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啥你的太极不能技击?对“单鞭”拆解的体会---心路:太极杨氏老六路修炼(二十一)

 文苑书店66 2018-04-05



        记得两个月前袁兴老师在刚开始教授“单鞭”基本动作时,看着老师演示的“单鞭”,蜿蜒盘旋、首尾相顾、气势雄浑,宛如游龙戏云中。

 

        在老师的悉心讲授下,才知道一势“单鞭”竟然有多个小式组成,环环相扣,浑然天成。

 

        当时,我心里就有个疑惑,这么多的动作串在一起组合起来,为什么叫“单鞭”呢?前面的那些动作组合起来,对最后的“单鞭”成型具有什么意义呢?

 

        直到今天,老师给我们拆解完“单鞭”的拳架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单鞭”的蕴含如此丰富,怪不得有拳家断言:练好“单鞭”,就等于练好太极拳。

 


        老师说,我们学的这套拳架十分珍贵,集“养生导引”和“技击”大成,当年李和生、石明等曾慕名来找太师爷、师爷进行学习,学后加之自身刻苦努力,终成一代名家。


        闲言少叙,下面我分别从“单鞭”的“养生导引”和“技击”两方面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养生导引”方面

 

        老师说:中国传统上的内家拳,如太极、形意,一些优秀拳师在功夫练出后,发现运功时身体左右两侧是不一样的,有其内在的规律。那时的人不懂交感神经之类的,把发现的这个情况就称为“左青龙右白虎”或“左右二脉”。

 

        “单鞭”的侧圈、侧旋这个动作,就是用来导引疏通体内“左青龙右白虎”的左右二脉之气。

        然后,就有:

        后、前蓄势,导引疏通体内任督二脉之气。

        腰部的对拧和横向运转,导引疏通带脉之气。

        导引疏通右臂之气。

        导引疏通左腿之气。

        通过脊柱旋转把气从腰部导引上来。

        最后:

        各脉的气血形成的龙蛇之力终汇双臂,单鞭势成,达到“击首尾动精神贯,击尾首动脉络通,中间一击首尾动,上下四旁扣如弓”的妙界。

 

        整势“单鞭”,通过侧圈通了左右二脉、前后蓄势通了正(任督二)脉、对拧通了带脉,以及后续各式的导引疏通,都是为了到最后发挥像鞭子一样或者说像龙蛇一样的威力。


二.“技击”方面


        单鞭技击要掌握以下内容:

        蕴含的“四隅”——採、挒、肘、靠。“四隅”是以奇用兵,就是技击。

        坠肘的立圈“回身双扫掌”,不仅增大了防守面积,保护了自己的头颈,同时有效的应对了身后敌人的攻击。

        採、挒、肘、靠中,蕴含着滚、错、折、磨的劲道,将敌方引进落空,自己化险为夷,并能随时反击。

        

       老师着重给我们讲解了太极的技击技能,集中包含在单鞭里。练太极者掌握了单鞭是技击的前提,没有掌握单鞭或者掌握了不正宗的单鞭,就不会太极的技击。我今天才明白,为啥那么多人苦练太极却不能技击,原来是不知道单鞭里的奥秘啊。

        

       老师又传授了我们王府太极“单鞭”中“採”和“挒”的用法,以及里面蕴含的滚、错、折、磨的使用要点,我们也学会了“来势凶猛挒手用”的应对方法。


        我忽然发现,以后在碰到有人恶意攻击的时候,我该如何运用学到的太极手法和地势来对付敌人了,心里感到踏实多了,不禁对老师充满了崇拜和感激。 

 

        老师还讲解示范了 

        怎么保护自己的头部、身体。

        怎么意想粘挂敌方手臂。

        怎么引进蓄势。

        怎么最后众势蓄成,忽然回身,肩靠、肘击、手打,如一条钢鞭一气呵成,击向敌方。

 

        袁兴老师总结到:“单鞭”是侧圈起,侧圈收,到了最后,肩能不能靠上劲,肘能不能发上劲,手能不能打中人,取决于体内的“左青龙右白虎”的左右二脉是否练通。

        只有练好左右二脉后,侧向能发出凶猛的力道,才能练好了“单鞭”。

 

        今天老师讲的内容很多,我在写体会的过程中,难免理解有误,以偏概全,还望观者海涵。


        待续……


      (作者:赵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