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桓公能成为春秋好老板,真的只是因为管仲的辅佐吗?

 龍归大海尚清子 2018-04-07

谢谢邀请!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是齐国第十五个国君。他是齐僖公禄甫的第三子,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孙。姜姓,齐氏,名小白,即是说齐桓公的原名叫姜小白,也可叫吕小白、齐小白。

齐桓公时,周王室式微,诸候群起纷争,大诸候兼并弱小诸候,周王室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强盛(大)的诸候根本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社会环境相当混乱。因此也就为强大诸侯争夺霸主,逐鹿天下创造了历史和客观条件、背景。

齐桓公称霸的条件,除了上面说的历史社会大背景,概括地说,主要至少还有三条:

一、齐国的地理位置

齐国的地理位置优越。当时齐国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一个富庶的大国,齐国当时东靠大海,没有后顾之忧,并且齐国商业发达,有鱼盐之利,周围无有强国。

齐桓公称霸前的齐国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半岛,位于北方中原,是最早有先民居住最早开发最早纳入西周王朝中央统治的地方之一,社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其次齐国处山东半岛,三面环海,这是其他诸候国无法比拟的,在当时那个航海还很不发达的时代,这无疑就等于没有后顾之忧,齐国可以将全国兵力都集中在西线。但是,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自然带来了另一个弊端,即若想扩张只能往西,并且此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把齐国弄成兵法上说的死地。因为没有退路了,正如兵法所云:“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齐人也是非常彪悍的,这自然是齐桓公称霸的一个重要资本,或谓条件。

二、不计前嫌(仇),任用管仲为相。

齐襄公死后,齐桓公大难不死逃回齐国即位后,面临的是个齐襄公留下的烂摊子,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连年征战,大国兼并小国。齐国国力急剧衰退。社会动荡,而且还有北方少数民族犬戎的威胁,面临着被强国吞并的危胁,形势可谓万分紧急。

齐桓公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国君,他原本想让鲍叔牙为齐国国相,但叔牙深知自己能力、学识、智慧不够,但推荐自己的好友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

虽然管仲曾经险些帮助桓公的政敌公子纠差点害死桓公,但是齐桓公为了复国兴国大计,不计前嫌(仇)宽宏大度,命手下用计从鲁国接回了管仲,并且任管仲为国相,放手让管仲着手进行改革。在齐桓公莫大诚恳的行为和推心置腑的感召下,管仲终被感动,他也因此了解到齐桓公是个重义气、心胸博大、想有番作为的好君主。所以管仲从此就忠心事主,为齐桓公效力,为齐桓公称霸诸侯出谋划策,鞠躬尽瘁。

三、成功的策略――“尊王攘夷”

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意即尊崇周王为中原之主,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


在当时周王室式微,诸候纷争错综复杂的形式下,有了争霸的实力,还必候讲究争霸的政策(策略),否则,称霸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管仲根据当时的形式,为齐桓公制定了一项“尊王攘夷”的政策,为何说这是一项成功的策略呢?其一,周王室虽然日渐衰微,但由于周朝长期的统治使人们形成了周天子是“天下共王”的传统、正统思想现念,因此,周天子在政治上仍然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任何一强大诸侯骤然取而代之就必然树敌过多,为自已招来大大的麻烦。其二,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周边少数民族,乘着中原诸候纷争政局动荡的局面,趁火打劫向着一些诸侯国发动进功,威胁着他们的安全。因此,在各诸候国中,谁能制止少数民族的进功,谁就能受到拥戴、拥护,就可能成为各诸候霸主。所以,实行“尊王攘夷”的政策,既可以减少争霸的阻力,又可以增加争霸的政治资本(砝码)。

齐桓公封管仲为相国,而管仲则尽心尽力尽责为齐桓公分忧,帮助他九合诸侯,存邢救卫,“尊王攘夷”。而历史也证明了,齐桓公的眼光是正确的,鲍叔牙的推荐是正确的,管仲为桓公谋划制定的策略是正确的。在管仲、鲍叔牙等良臣智者的帮助辅佐下,齐国不仅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更是最终称霸诸侯,成为春耿时期的“春秋五霸”之首――“春秋五霸”龙头老大,管仲功不可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