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水火烫伤科医方14方

 学中医书馆 2018-04-07

l.烫火伤奇方
李文孝
(组成及用法) 炉甘石30g 元明粉30g
2味共研为极细末,麻油调擦患处。
(主治)烫火伤。
(解析) 炉甘石甘温性柔,平和无毒,无刺激性,为外治一
切目疾之要药,能止血、消肿痛、生肌、收湿气敛疮;元明粉咸寒
无毒,外用治目赤肿痛、咽肿、口疮、痈疽,与清凉之麻油调和,当
于火气热壅之烫火伤有益。
2.一般烫火伤外用方
易文轩
(组成及用法) 井水1碗 生石灰土撮 桐油30g
将石灰放井水中捣拌,待水澄清取水与桐油调拌数百下,用
鸡翎蘸擦患处。
(主治] 较轻之表浅水火烫伤。
(解析) 20世纪30年代《中医科学》有烫火方可参照:“先
将石灰搅水澄清取清水,人桐油数滴,急以竹枝搅之。半时起白
色胶质敷患部,清快异常。”
考石灰辛温,以水浸之取石灰水则变清凉之性,能散风
热毒气,且能蚀去恶肉而生新肌;桐油辛寒有毒,亦为烫火伤
要药。
3。火烫伤方
周济民
(组成及用法罩 生地榆 生黄柏各等分
共研细末撒布伤处。
(主治)烫火伤。
(解析) 地榆、黄柏皆苦寒凉血、清热解毒收敛药,近代亦
多研究证实其为烧烫伤良药,单用即可。本方以麻油调敷亦可。
制备时务必细致消毒。亦有方加少许冰片通利结气而散郁火,
亦良法。
4。烫火伤外擦方
钱鸿初
(组成及用法) 黄连 黄柏 生大黄 地榆各等分
共为极细末,用凡士林调敷患处。
(主治]烫火伤。
(解析) 4味药皆苦寒清热,凉血消炎,收敛解毒。凡士林
为调制外用药佳品,极能养护肌肤,并可使药物为肌肤所充分
吸收。
5。烧烫伤方
张畏三
(组成及用法] 刘寄奴适量
炕焦研末,麻油调敷患处。
(主治]烧烫伤。
(解析] 刘寄奴苦温,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本草蒙筌》谓
之“消掀肿痈毒,灭汤火热痛”。《本事方》载:“刘寄奴为末,先以
糯米浆,鸡翎扫伤著处,后掺药末在上,并不痛,亦无痕。”近代亦
用刘寄奴全草40g、冰片1g研细杀菌消毒,香油敷用烧烫伤,疗
效甚好,可参考之。
6.蚌壳油膏
黄益州
(组成及用法) 沙蚌壳(产河中之小蚌壳)
研极细粉,麻油调敷患处。
(主治) 水火烫伤之化脓症。
(解析) 蚌壳为蚬科河蚌的贝壳,成分大部分为碳酸
钙,《唐本草》曰其“治阴疮”,《本草纲目》谓之“烧灰涂一切
湿疮”。《四川中药志》云:“治疮毒,蚌壳粉调胆汁涂。”本方
以之治水火烫伤之化脓症,皆取其咸寒温无毒,祛湿化痰收
敛之药效。
麻油甘凉微寒,解毒生肌止痛,烫火伤多用之调和所
用药。
7。杜仲猪脂膏
杨德昭
(组成及用法) 杜仲皮
炒断丝研细末,猪板油调敷患处.
(主治]水火烫伤。
(解析] 杜仲辛平微温,补肝肾强筋骨,外用或可祛湿收
敛,未见文献载其治烫火伤;猪油味甘,板油尤良,乃润燥解毒良
药,《名医别录》云“猪脂膏主煎诸膏药”,陶弘景谓其“能悦皮肤,
作手膏,不皲裂”。《千金方》以猪脂频涂治漆疮作痒,知其可清
解皮下血中风热毒也。
8。木耳梅片膏
王明庵
(组成及用法) 黑木耳120g(微火焙干研末) 上梅片
4.5g 狗骨或猫骨15g(烧灰)
共研细末,茶油调敷患处。
(主治)水火烫伤。
(解析) 黑木耳甘平无毒,乃寻常食品,治肠风、血痢、血淋、
崩漏、跌打损伤,皆其凉血活血止血之药效,因知可用于肌肤烫火
伤也;狗骨、猫骨均甘温,多磷酸钙、碳酸钙,活血生肌收敛,冰片
散郁火,消肿止痛,凡烫火伤诸疮毒肿多用之;茶油甘凉,其味清
香,其质清扬,清热解毒,凉血润燥,亦为烫火伤调和诸药之良剂。
9.烫火伤方
陈仲寅
(组成及用法] 寒水石
研极细末,鸡蛋清调敷患处。
(主治)水火烫伤.
(解析] 寒水石辛寒,清热降火,消肿解毒,内服除时气热
盛,五脏伏热,《本草求真》谓之“敷烫火伤”。《本草汇言》谓:“治
小儿丹毒,皮肤热赤,凝水石五钱,水调和猪胆汁涂之。”鸡蛋清
甘凉微寒,外治诸疮热肿毒,单用之涂布伤处即能对烫火伤止痛
消肿消炎,促进伤损皮肤结痂,今合寒水石用最妙。
 
10.三黄乳香散
罗作武
(组成及用法) 黄柏30g 黄连15g 生大黄15g 乳香
没药各6g
研细末,麻油调敷患处。
(主治]水火烫伤。
(解析) 抑制感染乃烧烫伤治疗之重要环节,三黄均泻火、润
燥、解毒,为重要消炎抗菌药,于新鲜烧烫伤,可使创面迅速干燥,具
明显抑制感染作用并显著缩短疗程。凡水火烫伤,血气逆乱,聚而
不散,痛楚异常,乳香、没药活血定痛,调气追毒,故用之。
 
11.紫草地榆散
唐学珍
(组成及用法] 黄柏30g 紫草皮18g 生地榆15g
研细末,麻油或茶油调敷患处。
(主治]水火烫伤。
(解析) 本方3味均苦寒解毒、凉血消炎,尤其紫草一味,
色紫人血,清理血分热毒,古人治脏腑热结诸证,而近世多以之
治肌肤疮疡之风热毒证。诸烫火伤方中亦常用紫草,无论伤处
新久皆宜。
《幼科金针》紫草润肤膏治火烫、发疱腐烂,以“紫草一钱,当
归五钱,麻油四两同熬药枯。滤清去渣,将油再煎,加黄蜡五钱。
熔化顿冷涂之”。紫草用量10倍于此方当可。
12.人参清凉饮
黄益州
(组成及用法) 白人参9g 黄连4.5g 黄柏9g 熟大
黄9g 花粉15g 荆芥lOg 防风lOg 竹叶lOg
水煎,每日l剂分3服。
(主治)水火烫伤。
(解析) 本方清热解毒,凉血消炎,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凡
水火烫伤者气血必然有热夹毒,故用三黄清解之;花粉甘苦寒,降
火生津,止渴润燥,又善通行经脉,生肌长肉,故为热毒痈疮要药;
荆芥、防风走表而祛风解毒,疏导经络,行气和血,烫火伤初起恶
寒发热者必用,或更加柴胡、羌活类败毒散意亦能清痈毒而止痛。
凡烫火伤者,正气必然耗伤,其伤愈重者,其津液元气亦必
然大伤。人参固脱生津,安神定志,与诸解毒清火药同用,泻热
而生津液,养元气,本方用之大妙。
 
13.汪氏烫火伤内服方
汪剑秋
(组成及用法] 当归6g 生地12g 黄连3g 乳没各
3g 银花15g 生甘草6g
水煎,每日l剂分3服。
(主治)烫火伤。
(解析] 烫伤有水火之异,稍重者必然内外同治,然外用内
服之药,初起必以清凉为法。本方亦多凉血解毒之品。当归、乳
没活血定痛,务使经脉流畅,火热毒邪易消散也。
14。杨氏烫火伤内服方
杨德昭
(组成及用法) 黄连、黄柏、生甘草各6g 黄芩、银花、连
翘、生地、牛蒡子、土茯苓各12g 地骨皮15g
水煎,每日l剂分3服。
(主治)水火烫伤。
(解析) 本方可为水火烫伤者所常服方。方中多清热解
毒、凉血消炎类药.凡烫火伤者,气血分必然有热,卫气必然壅
滞。本方地骨皮甘寒清润,善人血分;牛蒡子辛凉透表,与诸苦
寒药合之,既可深入血分以解热,亦能疏散皮肤郁热而解毒消
肿。本方之妙实在此二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