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看

 看心就好 2018-04-06

小念头

小念头是咏春拳一个初级套路,它的动作招式不多,但它集中了咏春拳攻防的最基本的招式和手法,练好小念头各个招式动作组合,就能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小念头”作为咏春牌第一首拳套之称别具含义。当一名初学者启蒙之日,教者会以告诫的语气对说:“小念头不正,终身不正;习武如是,做人如是。”----这道理简单;因为小念头内包含了咏春拳的各种基本动作,二日后的千变万化的招式,无不靠此等动作组成;若练习者连这首基础拳都练不好,其日后技术之坏将不待言。

而立身处世,若连小小 一点念头都不向正途发展,其人品格之差亦不难想象了!由此可知,“小念头”一辞意带相关;创此名称的人用心良苦,堪作今日咏春派门人在“武”与“德”方面作立身处世之铭。

在小念头中,“一摊三伏”的一组动作,可算是整套拳的重心。这组动作应越练越慢,直至出手或回手达到“力不断而若止.形似静而时动”的缓慢程度,方会领略此中之妙。若练到这一程度,便会逐渐感觉呼吸变得缓慢而深沉,血气运行渐速,血管扩展而全身发熨。

小念头有一特点——练习时自始至终不移一步。故此,练习小念头手法时,等于同时锻炼下盘功力;这就是初学者一开始即可练小念头,而无须像其他门派般先练好扎马才能学习初基拳套。

咏春拳术重“借力巧打”。故练习咏春拳术必须注意以下的阶段:先懂“舍力”,继续“卸力”;精于卸力,方学“借力”。

寻桥

寻桥是咏春拳的中级套路。它以棱形运动路线和方向,结合咏春拳的攻防手法、步法、腿法等进行演练。 它的攻击手法有三推复掌,上、中、下三膀手,以及针步、弹腰、正、侧、内踢腿等,是咏春拳向高级套路过渡的必经阶段。“寻桥”是以敌我之间双方的对抗与互联当作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去寻求己方肢体在互动的攻防格斗中快速打入取胜之路线。“寻桥”主要是锻炼简单直接实效的打人技术。

“小念头”是朝形打定靶,而“寻桥”是追形打活靶。如从两点之间划条直线,则“寻桥”就是要找这条最短路线。

“寻桥”主要是锻炼简单直接实效的打人技术,好比英文基本字母组成可以使用的字句文章一样,而其结构、章法、层次欲个人而殊。

标指

标指是咏春拳中级大街路,它传接了小念头中的基本攻防手法,动作组合中配以转马和左右两手的不同招式交替组合,充分发挥马步、腰、桥力的作用,套路中的动作既有贴身近打,又有中距离,远距离的攻击手法。“标指”是禅理的“标月指”,要穿越手指看月亮,即被人打时要眼光放远。它是打与被打的辩证法思想。

标指是咏春拳的高级套路

标指练习时要注意打得潇洒放松,发劲柔韧,如藤条,弹簧,看似轻盈软弱,实则强劲凌厉。加以林瑞文真传的“班禅指”练习,力贯指尖,更显神威。

(1) 利用格底手去抗衡桥上手,例如借地下反力从下而上的标指手。

(2) 被多人围攻时,不用寻桥追形,而是追手(捉手),牵一人之手去阻挡众人之手。

(3) 不用寻桥平时肘底力不打尽的收肘(好比日本剑道斩杀时底力要停顿于某一位置而不使尽),标指要打尽。

(4) 在不同角度下不能打直拳时,要打弧线的拳,以迂为直。

(5) 用两手挡对方之攻(问手),例如挡住利器的攻击去保护头部要害。

标指是咏春拳的高级套路,攻击手法都是以指、掌、肘为主,(其实小念头及寻桥亦一样以指、掌为主要攻击手法,拳反为次之,各位可以重温一下三套拳法,数一数出拳的数目和指、掌的数目,便知所说非虚)。惟一脚法是耕脚或称圈步,亦包括咏春三式拳法之一的勾拳、十二式肘法—扱肘。熟习后应以最快速度完成整套套路,快速可产生更大威力。

小念头及寻桥假设敌人与自己实力相若,而标指则假设自己与敌人实力悬殊,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如何以最迅速及最直接的手法去击倒敌人,以求脱险,所以标指内的招式多是以打为消、险中求胜、但求速战速决。学习标指要求习者要对寻桥已有深厚根基及认识,否则可能弄巧反拙。

注 : 拳谱中所述如身「微」向左、右转,即 90度转马,而身向左、右转,即180度转马。

木人桩

木人桩是将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模拟练习,它充分体现了永春拳的实战意识与技击方法。木人桩,为武术器材,以木材制造,有桩手及桩脚之设置。容许少量活动(弹性)。当作模拟敌人练习。锻炼手部接触部分之刚强性,全身整体活动性。步法之灵活性。

咏春拳三拳一桩一刀一棍(上),李小龙只学了一半就有截拳道了

木人桩是咏春拳独有的训练拳脚、手法、身法的器械。通过练习木人桩。可将咏春拳的所有手法脚法揉合到自由搏击中去。拳论有云:化桥觅对手,有师更需求;无师无对手,镜与桩中求。

它与压腰、徒手对练、咏春推手等同属对抗性训练手段。

木人桩,为武术器材,以木材制造,有桩手及桩脚之设置。容许少量活动(弹性)。当作模拟敌人练习。锻炼手部接触部分之刚强性,全身整体活动性。步法之灵活性。

追溯历史

早在两千年前,中国少林寺的和尚们就已经用这种智能训练工具来改进他们的武术教育了。据传说,福建的南少林寺发明了这种人造的陪练伙伴。“有一个走廊上摆了108个木人桩,它们摆出108种进攻的姿势,”咏春拳专家成威廉说,“这些和尚常常走出殿来,和这些木人桩一起练习他们的攻防技术。”

三个世纪前,这座庙宇变为一片废墟。在幸存者中有个尼姑叫作能慧。她在这些木人桩的原理上创建了一种新的训练装置。“这个木人桩有三个胳膊、一条腿,可以实现原先的108个木人桩所演示的108个动作”,成教练说。

过去,木人桩是用一个大的树干做成的,有的木人桩有九英尺高,底部是锥形。“在地上挖个洞,其中3到4英尺要埋在地下,”成威廉说,“当木人桩被攻击时,他会轻微晃动,训练者就不致硬碰硬。”

在传统的少林功夫中,和木人桩硬碰硬是为了训练人们的力量,以备应战。尽管一些武术家今天仍然热衷于此,但咏春拳却并不建议这样作。相反,它用木人桩来训练人们减弱敌人的进攻力度的能力。这一点很重要,尤其对于那些必须对付一个比自己高或壮的人,还有那些想要训练自己的防御能力的人。

木人桩和咏春功夫哪个出现在前,这个问题很难解答,需要大量的研究考证。然而,根据武术界的一些传闻,我们也许可以假定以下可能。

咏春拳三拳一桩一刀一棍(上),李小龙只学了一半就有截拳道了

据传少林寺有一条木人巷。如果这个传说是真的,木人巷大概就是一排用作强化训练的构造不同的木人。我们认为,最早的木人桩可能就是一根直立的木桩,用来代替练习者的对手。后来,早期的咏春祖师改进了这些装置,直到像现在这样装有三只手,一只脚。木人桩法最初应该也很简单,经过改进,最终成为一套完整、系统的木人桩法。

据说叶问早年时,咏春拳刚刚传入佛山,那时的木人桩法有140个动作,按不同的训练目的分为十节。后来,叶问赴港开馆授徒(需要指出的是,在此之前,咏春功夫一直秘密流传,是叶问首次开始推广咏春并公开传授),觉得木人桩法动作过多,过于复杂,于是便把它们重新排列为108式(108与星象相合,所以中国人比较偏好这个数字)。但是,经过数年的实践,叶问发现108个动作并不足以涵盖木人桩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因而最终又把这些技法重新组合为现在的116式。

木人桩的起源众说纷纭,没有权威论证,我倾向的说法是以前粤剧红船用来靠岸时插入水中系缆绳用的,平时则竖在船上加入桥手练功用。

现在佛山最流行的木人桩法有叶问、彭南两位宗师留下来的桩法,岑能先生根据阮奇山和张保的心法创出来的桩法也在小范围流传。姚才咏春派以前练的是竹桩,没有木人桩,现在的传人与时俱进,也创出了自己的木人桩法。

彭南在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个在精武会门口树起木人桩公开教咏春拳,咏春拳从此在佛山走出家门进到大众。市面上卖的很多木人桩的尺寸都是后来的人去精武会量那根桩的,据我所知两根上桥手尺寸有些偏差,不过大家以讹传讹,倒也约定俗成了。

上世纪60年代 叶问去到香港后根据记忆将佛山木人桩的尺寸画下,由几个早期弟子将木人桩做了出来,从此香港也有木人桩了,并在以后流传到全世界。据说当年叶问对木人桩法看得很紧,连李小龙提出用重金拍成影片都被拒绝了。但当时还是有人将叶问示范的桩法拍了下来,所以现在我们还能看到网上流传的视频。常见的木人桩法有108式,但我相信是叶问那辈人形成的,梁赞那时候应该没那么多动作。打空桩也叫桩影,也不是家家都有。佛山打桩影首推郭伟湛师兄,这是大家公认的。

张卓庆师父的桩法体现了叶问师公后期的咏春风格,去繁就简,注重点对点的“食位”,非常适合我这样的懒人去练。 这是一种新产品,相信很快可以进入大众的家庭。木人桩,也在变革中。

手动码字,喜欢的就点个赞吧。

下一期出完棍法和刀,大家多多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