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死亡,用爱告别,才能不留遗憾

 张德芬空间 2020-11-12

“这世界所有的遗憾,都是没能好好说声再见。”

这只是一句电影的台词。但是这句台词,却是无数人心里的伤疤。

即便在离开之前,你惦记的仍然是家人

| @玉

2017年5月,患骨癌短短一年的小妹去世,回想她短暂的十八年青春,我竟没有多少日子是好好陪伴过的。我一直骗自己她会好起来,我们相处的时间还有后半辈子。直到她要离去的前一晚和我长谈,叮嘱我要替她照顾好父母,带母亲去坐飞机了心愿,我也没有好好地和她说再见……

那个最熟悉的号码,却再也打不通了 

| @刘燕萍

读初二那年,妈妈叫打电话给爸,就想等到下个礼拜再打,等我星期五回家的时候,才知道爸爸出车祸走了,几天时间都不等我……那号码再也打不通了。

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很遗憾不在你身边 

| @万法唯识

我和他结婚11年,儿子9岁,8月1日建军节那一天他选择了自己离开了这个世界。医生说他是抑郁症,这是他走后我知道的,他在时总是害怕一个人在家,我把这种症状看作是没男人的担当、胆小。五年了,现在才知道他是在唤我回家陪他,最遗憾的是自己没有真心陪过他一天。如果生活可以重来,我愿好好听他说话,陪他跑步听歌,可那时这些都是他独自在做。

最大的遗憾是不能跟你一起慢慢变老  

| @Lemon柠檬

两年前的那个凌晨,手机静音没有接到你的八个未接电话,而你就那样离开了我和四岁的儿子。我一直在自责中度过,我想知道那个时候你想对我说什么。你是不是也是带着遗憾离开?这也是我的遗憾,最大的遗憾是今生不能与你一起慢慢变老……

他们的心里,都埋着一个和至亲的人诀别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再也没有机会开口诉说的话语。

说了再见,是否就能不遗憾?

人其实是活在死亡的倒计时里的,无一例外。可是我们总是遗忘这个真相。如果想起这个真相,那么活着和某个人在一起相处的每一天,何尝不是我们走向死亡前的告别。

如何经历着走向死亡的漫长或短暂的告别,才能在心底不留遗憾?往往是我们在生命中遇见了死亡,才会顿悟的事情。

01

死亡面前,用爱告别,才能不留遗憾

电影 |《结婚礼服》

在我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有一次我发了一篇关于母亲的爱对孩子很重要的文章,详细论述了妈妈如何对待孩子才是最好的养育。

然后我收到了一条我无法忘怀的读者留言:

一位母亲告诉我,她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了,她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她说,她想知道,怎样才能在死亡来临之前,尽可能给孩子最好的爱,帮助他们度过以后失去了妈妈的生活。

我一时,竟然不知道说什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似乎可以说很多。但是在这么真实的死亡面前,我哽住了。

坐在电脑前良久,最后我只写出了一句话,和心理学也没有什么关系,我写的是:“你的爱,会一直存在,在你孩子的心里,陪伴他们,这份宝贵的爱,不会随着你的死亡消失。

《见字如面》是一档读信的电视节目,那些被朗读的信里,有很多的诀别。有很多信,是在最后一刻诉说着再见。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徐涛、蒋勤勤朗读的两封信,一封是2001年患癌症的父亲,写给六岁女儿的信,面对无法对六岁女儿解释的死亡和永别,这位父亲在信上写下,“爸爸和你玩了好多次捉迷藏,每次都一下子就被你找出来。不过这一次,爸爸决定要躲好久好久。”

“爸爸要躲这么久,你一定会想念爸爸,对不对?不过,爸爸不能随便跑出来,不然就输了。如果还是很想爸爸,爸爸就变魔法出现。爸爸的魔法是:趁你睡觉的时候,跑到你梦里玩游戏。”

“在你画画的时候,如果是画爸爸,不管好看不好看,你觉得是爸爸,就是爸爸。我们这次是在比赛,看看是你厉害,还是爸爸厉害。准备好了吗?比赛就要开始了。”

蒋勤勤朗读了十年后女儿的回信,“爸爸,我终于找到你了。不要担心,我很勇敢,因为我知道爸爸永远都在我身边看着我,陪我哭,陪我笑,看着我撒娇闹别扭。你真的好厉害,你的魔法让我变得很坚强,我很幸福,我不孤单,现在爸爸你可以变作星星,在天上安心地看着我了。”

“爸爸,我真的好爱你,可惜比赛已经结束了,爸爸我赢了,我是不是可以哭了?”

死亡分开了本该陪伴孩子长大的父女,这是我们身为人无能为力的部分。

爸爸也改变不了自己离开的生命结局,但他想出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让女儿去慢慢面对自己的离开,十年后,女儿长大,渐渐接受了爸爸的离开,知道了这种接受,就是捉迷藏游戏的结束,所以她说,“我是不是可以哭了?”

当我们擦干这个故事让我们留下的泪水,或许很多人还是会发现,死亡真是残忍,捉迷藏的游戏,其实并不能改变这个六岁小女孩失去父亲后的缺乏和孤单,不是吗?

如果女儿真的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和思念,真的坚强到已经驱散了父亲离开的阴影,那么女儿的回信最后一句,就不会是“爸爸我是不是可以哭了?”

死亡不可抵抗的突袭,带给将死者的不舍,带给活着的人的悲伤,是始终存在的啊!

爸爸的这封信的告别,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那意义就是,这两封信上的每一个字,都能读出爱。那是如此真实而深切的爱。

虽然死亡让这个女儿再也见不到爸爸;虽然捉迷藏的游戏,玩了十年,最后结束时,女儿还是打开了悲伤的闸门;但是,父亲对女儿的,女儿对父亲的,真挚的爱意,却永久地停留在这信的上面。

在这样读得出爱的“再见”里,虽然有悲痛,却不会有遗憾。

02

表达对分离的悲伤,比伪装坚强要好

电影 |《入殓师》

我们活着,恐惧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是最恐惧的,往往是死亡。

死亡意味着诀别,死亡就是不由分说地结束,是我们不可控制的部分。

因为太恐惧,又拿它没办法,所以我们活着时都对死亡的事情讳莫如深。

我们不怎么谈论死去的亲人,似乎谈论和表达都是一种没有必要或是一种不合时宜,甚至是想不开和放不下的表现。

尽管清明很多人都会去回老家扫墓,但是却很少有人,去至亲墓前旁若无人地表达哀伤。

是真的不哀伤了吗?还是觉得自己不应该再哀伤了?

我记得,我有一位来访者,在表达对过世十年的母亲的想念时,首先浮上脸庞的,是一种不好意思的表情。在好多次诉说之后,她才慢慢哭了出来。

我有一位朋友,几年前父亲去世了,她曾经问我,现在她都结婚了生了自己的孩子,可是还是常常想起父亲会觉得心痛,觉得思念,是不是不正常?

不,面对死亡,哀伤再正常不过。不哀伤,才不正常。哀伤不是软弱的表现,哀伤是因为我们有感情。

无论是写信询问我的年轻母亲,还是那位发明了捉迷藏游戏的绝症父亲,都无法真的改写死亡带给人生的悲伤,我们要承认这悲伤,而不是否认它。

无论表现得多么坚强,无论多么长久的说再见,当你和心爱的人不得不永远分离时,悲伤都会袭击你,思念都会伴随你。

悲伤和思念,可能是一直存留在你的生活的某处。


这是死亡的阴影。

这也是真实的人生。

去面对死亡这种伤痛,比回避死亡,粉饰死亡要好。面对死亡,或者分离,哀伤、畏惧、不舍、放不下,都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表达。

其实死亡和分手有点像,结束时,越是要求自己坚强,越是会难以跨越死亡/分手造成的阴影。

因为不允许自己太过在意,希望自己完全不要受到这种结束的打击,所以我们人为地做了很多“勉强”的事情,将原本应该流淌出的情绪,给压抑了。


很多人的心理问题其实来源于压抑。中国古代的文化,对当代人仍有影响,总觉得面对必然的别离,悲伤和失控是可耻的。

刻意扭转情绪的方向,不让人性真实的表达,就会生出心病。

压抑了对死亡和离别的悲伤的人,理性告诉自己,我很好我很坚强,死亡没有改变什么,从不表达情绪,从不展现脆弱,伪装坚强乐观,其实无异于每天都在对自己撒着同一个谎,没有真正地去面对已经发生的“告别”,活在不真实的世界里。

说了再见,虽然是不可在这世界相见了,不等于就不能再去表达思念,不舍和悲伤。

03

即使怀念你的人都不在了,爱还在

电影 |《与神同行》 

死亡的阴影,不能完全驱散光明。

因为有一种东西,可以与之抗衡,那就是爱。

《寻梦环游记》里面有一句台词,“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电影里说,如果在世间,还有人对你有最后一丝牵挂,那么你就不会真正的死亡。

但是在我看来:即使怀念你的人都不在了,你有过的爱,也还在。

就像前面的那个故事里,写信的父亲在17年前死去了,但是他的信在。

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他那种深刻的父亲对女儿的爱,是在的。没有被他的死亡埋葬和改变。

父亲这种爱的存在没有人能抹去。即便是死亡也不能。

而他的女儿现在应该是23岁,假设如果再过八九十年,这个女孩也慢慢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挂念父亲的女儿,即使也不在了,可是父亲对她有过的爱,还有她对父亲强烈的思念和爱,也因为存在过,而不会被抹去。

不到一百年的脆弱的生命,并不是我们存在过的证据。但是藉由着生命,迸发出的爱,却是我们存在的介质,可以跨域时空和生死。

在时空里,爱是一直在的。

犹如一种能量,从未消失。

死亡终将到来。

未来的未来的清明节,也许终有一天没有一个人会记得这样一个你或者我,没有人会在墓前缅怀。

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走在和至亲的人,告别的路上呢。

如何说出再见,才能不留遗憾?

我想,那应该就是,在生命里的每一天,好好去爱吧。

清明了,在这个充满了特定仪式感的日子,将你对那个已经离开而你仍然怀念至深的人的感情以你的方式,表达出来吧!

也许你一直遗憾,他/她离开时你没有能说出“我爱你”或“对不起”。

但是,如果你现在还愿意表达,那么这些表达都仍然是,你对他/她爱意的流淌——并没有来不及,因为在爱里,并没有真正的结束。

我们可以一直

真实地缅怀

真实地悲伤

真实地继续去爱

···

作者:周小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