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疫 疠8方

 学中医书馆 2018-04-07
三、疫 疠
 
本节所载多为湿热毒邪所致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疾病
所用医方。
L辣蓼藿香散
段仲隆
(组成及用法) 辣蓼草150g 广藿香150g
水煎,每日1剂分3服,俟凉服。
(主治]霍乱上吐下泻。
(解析) 所言霍乱,多为上吐下泻之急性胃肠炎,而霍乱弧
菌所致真霍乱,本方亦未尝不可治之。 .
辣蓼草为蓼科柳叶蓼全草,性辛温,消肿解毒,止痛杀菌,单
用即可治疗消化道急性感染腹泻;藿香和中、辟秽、祛湿,善疗胃
肠中风水毒肿恶气,有主持正气、彻中焦清气之功。急性胃肠炎
吐泻腹痛,乃因感受瘴气冷湿,阻滞脾土清阳而致,故本方可
治之。
本方药性极平和,故大剂量可应此急重之症。
2.时症散
汪振华
(组成及用法) 猪牙皂、细辛、冰片、苍术、半边莲、白矾、丁
香、广木香、广郁金、辰砂、三棱、莪术、贯众、大黄、槟榔、黄连、羌
活、荆芥、防风、白芷各lOg 香樟子、香薷、厚朴各15g 麝
香1g
共研细末,瓷瓶密封备用。
每次5~lOg,凉开水送服,年老体弱者用量酌减。
(主治] 时症瘟疫,霍乱吐泻,心腹疼痛,猝然昏仆,神志不
清,肢体挛急,麻木疼痛,惊厥抽搐。或恶寒受暑,身热寒战,头
身痛楚,呕吐腹泻,自汗不收,便稀溲短,或暑湿下利等症。
(解析) 本方系汪振华之父于清宣统年间与当地名医翁仲
仁合拟,多年用于急性瘟疫,活人无算。四时气候异常,寒温失
节,以致时邪疫毒,自口鼻而人,相互传染,发病急骤,传变迅速,
轻则如流行感冒,重则如霍乱非典,其流行在岁运有多少,在方
隅有轻重,而在我黔西北一带,则多有寒湿秽浊,常见为消化系
统之感染,如急性胃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传染性肝炎、食
物饮水中毒等。故本方所用药,多芳香化浊、破气祛湿、辟秽除
痰、宣透气机、行气快膈之品,所用大黄、黄连者,寒湿郁气秽浊
之中,必蕴热毒故也。
若系三焦实火阳毒瘟疫,大热烦躁干渴,热病吐血,衄血发
斑,神昏谵语,小便黄赤,大便坚结或旁流,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者,本方不宜。
3。神效八厘散
汪振华
(组成及用法) 巴豆霜1.5g 硼砂lOg 丁香6g 生大
黄6g 沉香6g 辰砂6g 当归lOg 木香6g
研极细末,瓷瓶密封备用。
每服1g,泉水或凉开水送服。
(主治) 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腹痛绵绵,心烦欲呕。
(解析) 湿热瘀毒壅滞大肠,搏结气血,酿成脓血之变,肠
道气机阻滞则腹痛里急后重。本方立意不在止痢,重在治其致
痢之本,通因通用,寒热并投,荡涤浊邪,导滞行气兼以解毒。
巴豆霜为温通峻下药,合大黄苦寒,逐里寒冷积秽恶之气,
排脓通滞消肠内肿毒;当归、木香、丁香、沉香温中除秽,活血理
气;硼砂本外用药,治口疮溃疡、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黏膜炎
症,而痢疾病变,大肠局部黏膜必然发炎红肿充血或糜烂,故与
辰砂合之,借其良好的清热解毒、防腐杀菌生肌作用,以外科之
治法作内科之用,此也是汪氏发明。
4.逐秽宝丹
周济民
(组成及用法) 去净油巴豆霜210g 党参120g 茯苓、
制附片、猪牙皂角、槟榔、川花椒、广陈皮、干姜、桔梗、菖蒲、炒麦
芽、法夏、上肉桂、黄连、山楂、制川乌、广木香、吴茱萸、北柴胡、
大麦冬、草果仁、广藿香、鸡内金、紫菀、神曲、白芍、甘草各60g
以上共重1890g,照分称准,拣选上品者;巴豆霜定要去净
油,不可人锅炮制,昼贝0日晒,夜则倚炉微火烘之,研极细末;用
陈米汤为丸,每丸重0.6g,切不可大,朱砂为衣。
(主治]
治各种瘟疫四时不正之气,葱白姜汤送下。
治蚂蟥麻脚诸瘟疫,北柴胡煎汤送下。
治山岚瘴气腹肚冷痛疫疠,藿香姜汤送下。
治胸膛两胁膨胀肚疼陈疾痞块,浓茶汤下。
治肚腹饱胀湿气水肿各证,陈皮、大腹皮各3g为引。
治头痛发热各项痧症并中暑,藿香汤送下。
治脾寒闷摆子久疟,葱白姜汤加草果3g为引。
治疟疾用桃叶7片煎汤送下,久者露一夜复煎送下。
治红白痢疾,红者用黄连、甘草各3g,乌梅2个蒸汤送下;
白者用红糖生姜水加葱白3根煎汤送下。
大人只服五七九丸,小儿只服三五七丸,年老及孕妇忌服,
揣病用引能治百病。
(解析] 本方临床可用于多种消化系统急性感染或有关疾
病,如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伤寒、传染性肝炎、急性疟疾,以
及中风痰涎壅塞、大便闭塞不通、心神昏闷等表现为寒邪冷毒、
痰垢秽浊致气机闭阻、阴阳格拒、上下不通之病机者。本方所用
多辛香行气、化浊除秽之品,似与紫金锭、苏合香丸、行军散相
类,而诸方所不用之巴豆霜则为本方主药,略考之似有深意。巴
豆味辛温有毒,修事得法之关键乃去净其油脂,于本方中逐痰利
水,泻冷积凝滞,除胸腹肿满、两胁痞痛,利大小肠,去阴毒伤寒,
其推荡脏腑、开通闭塞之力非他药可比。所用药引面面俱到,本
方临床用之得宜,必有佳效。
先父玉书先生于积聚、症瘕、黄疸、臌胀、水气、心痛、痞满、
陈年疟疾、山岚瘴气、肢体顽麻诸证属寒邪冷毒,痰垢秽浊,气机
闭阻,阴阳格拒者,尝用下方治之,可与上方参照。
巴豆霜、干姜、川椒、厚朴、吴茱萸、肉桂、赤茯苓、人参各
25g 制川乌125g
研细末,为蜜丸如梧桐子大,视病证轻重、病情深浅、体格强
弱,每次分三五七丸服,姜汤送下.
5.最圣方
袁家玑
(组成及用法] 藏红花30g 上好梅片12g 真正朱
砂30g
共研为极细末,搐鼻。
(主治) 中恶,中暑,感冒,发痧i有开窍醒脑之效+
(解析] 本方乃袁氏从西藏喇嘛处得之。藏红花非四川。
河南、浙江所产者,实生产于南欧各国及前苏联、伊朗等地,我国
西藏或有少量出产。其味甘微酸,性平温,人心、肝经,活血化
瘀、散瘀开结,与川红花功虽接近而力量雄峻过之《本草纲目》
称其主心气忧郁、结闷不散,能活血治惊悸.中恶、中暑、发痧诸
证,皆热毒弥漫太阴、阳明与三焦邪热互结,本方用之,与上好梅
片、真正朱砂相伍,自能清心醒脑解毒,去恶毒秽浊而开窍。
《增订伪药条辨》曰:“西藏红花,花丝长,色黄兼微红,性潮
润,气微香,人口沁人心肺,效力甚强,为红花中之极品。”
6。菖蒲消毒饮
石玉书
(组成及用法) 石菖蒲9g 制香附4.5g 紫苏5g 炒
枳壳5g 苍术6g 甘草3g 泡参15g 干姜3g 大枣3枚
葱白2根
水煎日服3次,若作预防,则大锅煎汤分发,不拘时日服
数次。
(主治] 四时瘟疫,如流行性感冒、疫毒感冒、沙门菌感染、
流行性脑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或作预防之用。
(解析) 凡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全身酸痛,发热
憎寒或畏风无汗,或有呕逆,舌苔薄白或腻,均宜本方治之。脑
炎等流行疫毒,本方之预防意义或较大。
本方类《医学心悟》加味香苏散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
散。谓之消毒者,上述诸症无不由外来传染之疫邪所致,轻则普
通感冒,重则如脑炎。
本方理三焦而开腠理,除秽浊而解毒;石菖蒲开窍豁痰,散
风去湿,治中恶客忤一切瘟疫兼夹秽浊之证,故以之为君药。若
舌红少津,阴气伤者,本方不宜。
7。桂皮干姜正气散
石玉书
(组成及用法] 紫苏9g 藿香12g 法夏9g 厚朴9g
肉桂4。5g 干姜15g 益智仁9g 炙甘草9g
水煎,每日l剂分3服。
(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邪秽浊,下利肠游,心腹冷痛,胸
膈满闷,甚者手足厥冷。
(解析工 本方乃藿香正气散去大腹皮、白芷、桔梗、陈皮,加
肉桂、干姜、益智仁,所治与藿香正气散大抵类同,而腹泻、腹痛
最为显著,多见于急性胃肠炎之重者,可见泄泻无度、水样便或
大便呈青色,并有上述主治诸症。考肉桂、干姜、益智仁皆辛温
性热之品,功专燥脾温胃,开发郁结,宣畅气机,为冷气腹痛、中
寒水泻、下利肠游所常用。余意寒湿泻之甚者,中焦虚寒而外,
必及于肾阳之不足,此三味益火之源,暖脾胃,除冷积,亦能补元
阳而生土也。
8。袁氏银花解毒汤
袁家玑
(组成及用法] 金银花90g(微炒去其水气) 生山楂45g
生甘草15g
煎汤送服五味香连丸。
(主治)疫毒痢。
(解析) 疫毒痢发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胸满不食,
腹痛呕恶,后重特甚。所下脓血多为紫红色或呈血水样,便次频
频,甚至昏迷惊厥,类似今之中毒性痢疾。
本方金银花乃清热解毒之正药,然需用大剂量始能切合此
急重病情。余意即每日用至300g水煎频服亦有益无害,其味甘
而有升浮清气之力,与芩连类有所不同;生山楂凉血止痢,化滞
行气;甘草解毒而缓急固正气,可先安未受邪之地。
本方药味不多,所治又属危急重症,必然大剂量用药,始有
专擅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