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的一首西江月,醉愁笑骂,遣兴抒怀,悠闲中隐藏深情

 藏经阁480 2018-04-06

南宋抗金英雄辛弃疾是读者非常喜爱的词人,他年轻时就满腔热血地组织队伍杀敌报国,并身先士卒地冲锋陷阵。后来虽壮志未酬,却用诗词表达了自己的家国情怀,让无数的读者为之动容和感伤。

辛弃疾的诗词风格多样,但以豪放为主,沉雄豪迈,而又不乏细腻柔媚。他创作的很多诗词我们都很熟悉,比如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豪迈的情怀;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细腻的笔触;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无悔的人生。下面这首小令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却是难得的一首抒情言志的好词,细细读来,味道浓厚。

原文:《西江月·遣兴》 宋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遣兴抒怀也是古诗词中一个重要主题,诗人写抒怀的诗非常多,有的是表达一份喜悦和欢快心情,如孟郊描写登科后的高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的是抒写自己的惆怅和落寞胸怀,如秦观怀念友人时的悲观,“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还有的是阐述一种思念或怀旧的情思,如范仲淹思念家乡时的孤独,“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

辛弃疾的这首词虽然也具有相同的特点,借醉酒的失态嘻笑怒骂,下笔却毫不拘束。上阕写饮酒和读书,诗人说我醉酒后恣意欢笑,哪里还有闲工夫发愁啊。最近才明白古书上说的话,确实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这确实是酒话,可也是肺腑之言。放在过去,诗人也是读书人,既读书明理,也指导晚辈如何做人,所以他不会轻易地说读书无用,更不会说书里面的主张都是无半点可信。但是人生走了很多弯路,经过无数的挫折后,谁不曾经牢骚满腹,谁没有过万念俱灰的时候。即使是千锤百炼,辛弃疾也是肉胎凡骨,哪里能经受生活和仕途的双重重压。

做人难啊!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更难!回想历史上有多少人曾经叱诧风云,却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因为禁受不住重压而悲观失望啊!也有很多人相信别人,为他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却最后被朋友出卖,被落井下石,肠子悔青了也无处诉苦。

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与王维是好朋友,曾经想让王维推荐他当个官,可是身居要职的王维却嫉贤妒能,没有在皇帝面前举荐他,最后孟浩然只能潦倒一生。他在给王维的信中写道:“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王维一定知道老孟诗中的真意,却没有回复。直到孟浩然死去,王维似乎才有所悔意,帮助料理后事。

辛弃疾也有很多好友,有曾经的发小党怀英,从小在一起读书。老师非常喜欢辛弃疾,希望他以后能成为第二个苏东坡,但是辛弃疾却只想杀敌报国。后来发小在金国做了官,辛弃疾骂他软骨头。虽然人各有志,即使双方为理想争吵得面红耳赤,朋友分别时却还是互道珍重。

还有一个大字不识的朋友耿京,他敬服辛弃疾的文韬武略,辛弃疾崇敬耿京的敢做敢闯,所以他们一起金戈铁马,共同杀敌报国。后来耿京被害,辛弃疾锦衣快马,带领五十人冲进五万人的部队,活捉凶手,并日夜兼程南奔,明正王法,为朋友报仇雪恨。

我们了解了辛弃疾的为人,就能理解他这首诗的下阕:喝多了看见松树来搀扶他,他却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辛弃疾酒醉心明,我是堂堂的七尺男儿,铮铮铁骨,即使跌倒了,也要自己爬起来,决不会当个软骨头。

还有要说的吗,太多了,但似乎也没必要讲了,还是用辛弃疾自己的诗词注解他曲折而又辉煌的人生吧。一生寻寻觅觅,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终年思思想想,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