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血证 1.养肺宁血汤 石玉书 (组成及用法) 麦冬12g 金石斛12g 莲米9g 苦参 9g 炙甘草6g 白及15g 天冬12g 地骨皮9g 天麻12g 云苓12g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咯血。 (解析} 支气管扩张及肺结核之咯血证,常血多痰少,且多 为鲜红色,甚者连续咯鲜血数十口者,本方均有良效. 咯血病虽在肺,实系心肝之伏热邪火内炽,冲激肺络致其 破损,临床虽见精神难振、语言怯弱、面色苍白,也常不离此 病理。 本方苦参乃去心肝伏热邪火之正药,故以之为君;天麻、地 骨皮平肝气之冲逆以助之;或谓白及胶质而黏结破损血管而止 血,实则白及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其生肌敛口功能自能 愈合破损之血管组织,用量当在l5g以上,常可用至30g;二冬 润燥止咳逆,主肺中生痈,故亦能修复肺中破损之血管组织;石 斛、莲米,云苓、炙甘草养阴润肺。培土生金。 若属支气管扩张咯血痰稠,似可加金荞麦、杠板归、虎杖以 清除其明显之感染3肺结核低热盗汗则加猫爪草、葎草花,余常 加川贝、阿胶以增清肺化痰药力。 2.止血散 徐明远 [组成及用法) 新绛 血余 棕皮 侧柏叶 莲房 茜草 藕节 蒲黄 牡丹皮 大蓟 小蓟 生地黄 以上各药等分炒黑存性,共研细末,每服9g,温水送服。 (主治} 吐血,咯血,便血。 (解析) 本方凉血、止血,清降下行,同时配伍化瘀之品,能 使血止而不留瘀,凡呕血、吐血、咯血、嗽血,可先用本方止之,俟 血止之后,审其因更图其本。 4.咳血吐血方 顾乃熹 (组成及用法)葎草120g 水煎,每日l剂分3服。 (主治} 咳血吐血。 (解析) 葎草为桑科植物,味甘苦、性寒、无毒.《本草正 义》曰:“葎草苦寒泄降,主湿热壅塞之实证,亦可为外疡阳毒之 外敷药。” 虽查历来资料,未见葎草止血,然其性既苦寒泄降,亦能清 热解毒,于肺胃热盛之咳血吐血证自然有益,本方自当可深入研 究之。 5.排脓解毒止血方 张孝纯 (组成及用法) 芦根15g 冬瓜子15g 桃仁3g 茅根 炭12g 生地炭12g 牡丹皮9g 黄芩炭9g 藕节炭15g 元参9g 丝瓜络9g 水煎,每日l剂分3服。 (主治) 咯血。 (解析] 本方系千金苇茎汤加味而成,清热解毒,逐瘀排 脓,凉血止血,用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咯血咯脓痰,或有微热, 或胸中隐痛,其咯出者或尽为鲜血,或兼浊臭脓痰者当宜。 原方注治咯血不论新旧,故也可用于一般咯血证。 丝瓜络甘寒,通肺络而化痰热,宜于痰热壅毒之证,本方用 之甚妙。 6.柔肝止血汤 许玉鸣 (组成及用法) 生地黄15g 生地炭20g 石斛15g 党 参12g 麦冬15g 白芍12g 龙胆草8g 陈墨汁30g 藕 节炭log 紫珠草12g 天花粉15g 葛花log 佛手片log 白蔻仁6g 甘草6g 水煎,每日工剂分3服,吞服云南白药2g,日3服。 (主治) 胃溃疡出血。 (解析) 无论吐血、便血、黑便,若有确切溃疡病史,又因烦 劳饮酒等所致,多因阴精亏损、肝火激动、横犯中宫所致。本方 养阴平肝,凉血止血,佛手、白蔻仁轻疏胃气,气平则血顺,然仅 此而已,不可大队辛燥;紫珠草止血凉血,若为鲜品,可用至90g 最好,干品也常需30g始妙。 7。补气摄血汤 袁家玑 (组成及用法) 白人参12g 生白芍18g 黄芪30g 地 榆炭15g 仙鹤草15g 当归lOg 白及粉15g 乌贼骨lOg 生地黄18g 山栀炭lOg 侧柏炭15g 丹参18g 阿胶lOg (烊化冲服) 炙甘草9g 三七粉4。5g(分3次吞服)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解析) 慢性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气虚 不能摄血者众多,惟重用补气药,始能恢复统气摄气之功能。本 方用人参、黄芪为君,参以众多止血药,实有治本之意。 仙鹤草止血益元气,可倍用之。 8.吐血、咯血方 袁家玑 (组成及用法} 新鲜白茅根 烧柴火之灶心土 上述2味药量较多为好,煎汤频频服用。 (主治] 吐血,咯血。 (解析工 考白茅根甘寒善治肺胃伏热实火,和上下阳气,为 热血妄行、上下失血要药,必用新鲜者,其效远胜于干品;灶心土 “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主血失所藏,一切 失血诸证,无用不宜”(《本草汇言》),单用即可治吐血、泻血,以 柴火久炼成形者为上。本方寒温并用,性实平和,可治消化道及 呼吸道之大量吐血、咯血,止血甚快,可作急救之方。 9。真藕粉吐血方 李文孝 (组成及用法] 真藕粉 白糖 上药及糖取适量开水调下常服。 (主治) 上消化道出血。 (解析) 真藕粉者,确系莲之肥厚根茎一一藕加工所成之 淀粉,若系其他淀粉必不具此功效。其性甘平,益气调中开胃, 更具凉血止血、散瘀解热毒特效。凡上消化道出血,无论寒热虚 实一切证均不忌,可服。若加白及、三七等药,则止血效果当 更著。 10。立止吐血散 袁家玑 (组成及用法) 藕节炭30g 蒲黄炭15g 血余炭15g 共研细末,每服9~15g,白开水调服。 (主治) 消化道出血吐血。 (解析) 藕节甘凉,蒲黄甘辛,血余苦温,三味均人血分,炒 之为炭则性涩而收敛,可摄血归经而不妄行,并无留瘀之害。 本方止消化道出血是为良药,尿血、咯血、口鼻齿龈出血及 妇科出血也可选用之。 11.黄柏吐血散 陈仲寅 (组成及用法工 黄柏50g 用蜜炙过,去火毒,捣细末,糯米汤温服,每次6g. (主治) 胃出血。 (解析} 黄柏,《神农本草经》谓“主五脏肠胃中结热”,实能 降心、肝、肺、脾、胃、肾之火。一般胃出血证均因肝、胃、心火逆 动所致,故本方可治之。其用蜜炙,稍缓其苦寒之性,不致伤胃, 且恐服之稍久,有反从火化之害;糯米养阴益胃,于此用之甚妙。 12.止便血验方 徐剑泉 (组成及用法) 乌梅肉 红枣肉各等分 杵烂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丸,米饮吞下,每日2次。 (主治) 便血。 (解析) 《济生方》、《圣济总录》、《本草纲目》皆言乌梅可 治便血,然均以烧灰存性人药。本方用乌梅肉酸涩之药性止 肠风下血而愈痔,其去死肌恶肉之功或可蚀直肠息肉而止其 便血。 大枣甘润,可稍缓乌梅酸涩之性而养胃。 13.便血方 余佑莘 (组成及用法) 鱼腥草 不拘多少常煎水饮。 (主治) 大肠下血远年不愈者。 (解析) 鱼腥草辛寒,清热解毒,治呼吸道感染常用,消肿 毒痈疽之力亦强,本地常作蔬菜食用,当可常煎水饮之。 《滇南本草》以鱼腥草煎汤点水酒服,其渣熏洗治痔疮。 14。牛膝绿豆汤 . 徐剑泉 . (组成及用法] 怀牛膝120~240g 生绿豆适量 将牛膝熬膏,随时用开水冲服,绿豆煎汤服之. (主治] 血尿. (解析) 尿血者无论血量多少,每因火热熏灼肾及膀胱,脉 络受损,血溢脉外,随尿而出所致。无论有无疼痛,本方均宜. 考怀牛膝善治淋证,其药力下行滑窍,通气滞血瘀而利下焦 热毒,且滞涩能敛,为尿血之重要用药;绿豆甘寒,清热解毒利 水,随牛膝下行引导,可治下焦热毒内炽之证。本方力大功专, 惟脾肾虚寒滑泄者忌服。 15.小便下血方 王希仲 (组成及用法工 真刘寄奴30~50g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小便下血。 (解析) 刘寄奴苦温,专人血分,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更治 痈毒掀热,且其性善走,可迅人膀胱。小便下血,多因有热,或兼 有瘀,故本方可有效治之.《濒湖集简方》治大小便血,刘寄奴为 末,茶调空心服二钱。 本方亦有用治劳伤吐血者,盖取其活血破瘀之药理。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72.对症辩证选名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