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行情不好,河蟹养殖户怎么提高产量保证收益不减

 狂虎88 2018-04-07


在苏南地区,这几年来河蟹养殖模式发生很大变化,放养密度不断增加(从10年以前500只/亩到现在1500只/亩),养殖产量不断提高(从年初放养时亩放蟹苗20斤到年底成蟹上市亩产200斤,池塘增殖10倍以上),养殖河蟹的经济效益也明显好于其他水产品种。

河蟹池塘生态系统有很大特殊性,包括有虾蟹、水生植物、浮游动植物、原生动物、菌类等,水质管理较鱼塘难度大,影响池塘养蟹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主要表现是病害,在自然湖泊水体中,生产力很低所以河蟹产量都很低,仅仅放养苗种而没有足够饵料来源,是处于初级生产力阶段,而在当下很多精养河蟹池塘,通过合理选择优质河蟹苗种增加放养密度、投喂河蟹配合饲料(天邦全熟化河蟹料),配套增氧设施(底部纳米管曝气系统、水车式增氧机等),加强水质和底质管理提高池塘净化能力,大幅提升池塘生产力,河蟹产量明显增加,池塘养蟹的生产能力和河蟹产量还有上升的空间,目前的瓶颈就在于池塘生态系统的净化能力(减少河蟹病害损伤)。

池塘水质各参数需要通过人为手段控制在满足河蟹生长需要的范围内,但是,生态系统随着养殖过程演变往往不尽人意,各参数出现偏差,导致系统崩溃,就如何提高河蟹池塘生产力,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下个人学习小结。

1.了解池塘水质属性的基本常识:水体中主要8大离子:阳离子9(钙、镁、钾、钠)和阴离子(碳酸氢根、碳酸根、硫酸根、盐酸根),八大离子关系(电中性)方程式[H+][K+]+[Na+]+[Ca2+]+[Mg2+]+.....=[HCO3-]+[NO3-]+[Cl-]+[SO42-]+[OH-]+......,其中,阴阳离子总和决定水体盐度、阴阳离子当量平衡度决定水体PH值、钙镁总和决定水体主要硬度、碳酸根与碳酸氢根总和决定水体碳酸盐碱度、地区特性决定水温。水质属性调节目的是适合于河蟹养殖生存、生长和增殖条件(PH、钙、盐度、温度等),提高水体PH缓冲能力(碱度和硬度),才能提高水体天然生产力(钙镁)。

2.清塘:经过一年养殖下来,池塘底部积累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质,在成蟹抓捕完后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好清塘工作,一般处理需要抽光池水彻底干燥,清除多余的淤泥,修整池塘堤岸和进出水口、翻耕破碎、使用微生物制剂促进底泥有机物分解等几个步骤。


池塘底部淤泥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一种“化学氧库”和“营养库”,在每年年底休耕期间需要“充氧”“偿还氧债”,才能在养殖期间“放氧”, 在养殖前期需要释放营养素,而在养殖后期是在储存营养素,比较好的处理池塘底质是采取直接热处理,可以快速、高效修复改良土壤(氧化土壤,火少土“肥”),在中国几千年养鱼经验总结下来,生石灰(CaO)用于清塘处理底质的传统需要在当今池塘养殖中不断加强,很多水产养殖从业者错误的将生石灰仅仅解读归类为消毒剂。


而忽略了生石灰真正功效是碱化底质提高水体生产力,通过化学反应提高水体天然生产力指标中硬度和碱度,提高底泥PH值,从而提高底泥中微生物活性,加速有机质分解,促进营养再循环,提高碱度增加二氧化碳提高水体光合作用能力,提高碳酸钙浓度达到水质调节重要目的。 

3.养殖前期(低产养藻,前期肥水):前期水体氮不足2~5月(1~3壳),水质参数中各种物质和生物偏低,需要通过人工投入营养数快速建立生态系统,施肥低温肥水增加无机营养素浓度,促进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生长,可以根据不同塘口情况(水源、底质),选择无机肥(N、P、K)、有机肥搭配使用。

4.养殖中期(肥菌并重、加强水质调控):随着饲料大量投入和河蟹生长代谢,水体氮含量增加,含碳不足;浮游生物过剩和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生态紊乱世中后期河蟹池塘常见问题,这些问题是水质调控的主要内容。

浮游植物是河蟹池塘生态中十分重要环节:驱动生态系统主要能量来源、直接和间接饵料、将河蟹的有毒代谢物转化为饵料、溶解氧主要来源、抑制不良微生物生长、提供浊度减少虾蟹应激,浮游植物过量繁殖生长导致水质老化、易缺氧、PH值过高、藻类种群多样性消失反水、倒藻产生藻华和藻毒素

氨氮来源于饲料,提高饲料蛋白消化吸收和转换率(天邦全熟化河蟹料与传统工艺生产的饲料相比,用天邦全熟化沉性蟹料的养殖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总磷含量可分别降低41.0%、70.2%、57.4%。),从源头上降低池塘环境无效氮输入是降低池塘氨氮的关键,生物处理方法:消除氨氮加氧酶的抑制物、降低COD、增加溶解氧、降低PH值、提高氧化还原电位、补充硝化细菌和相应碳源。

亚硝酸是养殖水体中毒性比较高地含氯化合物,浮游植物体内含有硝酸还原酶,在藻类老化时释放,导致亚硝酸突然升高,生物处理方法:调整PH值(提高)、提供电子供体(还原剂)、增加溶解氧、提供有效碳、调整氧化还原电位、补充硝化或反硝化菌及相应碳源。

在大多数水体中,碱性阴离子与钙镁有关, PH值上升原因是水生植物、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快速消耗二氧化碳而成,同时造成碳酸盐浓度上升最终超过碳酸钙溶解度,碳酸钙的沉淀作用可以限制PH值上升原因是碳酸根水解是引起PH值上升的氢氧根的来源,所以,通过提高水体钙离子浓度引起碳酸钙沉淀和无机磷沉淀来降低PH值,还可以降低浮游植物丰度控制光合作用来降低PH值。 

5.养殖后期(高产养菌):

池塘生产力主要来自饲料输入,饲料只考虑河蟹生长的营养需要,没有考虑池塘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尤其是C、N平衡,在养殖后期,大量饲料投入,生态系统碳亏缺失去平衡,大量氨积累,容易导致浮游植物老化,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水体异养细菌繁殖受阻,给病原微生物繁殖提供条件导致细菌病发生。


同时捕食细菌的原生动物因缺乏饵料给寄生性原生动物繁殖提供条件又引发寄生虫病害(9月份纤毛虫易发),如果通过向池塘按照16:15提供氧和碳可以有效替代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通过碳氮平衡原理,将池塘中的氨氮转化为菌体蛋白,池塘无需换水,大幅降低水产养殖业对环境污染,同时菌体蛋白作为水产动物的天然饵料,反过来作为饵料大幅降低水产养殖业对海洋捕捞加工鱼粉的需要;


碳氮平衡大幅提升水生生态环境稳定性,可以大幅减少河蟹发病率,真正实现健康养殖,安全生产。碳氮平衡通过大量补充碳源将池塘中的氨氮全部转化为生蛋白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通过活化养殖环境中的氮呼吸细菌,将氨氮直接转化为无毒无害的氮形式(如氮气、氧化氮d等),对于水产养殖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微生物制剂在河蟹池塘养殖中期大量使用,作用是通过池塘生态系统来实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通过与氮呼吸细菌的共生和为氮呼吸细菌提供营养而其作用的,一般在生产实践中使用主要有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等,不同的池塘生态环境起作用的氮呼吸细菌群落不同。


同时,不同的氮呼吸细菌群落需要不同的营养素,所以,微生态制剂使用因根据水质属性确定脱氮细菌种群;根据需要处理的氨氮数量,投放相应数量的微生态制剂;根据脱氮细菌活性,控制饲料投喂率,要尽量提高脱氮活性需要微生态制剂连续使用。

面对当今水产饲料行业竞争异常白热化,水产养殖各品种整体行情低迷,养殖群体大部分处于微利亏本边缘,作为水产饲料销售服务人员,必须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理论学习、塘口实战经验积累,综合提高服务的水平,帮助广大养殖户科学管理水质增加养殖效益,帮助客户创造价值,才能实现我们自身价值!

(文章来源:天邦股份宁波分公司 朱延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