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木雕工艺和简约的现代审美之间是否能找到一条中间路? 他做木器,树叶形状的托盘,溪石形状的筷托,传统的糕点模具……都是对家乡和童年的回忆,对自然的无限深情。 △山舍创始人吴永乾 他的家乡是湖北一个叫大箕铺镇的小山村。小时候在他山里“野”惯了,和三四个小伙伴成天不着家,要妈妈们扯着嗓子一个个逮回去。夏天时他们赤脚在溪水中抓螃蟹,翻开一块块圆石头,一阵阵浑水烟雾里总有飞速窜跑的螃蟹。秋天时他跟着爷爷上山捡柴火,每次都会带回些形状好看的叶子和山果。 父母希望他能走去更大的世界,八九岁时让他搬去了城里。大学时他已经对城市的一切习以为常,偶尔回家乡,看到曾经再熟悉不过的景色不由感慨,曾以为参天的大树原来没有那么高大,但溪水依旧如记忆中一般清澈,而那段浑不觉时日过的童年,经过岁月的发酵,原来是最自在也是最自我的时光。 △山舍的作品都与他的童年和家乡息息相关 刚搬去城里的时候,他乡音未改,放眼都是陌生的人和环境,各种不适应,总是嚷嚷着想回家,性格也变得内向起来。也许是因为父亲以雕塑为业,不知不觉中画画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和精神寄托,小时的他常常临摹各种画作,被老师赞扬后他对美术更加有了兴趣。初中开始他正式学画,一路美术专业直至大学毕业。 △山舍系列作品的半成品 大学他的专业是动画和油画——他喜欢更亲和、更贴近真正生活的艺术形式。毕业后他去美国旧金山攻读硕士,学习插画绘本方向,临到毕业,却发现现实与他的理想相去甚远。当时最常见的工作就是去游戏公司绘制UI设计或者图标,大多数时间耗在画游戏里那些不起眼的装备和虚拟物品上,很是无聊。他试过给画廊画风景画,或者给iPad的线上书画插画,但都不是真正向往的长久之计。
他在豆瓣网上看到国内的许多年轻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挖掘传统工艺,用新的技术和眼光赋予传统新的面貌和生命力。这让他想起父辈们的手艺活儿,那些精美的传统纹样和工艺,他决定回国创立自己的品牌。离开美国当然有些可惜,刚刚建立起来的人脉和资源就那么散了,而国内还是一片空白,但是他依旧决定要从零开始。
2013年他回国,与弟弟吴永坤、弟妹石旦旦一起创立“山舍”品牌:“山”代表大自然,“舍”是人类文明的作品,山舍是人与自然的对话。古代文人山水画中常常会看到山间水旁不经意的角落画着一座小亭或者茅屋,“山舍”的L0GO也应运而生,寥寥数笔的茅屋,寓意古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精神桥梁。 他的父辈祖辈们都是传统的工匠,爷爷那一辈是篾匠,父亲是木匠和雕匠。他从小看着长辈们用各种工具把竹子木头“变”成工具、人像、动物…觉得趣味无穷。小时候每到暑假他也在家里帮工,父亲用刻刀刻出花纹的基本形态后,他开始打磨细琢。家里人夸他勤快,但并没有想过要他继承父业,然而回国后,所有的技艺他却重新拾起。 他花了足足一年半的时间系统学习木雕工艺。最开始他力气不够,也不会用刀,看着并不复杂的造型却怎么也做不出来。但渐渐上手后,他感到一种特别的成就感,木雕作品中的每一种弧线和造型都配备有特别的刀具,每一笔都无法复原,所以制作时需十分细心和耐心。
创立品牌之初,他只凭着一股勇气和热情,没什么瞻前顾后,一心扑进工厂里,每天工作十小时也不知疲倦。他没有细细规划过品牌的发展,创作也都任由自己的喜好牵引前进,试图探索自然之美和器物之美之间的联系。
初期,他创作了“墨石”和“秋山”系列。“秋山”系列,形状取自自然的树叶,但只保留了经脉和外形轮廓,在制作上也非传统手法。在父亲那一辈眼里,这是一种“未完成时”,还应该加上一只小虫才更为写实精确。 老派的手艺讲究寓意和规矩,掌握固定的雕刻手法、做到惟妙惟肖之外,每一种花纹都有特别的含义,荷花代表和和美美,龙凤代表吉祥富贵,但吴永乾认为,年轻一辈并不需要这些框架的束缚,他们的审美可以认同简约的几何形状,纯粹的造型美感,这是物质条件飞跃和时代变迁带来的改变。 小时候他每次上山都会带回几片形状独特的树叶,这种习惯一直保留至今,而叶子独特的形状都成了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秋山系列制作过程 👇 秋山系列——槲树叶盘
(点击下图购买:槲树叶盘) 秋山系列——广玉兰木盘
(点击下图购买:广玉兰叶盘) 秋山系列作品是最花功夫、时间跨度最长的。基本上采用刻刀完成,先是打坯刀,从大号到小号,弧口和平口以及翘头刀轮番使用,然后是用削光刀。 四季花糕点糕模 在他的记忆中,奶奶总是会变魔法一样做出一桌子造型别致的糕点,制作糕点的模具也成了他的作品之一。他设计了梅、荷、菊、茶四种花色,分别对应不同的节气,雕花也更为立体精致。 △用模具做出的糕点 (点击下图购买:四季花糕点模具) “墨石”系列 父辈们创作的时候使用的木材种类有局限,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没有太多硬木和红木的选择。因此去木材市场选样的时候他兴奋不已,看到非洲产的风车木硬度高纹理多变,觉得找到了宝。
“墨石”系列也由此产生,从角膜机到砂轮的打磨,然后是从180目到320目粗砂布打磨,再用砂纸400目、600目、800目层层打磨,直至木头光滑如鹅卵石一般,最后涂上木蜡油,就好像鹅卵石丢进了水里,花纹清澈流动。 可雕刻完成品后,他才意识到这种高硬度的木材伸缩膨胀性很差,非常容易开裂,如果做薄又容易卷翘,因此山舍收回了已经出售的一批墨石系列。
墨石系列之后,他买来更多木材方面的书,学习如何鉴定它们的生长方式和属性。也更勤快的跑去张家港等地的木材市场买回大量的样本实验,原来木材如此千变万化,有些适合削,有些适合磨,有些适合刮……要根据特点善加利用。 四叶隔热垫 榉木和黑桃木两种质地的四叶隔热垫,都充分考虑了木材的受热性能,相配套的垫座可以轻易将四个收纳为一体。
(点击下图购买:榉木质地的四叶隔热垫) 荷系列之王莲盘 他走过弯路。研究荷叶造型的时候,他花了许多心思去研究木头的雕刻方式。木材都由自然生长而成,各有特性,他一度陷入了审美和技术的两难中,一个盘子反反复复做上二十多遍,克服了单向性纹理结构的问题,做出了三维的波浪面。 荷系列中的王莲盘采用的是柚,这是属性最稳定的木材之一,简单正圆形,只在盘边做了一些曲线收边处理,盘内手工雕琢,线条灵动的同时也保证了木盘的坚固。
(点击下图购买:王莲木盘) 清风裁纸刀 研究的过程中也有意外之喜。绿檀这种木材会因为空气的湿度和光线变绿,但他发现,只要把这种木材存放在干燥的匣子里,就会杜绝这种情况发生。某日见到芦苇的生长就想根据它们卷曲的形状做一把裁纸刀,绿檀正是最合适的材料:从阴冷干燥的秋冬季转换到温暖湿润的春季,裁纸刀会从原来的木色自然而然地变绿又变蓝绿,与自然的规律同步呼吸。 小小方盒
有些作品实验了三四次就成功,有些却始终未成型。吴永乾希望自己不要始终只站在过于个人的角度上满足喜好,而更多能赋予作品实用性。如今“山舍”已经拥有近十人的创作和制作团队,他希望能有批量生产的能力,让作品有更实用的价值。 比如这个采用榫卯结构的方盒,方中有圆,可以收纳各种细碎物品,盒盖上的小把手有仙人掌、云朵、葫芦等形态各异的形状,非常有趣。
(点击下图购买:收纳木盒) 他很敬佩一些日本的手艺人,他们始终保持谦卑和朴素的态度,不去强调所谓的概念,只默默打磨出一个个符合审美基调的精致作品。“匠心”如今总被拿来标榜一种精神和品质,他觉得无需赋予手工艺本身太多诠释,缓慢而重复的劳作过程,本身就让人满足而安心。 山舍参加了国内外不少大型展会,看到很多木器品牌,有些带有日本手作的痕迹,有些是欧美的简约风,根据自己的基因,山舍想走出了一条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独特道路,而这条路将如何继续,时间会告诉他们答案。 🛒 好物推荐 还有哪些自然的形态适合做成实用的木器? 请尽情大开脑洞!留言上墙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你也许还想看,点击图片查阅 趣店周榜| 谁说品尝孤独不是一种技能? 这间东京新地标里的老书店,竟装下了一个平行世界 |
|
来自: 洁来洁去dfxk5f >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