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资料捐赠仪式(关鹿鸣/摄)

松冈环向纪念馆捐赠了300多位大屠杀亲历者的原始影像资料(关鹿鸣/摄)
4月4日上午,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资料捐赠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日本友人松冈环、高木启子、村井暎子,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副馆长陈俊峰等出席捐赠仪式。
仪式现场,松冈环向纪念馆捐赠了300多位大屠杀亲历者的原始影像资料,整齐码放的录像带和录像带装满了三个箱子,这些都是她用DV和录音机记录下的珍贵口述历史材料。
松冈环今年71岁,身材娇小的她曾是一名日本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她发现教科书中没有记载日本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历史。为了让孩子们正确、客观地了解这段历史,她决定深入采写证言,将真相告诉孩子们。
自1988年起,松冈环女士每年数次来到中国,在南京和周边地区寻访分散在各地的南京大屠杀受害人。“在路上看到一些年纪比较大的老人,我就会过去问,‘您当年,1937年的时候是在南京吗?您在南京经历了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去寻找受害者。”
据松冈环介绍,刚开始走访幸存者时,她用笔来记录证言,后来改用摄像机拍摄。迄今为止,她已经记不清用了多少本笔记本,而摄像机也已经用坏了7台。“一开始采访南京大屠杀受害者的时候,很多人是躲避和拒绝态度。最终我们说服了受害者,取得了他们的证言。当时我们说服的理由是,录取您的证言资料,目的是对抗日本国内右翼的言论,保存历史,让这段历史在日本正确宣传非常重要。”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影像资料(关鹿鸣/摄)
仅1998年至2006年间,松冈环女士就访问了300多位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并用DV和录音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口述历史材料。多年来,她将思路比较清晰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邀请到日本,组织召开证言集会。她几乎每年都会来南京,请幸存者们吃饭,通过交流,走近他们,抚慰他们的心灵。
为了更好地佐证这段历史,从1997年起,松冈环还在日本采访曾参与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并制作了《南京,被割裂的记忆》《南京的松村伍长》等记录片。随着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与日本老兵的相继离世,松冈环继续开展调查的决心更加坚定,她计划着制作第四部纪录电影。“去年的9月7号,我所采访的日本最后一个进攻南京的老兵三谷翔去世了。这个老兵当时证言中所提及的在南京长江边上进行的屠杀内容非常多,我们在此前所采访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里面也有很多是关于同样地点的屠杀证言。我下一步计划就是把这两个证言相互对照,再拍第四部纪录电影。”
松冈环的努力深深影响了她的学生,她曾经教过的小学生里,有的人也成为了老师,并用松冈环一样的方式去教育日本孩子,“有3个人一直到现在都跟随我了解、传播真实的南京大屠杀历史。”
30年的时间里,除了奔走搜证,松冈环还需要面对日本右翼的恐吓与骚扰,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比如张秀英老人,她曾经跟我说你在日本受到很多右翼的威胁,日本如果住的不安全,你就到南京来住,甚至这样的话都对我说过,这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必须要把这个工作坚持下去”松冈环说。

张建军馆长向松冈环颁发收藏证书(关鹿鸣/摄)
活动中,张建军馆长代表纪念馆接收捐赠,向松冈环女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向松冈环女士颁发收藏证书,回赠馆藏资料。“一个人偶然做一件事情也许并不困难,但是30年的时间里,矢志不渝的坚持却不容易。”
据张建军馆长介绍,近年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年事已高,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人数已不足百人,幸存者的动态证言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这批影像资料拍摄录制的时间较早,幸存者对事情的记述脉络比较清晰,这批珍贵的口述记忆将会对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张建军馆长说:“纪念馆将妥善保管和整理这批影像资料,对其进行数字化采集,并充实到南京大屠杀影像档案数据中心的影像库中,供海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究。”张馆长最后特别提到,松冈女士对纪念馆《南京大屠杀史实展》的展程改造提供了无私帮助,她特地为展览的日语版语音导览做了讲解录音,使得日本观众能方便收听母语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