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祯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50年,为继承发扬中医骨伤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笔者有幸作为其学术继承人张俐教授的研究生,侍诊临床,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导师运用张老学术经验治疗骨伤科疾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一、骨伤的病因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体是由脏腑、经络、皮肉、筋骨、气血、津液等共同组成的整体,因此,骨伤科疾病的发病与皮肉筋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有着密切的联系。 《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人体受外因作用或者内因影响而发生伤病时,局部皮肉、筋骨组织的损害,均能导致由脏腑、经络、气血和津液的功能失调,一系列症状随之发生;亦可由脏腑不和,由里达表,引起经络、气血、津液病变,导致皮肉筋骨病损。因此,中医学对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历来强调整体观念,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则。在临床上,张老灵活把握三期原则,创制众多的特效、经典方剂。
二、三期辩证,筋骨并重 筋骨损伤早期,血离经脉,形成血肿,阻塞经络,气滞血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伤痛,形伤肿”。吴昆注为:“气无形,病故痛:血有形,病故肿”。张老认为,损伤者局部必有肿痛之临床表现。若要镇痛,必须活血。血不活则瘀不能去,瘀不去则骨不能接。故当以活血化瘀为先。选方: 内服:活血镇痛汤 当归9g,川芍4.5g 白芍9g,生地黄9g 桃仁6g,制乳香4.5g 骨碎补9g,续断9g 茯神12g,炙甘草3g 制没药4.5g,三七4.5g 防风6g,连翘9g,枸杞9g 主治:骨折、脱位初期,瘀血作痛。
外用:活血散 栀子60g,赤芍60g 羌活60g,桂枝60g 乳香30g,没药30g 沉香30g,楠香150g 紫荆皮60g,三七30g 五加皮90g,白芷60g 血竭60g,无名异60g 续断60g,骨碎补60g 主治:骨折、伤筋、脱位初期。用法:共研成细末,用蜜水各半,调拌成糊状,每日敷贴1次,每次8 h。 张老认为,骨折伤筋中后期,常因气血亏损或是卧床少动,筋骨萎弱无力,伤在上肢则手臂不能活动,伤于下肢则步履无力,伤处躯干则俯仰受阻,伤损关节则屈伸不利。故应以温经行血,接骨续筋。选方: 内服:壮骨强筋汤 川芍6g,甘草3g 骨碎补9g,锻自然铜9g 制乳香3g,补骨脂9g 熟地黄12g,怀牛膝9g 续断9g,桃仁6g,红花3g 主治:骨折伤筋的中后期。
外用:接骨散 当归30g,没药60g 乳香60g,续断90g 穿山龙60g,骨碎补90g 接骨仙桃草30g,沉香30g 楠香240g,锻自然铜90g 地鳖虫30g,螃蟹(焙灰))90g 透骨草60g,锻狗骨(锻灰)120g 主治:骨折中、后期或骨折延迟愈合者。用法:共研成细末,酒水各半,调成糊状,每日敷1次,每次6h。 3 筋骨损伤后期,断骨初步愈合而未坚实,筋肉微弱乏力,功能尚未恢复。而且损伤日久必致气血虚弱,气滞血凝。故应以化瘀通络、理伤镇痛、补骨续筋。选方: 内服:续骨丸 制乳香60g,制没药60g 血竭180g,锻礞石90g 锻硼砂150 g,三七90 g 木香60g,骨碎补90 g 锻狗骨90 g,麝香3g 酒炒地鳖虫30 g,肉桂15 g 醋锻自然铜120 g,锻虎骨60 g 主治:骨折、脱位后期,功能未恢复者。服法:每日1丸(蜜丸,每丸重9 g),黄酒送服(水煎服)。
外用:旧伤洗剂 生草乌9g,生川乌9g 羌活15g,独活15g 三棱9g,莪术9g 泽兰9g,企边桂9g 当归尾9g,桃仁9g 红花9g,乌药9g,土牛膝15g 主治:久伤蓄血作痛者。用法:水煎熏洗,每剂加陈醋45 g,每日1剂,熏洗2次。 三、病案举隅 陈某,女,26岁。2013年8月13日初诊,无明显诱因左下肢疼痛5个月.从大腿后侧放射至小腿,呈持续性,活动或夜间睡眠变换体位时疼痛明显,长时间坐位或行走时疼痛加重,天气变化及晨起时出现间歇性跛行,曾于当地医院行按摩及针刀等治疗,效果不明显。8月病情加重,并出现腰部疼痛难忍,故来就诊。
查体:腰部活动稍受限,前屈30°,背伸10°,左、右侧弯10°,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第3,4,5腰椎棘突及棘间均有明显压痛,左侧跟腿反射减弱。辅助检查:腰椎CT示:L4/5椎间盘向后突出0.45cm,神经根及硬膜囊受压。腰部及双下肢持续疼痛,从大腿后侧放射至小腿,肢体倦怠乏力,饮食及睡眠差,二便尚可,舌苔紫黯,边有齿痕,脉涩而弱。 张师诊断,中医为腰痛病,气虚血瘀型;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治以理气化瘀、补骨续筋,方以壮骨强筋汤加减,处方: 熟地黄12g,怀牛膝9g 川芍6g,黄芪12g 人参3g,甘草3g 续断9g,桃仁6g 制乳香3g,制没药3g 红花3g,补骨脂9g 骨碎补 9g,锻自然铜9g 7剂水煎服。 2013年8月20日二诊,服药后,患者自觉双下肢麻木无力感觉已有缓解,基本活动已逐渐恢复,舌红苔薄白,齿痕消失,脉象细弱。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 熟地黄12 g,怀牛膝6g 川芍6g,黄芪6g 续断9g,当归9g 红花3g,补骨脂9g 骨碎补3g,锻自然铜3g 人参3g,甘草3g,制乳香3g 继服1个月。
2013年9月21日三诊,患者腰部及双下肢已无明显疼痛,坐立、步行亦无疼痛感,基本活动恢复。治疗效果满意,原方继服1周。同时嘱患者仍不可剧烈运动,平素坚持“拱桥”和“飞燕”等腰背部功能锻炼,合理饮食。后期复诊未见异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