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父母做榜样, 二流父母做教练, 三流父母做保姆。 姑且不讨论这句话的对与错,无论是怎样的父母,“榜样”也好、“教练”也好,“保姆”也罢,都有一个共同问题要面对,就是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问题。 父亲拿什么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风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别人犯错误的时候,父亲如何表现风度,这是带给孩子内心的一种力量,也是带给孩子的一个空间。 母亲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意义更为重要。母亲的性格与脾气,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母亲性格温和,孩子性情也趋于平和,内心世界稳定;母亲如果性格暴躁、喜怒无常,孩子也心浮气躁,遇事情绪化,做事容易诸多不成。所以,控制情绪是做现代母亲需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母亲要学的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母亲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因为孩子需要空间去自己成长,母亲随意而过多的评价,往往使孩子丧失内在的动力,而更多在意母亲的反应。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母亲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急躁又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可能就是这个“虚”没做好。做不到不露声色、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无法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得不到母亲情绪的包容,要么变得谨小慎微,要么对抗性强,亲子关系难以顺畅。 母亲要学的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要学会示“弱”。母亲强势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母亲一直强势的状态里,一点点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实际上是通过示弱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孩子的内心会因此逐渐自信而坚强。 所以,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就要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凡是对孩子一直强势的父母,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母亲要学的第三个字是:柔。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母亲真正的教育力量在于“柔和”。你会发现,越柔和的母亲,有时候带动孩子的能力越强,越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叫嚷的母亲,则往往难以胜任真正引导和带动孩子的重担。 家庭教育的空间一定要留给孩子。 家庭教育要想做好,应该下功夫做的事在两头,一头是父亲,一头是母亲,中间这一段,任何孩子的成长都是在蜿蜒曲折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空间要留给孩子。 一流的家长靠放,不懂教育的家长靠管。管孩子是百分之百的失败,放孩子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 家庭教育重在养心,而非教。 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真正欠缺的是什么呢?真正欠缺的不是方法,是状态,是父母的教育状态。家庭教育重在养,而非在教。教育的最佳状态在于一个“养”字。 《大学》里讲“正心、然后诚意”,正谁的心?正家长的心,然后再正孩子的心。不讲孩子的心如何,先看看养孩子心的人,也就是父母的心适不适合养孩子,或者如何达到养孩子的状态。 如果一个家长的内心永远是冷漠、浮躁的状态,任何教育思想在他的心里面落下去,就像乒乓球一样弹回来了。孩子也一样。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 孩子的心在家里面得不到养护,得不到有效的滋养,天赋的聪明就没有基础;智商再高,没有恰当的、相应的心态支撑,天赋很难发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