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准噶尔只有5万常备军,为何能与清朝分庭抗礼几十年?两字概括

 思明居士 2018-04-05

准噶尔一直是横亘在清朝历史中的劲敌。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准噶尔部与清朝廷之间的摩擦便开始没有间断,但真正打败这个部落,花了整整70年的时间。但可能比较让人意外的是,准噶尔部落人口并不多,全国只有75万人口,其中只有5万是常备军。这样的数字,和清朝偌大的国土比较起来,并不算什么。

准噶尔只有5万常备军,为何能与清朝分庭抗礼几十年?两字概括

或者说,在清朝初建时期,朝廷便对这个部落很头疼。可当时为了维护统治,不得不忍到中期才对他们动手。这一动手,便动了70年,熬死了康熙和雍正,到了乾隆年间才真正完成这项大业。那么问题来了,西北地区的准噶尔部落到底有多么强悍,才能与清朝分庭抗礼这么多年呢?原因有很多,但概括起来可能就两个字,团结。

准噶尔只有5万常备军,为何能与清朝分庭抗礼几十年?两字概括

准噶尔部原本是蒙古的部落,明朝后期蒙古分裂成了漠北、漠南和漠西三个部分。而准噶尔部落便生活在漠西这个地方。前两者在明朝还没有灭亡的时候,便投靠了清军,所以在入关后被封为了贵族。至于漠西的人们,对于清王朝的赏赐无动于衷,反而开始扩大自己的统治。

准噶尔只有5万常备军,为何能与清朝分庭抗礼几十年?两字概括

与其说清朝廷到了中期才决定平定准噶尔,不如说准噶尔直到清朝中期才向清朝发起了挑战。五万常备军,能够和清军打得不相上下,和他们是游牧民族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行军打仗最终的要便是粮食。没有粮食,士兵可能不战而败。但是对于游牧民族而言,没有粮食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为他们可以骑着马儿去抢。

准噶尔只有5万常备军,为何能与清朝分庭抗礼几十年?两字概括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游牧民族对于拉长线作战非常擅长。准噶尔没有步兵,全部都是骑兵,所以机动性很强。在初期的对战之中,清军虽然能够获得小小的胜利,但要说动到了准噶尔的根骨,那简直痴人说梦。虽然清军曾经也是骑兵厉害,但到了中期,朝局稳定以后,他们的部队还是以步兵为主的。

准噶尔只有5万常备军,为何能与清朝分庭抗礼几十年?两字概括

此外,清军骄傲自满,从来不会想着从国外获得帮助。但是准噶尔没有这样的烦恼,直接从沙皇那里买了不少的火炮火枪,据统计,这五万的常备军中,有两万都配备了火枪和火炮。如果清朝廷这个时候能够意识危机,可能近代也不会有那么屈辱的历史,可惜,没有如果。

准噶尔只有5万常备军,为何能与清朝分庭抗礼几十年?两字概括

所以,之所以持续这么久的战争,很大程度便是上述特征导致的。但是如果要追究其根本,团结是准噶尔获胜的关键,可惜的是,最后准噶尔内乱,导致清军有机可乘,一举拿下。所以说,能够维持战争,客观因素诸如国力、粮草等等,但真正的原因还是两个字可以概括,那便是团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