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学习] ''''脂肪肉瘤''''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相关知识(建议收藏)~~~

 zskyteacher 2018-04-05

脂肪肉瘤
影像表现

  高分化脂肪肉瘤发生于四肢时,X线平片可显示病变内的脂肪密度区;而发生于腹膜后者则不能显示。有时X线平片可发现肿瘤内钙化或骨化灶。CT或MRI检查是鉴别诊断所必需的。高分化脂肪肉瘤在CT和MRI均显示其主要成分是脂肪组织。瘤内分隔厚度大于2mm或瘤内有非脂肪性结节是高分化脂肪肉瘤与脂肪瘤的鉴别点(图1)。这些间隔和结节在Gd对比剂注射增强后有强化。需注意的是,脂肪瘤也可有分隔,但较薄(厚度小于2mm)。如果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点应定在高密度的厚间隔或结节处,以获得较好的取材。

  黏液样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诊断远较高分化脂肪肉瘤困难。黏液样脂肪肉瘤X线平片表现为阴性或表现为无特异性的软组织肿块。因病灶内含有大量的黏液样组织,其在CT和MRI上表现为巨大的分叶状囊性肿块。富含水分的黏液样组织在MRI的T1WI上呈均匀低信号,T2WI上呈极高信号(图2)。因此,黏液样脂肪肉瘤可能与软组织囊肿混淆。钆剂增强扫描可鉴别二者,前者增强后有强化,而后者无强化。圆形细胞为主要成分的黏液样脂肪肉瘤在断层图像上可有各种非特异性的征象,与其他软组织肉瘤鉴别困难。

1大腿后侧高分化脂肪肉瘤

A

B

C

D

E

F

横断(A)和冠状位(B)T1WI显示大腿后侧高信号的肿块,肿块内有多发厚的分隔,主要位于肿瘤中心。横断(C)和矢状位(D)T2WI显示肿块中心不规则信号增高区。钆剂增强扫描横断(E)和矢状位(F)压脂T1WI强化区域代表高分化脂肪肉瘤成分

图2黏液样脂肪肉瘤

A

B


C

D

E

大腿中段横断T1WI(A)显示大腿前内侧肌肉内一巨大的肿块,肿块边界清楚,呈低信号。T2WI横断(B)和矢状位(D)显示一高亮的分叶状病变,类似一巨大的囊肿,高信号区域是黏液样组织。增强扫描压脂T1WI横断(C)和矢状位(E)显示肿块内多发不均匀强化区。这些表现高度提示恶性肿瘤

重点

脂肪肉瘤为第二常见的软组织肉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35%,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现名为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脂肪肉瘤组织学分为5型,即高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脂肪肉瘤、黏液样脂肪肉瘤、多形性脂肪肉瘤及混合性脂肪肉瘤。各型脂肪肉瘤的组织学特征不同,其生物学行为和影像学特点也各不相同。最常见的类型是高分化脂肪肉瘤和黏液样脂肪肉瘤,两者均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多形性脂肪肉瘤和混合型脂肪肉瘤难与其他软组织恶性肿瘤鉴别。原发于骨内的脂肪肉瘤罕见。高分化脂肪肉瘤是软组织脂肪肉瘤最常见的类型,主要发生于50-70岁的成人,下肢和腹膜后为好发部位。它是低度恶性肿瘤,尽管可局部复发,但不发生转移。其他类型脂肪肉瘤的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可发生远处转移。高分化脂肪肉瘤,特别是发生于腹膜后的,可能去分化为更为恶性的类型,称为去分化型脂肪肉瘤。组织学上去分化型脂肪肉瘤包含两种成分,一种为高分化脂肪肉瘤,另一种为非脂肪性肉瘤。

第二常见的脂肪肉瘤是黏液样脂肪肉瘤,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是最常发生于儿童的类型。组织学上,黏液样脂肪肉瘤包含两种成分,黏液样成分及圆形细胞成分。与其他类型的脂肪肉瘤不同,黏液样脂肪肉瘤具有不同寻常的转移方式,即主要出现肺外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是骨和软组织,其次是肺和肝。


临床相关知识

下肢高分化脂肪肉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软组织肿块。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表现腹部器官压迫的症状。因发现晚,腹膜后高分化脂肪肉瘤常较大。黏液样脂肪肉瘤发病年龄较其他类型轻,可见于儿童,最好发于下肢,特别是大腿内侧和腘窝,表现为无痛性、巨大软组织肿块。


鉴别诊断

仅凭影像学检查区分脂肪瘤和高分化脂肪肉瘤有时存在困难。区别二者的关键点是后者出现厚的分隔及非脂肪性结节或肿块,而前者不出现。腘窝黏液样脂肪肉瘤很容易与Baker囊肿混淆,钆剂增强扫描有助于二者的鉴别。


教学要点

脂肪肉瘤是第二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和黏液样脂肪肉瘤占脂肪肉瘤的大多数。牢记这两种类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准确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