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真,颠覆星巴克的可能大概或许是这家中国公司

 冲霄3e8ixadnpn 2018-04-05

你喝过星巴克吗?


我相信这个问题对于大部分都市白领来说似乎有些可笑。每天喝一杯星巴克已经成为北京上海白领的日常。怎么说呢,喝星巴克已经日常到,你已经忘记了这种习惯其实是一个舶来习惯,而它出现在中国还不到20年时间。


1987年,星巴克的第一家咖啡店才刚刚在西雅图建成营业。而11年前的1976年,乔布斯和Woz已经发布了他们的第一台Apple I型电脑。你每天都去的咖啡厅的历史,并没有比你每天都用的苹果笔记本更长。


第二个问题来了:


你喝过喜茶吗?


如果你是坐标北京的白领,可能会一脸懵逼:喜茶是什么?

如果你是坐标上海的白领,又对吃喝比较关注,可能会听说过:就是那个排队排到有黄牛的奶茶店?好像刚刚开到上海了呢。

如果你是坐标深圳的白领,那么在过去的半年里,你可能已经领教了喜茶的厉害。


我第一次知道喜茶是一个朋友强烈推荐我去的。我看了一眼就走了。


因为排队的人太多了。


那是位于深圳海岸城的喜茶,开在海岸城的步行街主道上。门口排队的人群把道路切成了两半,以至于店员不得不把排队的人流从路中间切成两半,开一条通道让行人通过。


晚上吃完饭原路返回的时候,那条队还是那么长。而周围原本也排了一些人的各式餐饮店早已无需排队。我暗暗有点吃惊。


当我第三次路过这家店时,决定排一次队。无论如何要试试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我过去对奶茶店的印象还停留在“贡茶”的阶段。就是一个几平米的加盟铺面,几个不明就里的大茶罐子,一些奇奇怪怪的糖浆和配料。你点完饮料后,他们会从各种罐子里把配料凑在一起,变成一整杯速食饮料,用饮料封口机封上,交给你。奶是奶精冲调而成,茶只有红茶绿茶的区别。你能选择的顶多是加不加珍珠,要不要椰果,是不是少冰和半糖。味道自然也是奶精和劣质茶的结合,再加上大量的糖填充口感。


喜茶不一样。店内最显眼的装饰是透明圆柱型的茶罐,里面是一颗颗漂亮的乌龙茶粒。每种茶叶前面还有闻味瓶,可以闻到不同品种的香味。喜茶的茶品不再是用虚头巴脑的糖浆口味来定义菜单,而是直接使用不同产地和品种的茶叶来作区分;奶盖则强调是进口咸芝士奶盖,而非其他奶盖茶采用的奶盖粉调制;店面不再是小而局促,而是有着舒服的沙发和高脚椅组合,有明确的休息区设置。由于点单量太大,买完单后你会拿到一个圆盘型的提醒器,在你的茶饮制作完成后会震动发光提醒你前去取餐。


拿到手里的茶杯也颇有巧思。奶盖茶讲究的是奶盖的咸和细密的口感与茶汤清冽甜美的口感在口中交汇碰撞的快感。传统奶茶的吸管杯根本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你要喝好只得打开盖子喝一嘴沫。喜茶的杯盖则有特别的设计,直接倾倒即可同时喝到奶盖和茶汤。


说实话,这种全方位超越普通奶茶的体验,加上排队40分钟等到一杯茶的仪式感,让我喝到第一口的时候直接被震撼了。


我觉得这种震撼,应该跟第一次喝到星巴克的感觉是差不多的,甚至更强烈。跟星巴克一样,喜茶代表的并不是最传统的茶文化。但是他用高度的标准化和水准之上的各个环节保证了一杯80分的茶饮可以很方便的被喝到,这本身已经非常不易了。


之后的几周里,我连续去了好几次喜茶,以及类似喜茶定位的奈雪茶。越是了解这些品牌,越是觉得像。


太像星巴克了。从店内的装饰,门店的选址,目标人群,到饮品的品质,都已经跟星巴克有接近的水准。唯一不同的只不过是咖啡豆换成了茶叶而已。



正如咖啡在欧美国家的文化地位,茶叶在中国的地位也是极其类似的。中国茶文化有着完全不输于咖啡的历史积淀和丰富口味。既然咖啡可以被星巴克以快餐标准化的方式传遍全球,为什么中式茶饮不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实现?


我于是发了一条微博:



当然,对于一家直到上个礼拜才刚刚把第一家店开进上海的地方性连锁品牌来说,做出这样的预测,简直跟对着一个小男孩说他有帝皇之命一样,是近乎江湖术士般的算命行为。然而,过去的一年里,我愈发坚信,这件事一定会发生。


2016年开始,我的主要工作,是帮助一个中国品牌在全球建立全新的手机品牌形象。因此我仔细调研了几十个国家的市场状况,也亲自到其中一些重点国家实地考察,并与当地的顶级vendor合作,完成了数次品牌落地活动。这里面既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德国、法国,也有马来西亚、越南这种东南亚的新兴国家,还包括南美、东欧和中东的一些发展中国家。


整体看下来,有一个对比非常强烈:


中国人实在是太勤奋了。以至于过去二十年,中国一路成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奇迹,变得毫无悬念。


中国人中的精英们的职业化程度,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已经远远甩开了大部分国家的精英。


中国人的整体努力程度,更是把绝大部分国家的绝大部分人秒成了渣。


如果把世界看成一个班,中国无疑是班里最聪明,又最努力,同时还是学习时间最长的那一个同学。


在老外们喝着下午茶的时候,中国人在上班;老外在下班了,中国人在上班;老外去休假了,中国人还在上班。更不用提在同样的工作时长内,中国人的强度和效率要远远胜过大部分老外了。


这一情况在手机行业尤为突出。中国手机品牌已经占据了手机全球销量前五名中的三个;中国手机市场也已经是竞争最激烈,最先进的手机市场。如果不是亲眼看过,我甚至无法想象海外的手机市场上还在卖着远远落后与国内市场的手机型号,门店的形态也还是3年前的国内水平。而中国的手机厂商正在开始布局海外市场。


这是一个历史机遇。就像80年代到90年代的日本电器品牌一样,中国的手机品牌将在未来10年诞生出一批索尼、松下、日立和东芝,并且像它们当年一样横扫全球。在可以看到的未来5年内,中国手机厂商一定会席卷全球手机市场,取得令人咋舌的市场份额。


中国如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正在继续高速增长。在上一个十年,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制造业企业成功占领海外市场:华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厂商;TP-Link在家用路由器市场全球市占高达50%,超过2-10名市占率的总和;联想也已经在PC业领跑多年。  下一个十年,将是中国优秀企业全面走出中国,走向全球的十年。各个领域的中国企业都将陆续出海,把产品和文化向全球输出。


既然短短十几年时间,我们已经可以把咖啡喝得如此娴熟。作为同样优秀的茶文化,为什么不能跟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远行海外呢?我相信,不管是喜茶,还是某个尚未诞生的中式茶连锁,终将把中式茶的门店开遍全球。让你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能像喝到星巴克一样,喝到地道的“中式茶饮”。


让我们一起迎接这个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吧。



托马斯白和他的朋友们
带你了解那些有趣的人和事

微信号:tuomasiba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