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离去......

 新用户48533353 2020-06-04

一起做一个爱学习、愿成长的人


阅读全文约需7分钟

真的害怕有一天你突然会离去


文/晏凌羊

1

经常看我公号的朋友都知道我有时候会公开吐槽我爸妈。

他们那一代人,身上有很多毛病。我每次吐槽,都会引来很多人感慨:“同一个世界,同一款妈(爸)”。

大概是因为以往不停在讴歌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的文章大家看腻了,所以不一味地唱赞歌、不回避与父母相处的真实感受的这类文章,似乎更能引起共鸣。

我们终于愿意接受父母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鲜明的性格、缺点,而不再把他们供到神坛上,讴歌他们那种高高在上、不容冒犯、无私奉献的形象。

比如,我会公开吐槽我妈的神经质人格,说她这一辈子就没开心过。

她一生都试图让别人按她认为正确的方式生活,结局就是一生痛苦。她跟任何人都相处不来,任何人,跟谁相处时间久了都必定出问题。

她总认为自己是全天下最痛苦的人,还逼丈夫和儿女们承担她这种负面情绪。我不听,她又觉得受伤了,说她为我付出一生,而我不孝顺。她不要求我给她穿金戴银,只希望我能听听她心里的苦闷而已,而我都做不到。

我心里在说,我宁愿给你穿金戴银,也不愿意听这些。愿意穿金戴银的妈妈,说明比较容易被取悦,而你,油盐不进。只有控诉别人并让另外一个人附和,你才能感觉到快感,但你的快感对别人而言是一种折磨,因为你痛苦的内容在别人看来完全不值得痛苦。

我妈一辈子都没分清楚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自己能决定的,哪些事情是别人的,只能随它去的。我特怕跟她相处,因为她几乎就是家庭里的负能量发射器。

她一辈子不懂得对自己好,所以一辈子在向外索取爱。我听她控诉了三十年,可现在这么忙,睡觉时间都不够,实在不愿意再听这些没营养的话了。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拖累,其实最难战胜的不是物质层面而是精神层面。我妈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她充足的钱也不行),必须捆绑在家人身上才能生活。谁被她捆绑,就要承受她没完没了的负面情绪。

我从记事以来、她就没有一天是开心的。跟她讲道理,永远讲不通,你提个不同的观点,她就觉得你在否定她整个人。我当她是病人,而她拒绝看病,拒绝好起来,拒绝被拯救。

你看她痛苦,却无能为力,而且只能无能为力下去。

2

有时候,我也会吐槽我爸,因为他的暴脾气以及“讨好外人型人格”

有天晚上,我准备带女儿去打篮球,出门前工作上有事耽搁了。

女儿换好鞋子后,等不及我,跑邻居家去玩,我爹担心她进门不换鞋踩脏别人家地板,就对着我抱怨,说我不该答应了她出去玩又不马上去,现在她踩脏别人地板。

我说,我答应了去打篮球但迟迟没走成,不是她踩脏别人地板的直接原因。我们回头好好跟她说进别人家要换鞋就好了,这是两码事,一码归一码。

边说我边换鞋,不巧关鞋柜门的声音大了些(有一扇门是这样的)。我爹听到后,忽然抓狂,声音提高了八度,特别凶悍地放下手头的事质问我:“你砸给谁看?

这过激的反应吓我一大跳,女儿在隔壁,听到他忽然这样吼,也被吓得跑过来看是怎么回事。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委屈,只好不声不响带着女儿出了门。

出了家门后,我遇到个邻居,小聊了一会儿孩子的事,然后装作啥事儿没发生回家去。

我爸已经无数次为外人那点微不足道的利益(比如之前我在文章里写过的退房事件)苛责家里人。

每次出现这种事情,我都努力告诉自己:很多年前,他是一个出身在农村最底层,没被父母善待过甚至差点被遗弃了的穷孩子。而我已经长大了,变强大了,不想跟他计较。

原生家庭理论,经常被我拿来这样用。我靠这些原谅了所有关心我也伤害我(或者,曾经关心过我后来伤害了我)的人。

年纪越大,我越没力气计较这些。有限的精力,我要拿去赚钱,提升自我,锻炼身体,教育好下一代。

3

近几年来,“原生家庭理论”特别火。

这种理论普遍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一个人和他的经历有着难以割断的联系,我们不快乐的根源可能是因为儿时未被满足的期待。

我承认一个人的原生家庭或许会对一个人产生影响,但我绝对不是“父母皆祸害”这一观点的支持者。

那些把父母当成“祸害”的人,都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心理:父母既然生了我,就应该对我的人生负责,就得照顾好我、给予我无私的爱、做我的榜样和后盾、不断引领我前行……

他们过于认定父母就该是要能满足自己一切需求的人,一旦这种渴求得不到满足,自己就会愤懑、怨怼。这种充满匮乏感、怨气和指责的思维,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维”,而不是主动为自己命运负起全责的成年人思维。

也正因为如此,不管在书里还是公众号上,我都提倡:让我们学会以一个成年人看另外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父母,而不是从孩子看父母的角度去看待他们。

可如今,我却认为,我们甚至都不能再以“一个成年人看待另外一个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父母了,而是应该以一个成年人看待老人甚至是将死之人去看待他们。

4

我想说一件小事。

某回,我把我妈拉小区业主群里,因为业主群有时会发布一些针对老人开展的活动。

结果呢,活动她没一次参加,但每次我针对小区公共事宜发言,比如说我只是对更换电梯的事宜表了个态,她都要在微信上开小窗提醒我“不想住电梯楼就去换楼梯楼,不要得罪任何人”。

看到这种“善意提醒”,我真是一脸懵逼:我只不过投了个票,就得罪谁了?得罪了不想换电梯的那部分人?得罪了会怎样?会被打吗?她怎么不说不愿意换电梯的那部分人得罪了我?这“被害幻想”未免也太严重了。

每回她这么说,我就只回复她几个复制来的字:“我心里有数”。

她也知道我从来只听自己的、没听过她的,但还是不厌其烦地说,我只能当她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我的“关心”和表达她对世界的看法。

对我妈的类似唠叨、叮嘱甚至是控诉(我爸),我多多少少是有点烦的,但年纪越大,对这些我根本改变不了的父母的“习惯”,我的耐受度似乎也在变高。

前几日,我帮我妈弄手机,无意间看到了她跟老家一个阿姨打字聊天的微信内容。两个年龄加起来有一百多岁的女人在聊各自的不如意,感叹“人生实苦”,而我在我妈发给那个阿姨的那行字中间,赫然发现这样一段话:“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梅子(我的小名)了,这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事。以后我们会走,她的小孩也会长大、远走高飞,到时候她也老了,还一个人过的话,怎么办?”

我妈抱怨的事情很多,但在我的婚恋问题上的确从来没给过我压力。不管结婚、离婚还是离婚后懒得找伴侣,都没说过我啥,一方面是她在这问题上修养好,另一方面大概是我对自己的事自主性极强,她知道她说了我也不会听。

我知道我很难说服我妈认同我的婚恋价值观(我不认为女人一定要把自己的人生跟某个男人捆绑起来才会过得幸福),但那一刻,我还是感到微微的心酸和抱歉。

我和父母存在很大的代沟,在价值观方面无法达成一致,在生活方式上分歧严重,看不惯彼此身上的毛病和缺点,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彼此牵挂和相爱。

5

人到中年,日子过得各种兵荒马乱。

我每天都很忙,忙到不够时间锻炼,忙到每天只能睡五个小时,以至于每次有读者提出来要让我免费为其提供情感咨询服务时,我都会有点抓狂,心里忍不住嘀咕:“这点陪聊时间,我更愿意拿去补个觉。”

一方面,我拼命努力地工作,没日没夜地写作,为了钱,也为了所谓的“未来不至于太被动”;另一方面呢?我陪伴老人和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用来维系感情的时间也在日渐减少,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不大行,明显看到头发越掉越多,眼角的皱纹开始泛起……

某一日,我要给女儿扎头发,遂打开抽屉找发圈。在抽屉里,我看到了我妈从女儿的衣服上拆下来的“名字帖”,上面全是细细密密的针脚,是我妈一针一针缝到衣服上去,后来用不了了又拆下来的。

我忽然想到,女儿都快从幼儿园毕业了,可这些事情都是我妈帮我做好的,我没操过一天心。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忽然鼻子酸到不行。

如果没有我爸妈兜底,帮我带孩子,当年我可能连婚都不敢痛快离,又或者,即使要离,我也还需要在那段僵死的婚姻里再熬多几年,至少要熬到孩子上幼儿园之后。

如果没有他们,我根本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能腾得出时间、精力在这里码字,追求我的写作梦想。

在经济上,我的确做到了“不啃老”,甚至成为了全家的经济支柱,但让父母在他们并不喜欢长住的异地他乡帮我带孩子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啃老”?

我必须得承认,我的能量有限,若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

6

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条微博:

“都说人到三十心态会有重大变化。很多人以为这话说的是初为人父母的激动,其实长辈们在你三十前后短短几年内或病重或身故,这种儿时高墙大厦集体崩塌的冲击反而更加震撼。这种感觉,就像身处线式战术时代的战场,一阵排枪过后,等到眼前硝烟散尽,你赫然发现身前再也没有遮挡,自己已然位于战阵的第一排。”

评论里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大的悲哀在于,拿着爸妈提供的物质,学着他们不懂的知识,见识他们没有见识过的世面,体验他们没体验过的人生,到头来,却嫌弃他们如此笨拙 。身无饥寒,父母不曾亏我;人无长进,我以何对父母。”

还有这样一句:“我们就送你到这里了,你今后要照顾好自己。”

看到这条微博和这句评论,我的眼泪立马绷不住了。

他们迟早要走的……这是一个我们迟早要面对的问题。

也正因为如此,我真心希望每一个与父母有过矛盾和冲突的人,都能尽快与他们和解,不一定是“强行大团圆”,而是用你们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原因很简单,他们能陪我们的日子,真的不多了,过一天就少一天。

像我爸,自去年中风之后,看起来老了很多岁。起初,他相信自己还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现在他接受了自己只能一瘸一拐且一只手乏力有时拿不稳饭碗的事实。

像我妈,每天手里都闲不住,要做很多家务,现在腰酸背疼越来越厉害,稍微多坐一段路的车就晕车。

连我自己都感觉自己在老去,遑论他们?

父母,是横亘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一道栅栏。

以前我们觉得这道栅栏固若金汤、坚不可摧,上面绿叶茵茵、开着鲜花还盘旋着蝴蝶。

小时候,我们看到的栅栏很坚固很高大,它让我们感觉到很安全。

如果我们一直只关注自己,一直只专注于眼前要做的事,一直只顾着忙碌,我们的心真的会变硬。我们可能很多年不曾去认真看一下那道栅栏,是不是已经变了模样。

是的,如果你认真去细看一下,你会感到很心酸:经过那么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那道栅栏已经开始腐朽,已经摇摇欲坠。也许哪天来一场暴风雨,就会轰然倒下。

我们曾感到安全和幸福,是因为曾躲在那道栅栏后面。

我们现在感到疲累,是因为要给孩子建一道结实的栅栏。

我们将来感到恐慌,是因为最外层的栅栏倒了,我们就再也没资格当谁的孩子,和死亡之间就再没有任何屏障了。

父母和我们,不可能是平等的,也不该是“上”与“下”的阶梯式关系,而是像古人和我们,我们和后人,一个朝代与另外一个朝代,一个海浪和另外一个海浪……父母把我们带来到这个世上,看着我们长大,而我们看着他们变老,看着他们离开这世界。

我不敢想象这一天,光想象一下就想哭。

不敢想象再闻不到他们衣服上的汗味、再听不到他们的唠叨、再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不敢想象他们会变成墓碑,不敢想象某天我回到老家却觉得回家乡对我而言彻底失去意义。

我相信这世界上有根本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人会比你父母爱你更多”这话是对的。他们或许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会给我们带来这样那样的困扰,但他们依然是隔在我们与那个残酷、坚硬的世界的那层棉花,温暖,柔软。

我们不需要他们完美,因为我们自己也不完美。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如果害怕分离的那一天到来,那我们能做的,也不过尽量减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珍惜当下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

拉拉杂杂说了那么多,甚至都不成文,因为心情太复杂,而且最近身体、精神状态也不大好。按下方提示操作,可查看羊羊的精品文章。另:羊羊时不时会在头条接点广告,此时原创文放次条。感谢支持,晚安。

关注「晏凌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