.无论报警人描述是有毒蛇还是无毒蛇袭人扰民,处警人员都应按有毒蛇类高危警情进行处置准备。

除一般处警装备外,出警民警还应着长衣长裤,准备好包裹腿部的布带,同时还应准备足够厚实的救援手套(或防刺手套),视情准备好石灰、84消毒液或味道较浓的醋等。

2. 抵达现场后,首先判明现场有无人员伤亡,如有应立即通知120或有医护知识的人员到场救助。

3、设置警戒范围,平复群众恐慌情绪,制止人群吵闹,防止蛇类因受到刺激突然发动攻击或逃跑躲避。

4. 如果报警人在野外遇到蛇类袭扰,使用长竹竿轻轻拨弄,将蛇赶走即可。

拨弄时,切忌使用钢叉、警棍,由于钢叉过于光滑,蛇可能会顺势攀爬,警棍太短无法有效躲避蛇的攻击。

5. 如果是在农家猪圈、羊圈、牛棚、屋内等遇到蛇类,要动作轻缓的用竹竿拨弄,使蛇缠上竹竿(蛇无法爬上竹竿,只能缠绕),带到室外较远处扔掉即可;

6. 如果蛇顺着屋顶横梁爬走,只能将人群疏散至较远之处,在屋内撒上生石灰、硫磺等将他驱赶。在此期间,不能惊动。

找不到石灰的,可用84消毒液、醋等代替。

7.民警驱蛇时,可采取将将蒜泥涂抹在腿部,或将使用过的烟头在油里浸泡后,将油涂抹在腿部等简易方法进行防护。

找不到上述物品的,可用石灰、84消毒液、醋等代替。

8.成功处警后,可建议居民(多为山区居民)在蛇类活动频繁的时节,经常在屋内熏蒸醋等味道较浓物品的方式,防范蛇类进屋滋扰。 

    【注意事项】

1. 捕蛇危险,民警千万不可大意,处置蛇类警情应以驱走为主。

2. 要注意防护和疏散群众。

3、判断为毒蛇的,可视情通知森林公安或者专业人员到现支援。

以上处置规程,系经主笔教师请教救援队专业人士后拟定,如有任何疏漏、建议,请务必留言提出,方便改正,谨防一线捕蛇民警被误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