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学中医书馆 2018-04-07
柴胡桂枝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4.5g 芍药4.5g 黄芩4.5g 人参4. 5g 炙甘草3g 半夏4。5g 大枣6枚 生姜4。5g 柴 胡12g   上九味,以水1400ml,煮取600ml,去滓,温服200ml。  [功效)和解少阳,发散太阳。  [主治]   主证:发热,微恶风寒,肢节烦痛,微呕,胸胁心下微满, 苔薄白、微湿,脉浮弦。   副证:头痛,不欲饮食,心腹卒痛。  
(临证加减)   
1.慢性肝炎、肝脾肿大以及早期肝硬化等病症,本方去大 枣,芍药宜用赤芍,酌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等软坚化瘀之 味,长期服用有良效。   
2.慢性气管炎哮喘反复发作,伴有心动悸,微热口干,胸 胁轻微苦满,脐动悸,少腹轻微压痛,舌苔白,脉浮弱者,本方 加五味于、葶苈子、白芥子、麦冬、杏仁等常获良效。   
3.外感风寒伴有胃痛,其热甚尿赤者,则以石膏、滑石、 连翘,察其热之轻重,随证加减.   4.治太阳中风与少阳合病之外感者,表虚甚者,酌加黄芪、 防风、白术,以增强补气固表之力。
5.治寒疝腹痛,加荔枝核、小茴香、大腹皮等,以温经 散寒。
6.治疗结核性腹膜炎或肠系膜淋巴结核,酌加夏枯草、紫 花地丁、蒲公英、象贝母、三棱、莪术、海藻、白芨、乌贼 骨等。
7.柴胡桂枝汤治疗外感风寒和胃脘痛:本方治外感风寒和 胃脘痛疗效满意。认为方中以柴胡、桂枝为主药。柴胡能舒肝 气,散肝火,一切外感寒热,皆可转枢升出;又可疏达胃郁。桂  枝善升胸中宗气,宣通降逆,和营卫,活血脉;又能调和脾胃, 升脾气之陷,降胃气之逆。方佐药黄芩清热,合芍药调剂姜、桂 偏热而和血;半夏通阴阳、和表里,降逆、安神、止呕;参、 草、枣健脾和胃,振中焦以达表;生姜发散宣通。故于外感风寒 与胃脘痛都能收效. 8.加味柴胡桂枝汤治疗病毒感染发热:本组患者均予柴胡 24g,黄芩、党参、白芍、川芎、苍术、甘草各log,半夏、桂 枝各12g,生石膏30g,大枣4枚,生姜3片。每日工剂,水煎 300ml,13岁以上患者顿服,重症患者每日服2剂。
9.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重症过敏性鼻炎:均有鼻痒及大量 流涕、鼻塞。眼痒者流泪明显,自觉症状突出。鼻镜见鼻内发 红、肿胀,兼见胸胁苦满,腹直肌紧张的柴胡桂枝汤证。腹肌软 弱,胃下部有振水音者加白术。给予柴胡桂枝汤加黄连细辛车前 子内服。 按:过敏性鼻炎被称为水毒性疾患,以往多以小青龙汤、苓 甘姜味辛夏仁汤等为主.然而患者多为鼻黏膜发红、肿胀。去年 日本东洋医学会上中川氏提出了“热”、“燥”的病机.因黄连细 辛车前子与柴胡桂枝汤合方可去除热燥,从而取得了显著的效
10。柴胡桂枝汤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淋巴细胞转化率及T 细胞亚群的影响:药用柴胡5g,桂枝、白芍各3g,人参0.6g, 大枣2g,生姜、炙甘草各工g。制成口服液,每毫升含生药l克. 每次5~15ml,每日3次,工个月为工个疗程。用2—3个疗程。 [中国中医药科技,1997,(5):305]
11.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用柴胡12g,桂 枝、白芍、黄芩、半夏各10g,党参15g,生姜9g,甘草6g,大 枣5枚.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jq中医,1996,c+,:317"]
12。柴胡桂枝汤治疗慢性胰腺炎:本方用柴胡12g,桂枝、 黄芩、芍药、党参、半夏各9g,甘草3g,大枣5枚,生姜3片。 发热,便秘去半夏、党参,加大黄、金钱草;腹痛较剧加木香; 、 呕吐去党参、加川连(吴茱萸拌炒);腹泻加云茯苓、莲子肉。 每日工剂水煎服。[浙江中医杂志,1991,c12,;5353
13.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脂膜炎:基本方用桂枝9g,柴胡 10---30g,黄芩工0—20g,党参、白芍各10g,半夏9—15g,生 姜、甘草各6g,大枣6枚。出现红肿斑块者加金银花、地丁、 公英,皮下结节形成、触痛并以湿热蕴结为著者加乳香、桃 仁、鸡血藤、薏苡仁、制南星,重用半夏;高热不退者重用柴 胡黄芩,加羚羊角粉(工.5g冲服)。每日l剂,水煎,分2次 温服,高热不退者每日2剂分4次温服。连服20~,30剂。为巩 固疗效,必要时用原方2剂炼制蜜丸,每丸重9g,每次1丸, 每日3次口服。[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c4,:214-]    
14.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癫痫:基本方为柴胡、半夏各9g, 黄芩、党参、桂枝各6g,白芍12g,甘草3g,生姜2g,大枣4g。 小儿用量酌减。风痰加白附子、蜈蚣、全蝎、僵蚕;热痰加天竺 黄、胆南星、川贝;寒痰加南星:石菖蒲、皂角荚;惊痰加生龙 齿、朱砂、夜交藤、钩藤;心肝火旺加黄连、栀子、龙胆草、大 黄;舌边有瘀斑加丹参、赤芍、郁金。每日1剂,水煎服,10剂 为1个疗程间隔3日。治疗期忌食绿豆、茶叶和生冷、辛 辣之品以及肥甘厚味、煎炒炙婵之物.[陕西中医,1990,c,,:293]
15.本方去桂枝、生姜、红枣、半夏、人参,加生地、陈 皮。治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或 妇人热人血室,或产后经后因感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名柴 胡饮.[景岳全书]
16.本方去桂枝、半夏、红枣、生姜,加大黄、当归。治一 切肌骨蒸热,寒热往来,或伤寒五六日,发热潮热,发汗不解, 或汗后余热劳复,脉洪实弦数,大便秘结,妇人产后经病不快 等, 名柴胡饮。
17.为本方用量加至四倍。治少阳病兼有太阳表证及三焦不 透,荣卫不和,心腹急痛者,可用于胆道蛔虫、阑尾炎、粘连性 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过敏性紫癜等,名大 柴桂汤。

二、柴胡桂枝汤证(146) [原文]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 桂枝汤主之。(146) 桂枝一两半.去皮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雨半,切 柴胡四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 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法。今用人参作半剂。 [词解] (1)支节:支,通肢。支节即四肢关节。 (2)心下支结:支:支撑。结,结聚。心下支结,即患者自觉心下支撑闷结。 [提要] 太阳少阳并病的证治。 [释义]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四肢关节烦疼,可见太阳表证未罢。同时又 见轻微呕吐,并感心下支撑闷结,这是少阳病证已见,胆热犯胃,少阳经气不利。因 此,本证是比较典型的太阳少阳并病,治宜采用太阳、少阳兼顾的方法。但从微恶寒, 可知发热亦微,仅肢节烦疼,而无头项强痛及周身疼痛,说明太阳表邪已轻。微呕即心 烦喜呕而微,心下支结与胸胁苦满同类而轻,可见少阳证虽已见而未甚。本证属太少并 病而病情较轻者,故须小制其剂,用桂枝汤原剂之半治太阳,小柴胡汤原剂之半治少 阳,合成柴胡桂枝汤。(伤寒论)原文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本证虽已有柴胡汤呕与心下支结二证,但病情较轻,而发热微恶寒、支节 烦疼,虽不严重,却是明显的太阳表证,所以应该考虑表里兼顾。用柴胡桂枝汤既治少 阳又治太阳,双解太少表里之邪。这种治法不仅符合“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 悉具”的理论,更符合表里先后的原则,是一种比较周全的治疗方法。 [选注] 柯韵伯:伤寒六七日,正寒热当退之时,反见发热恶寒证,此表证而兼心下支结之 里证,表里未解也。然恶寒微,则发热亦微。但肢节烦疼,则一身骨节不烦疼可知。 支,如木之支,即微结之谓也。表证微,故取桂枝之半,内证微,故取柴胡之半,此因 内外俱虚,故以此轻剂和解之。(<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卷三>) <医宗金鉴>: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者,是太阳 之邪传少阳也。故取桂枝之半,以散太阳未尽之邪;取柴胡之半,以散少阳呕结之病。 而不名桂枝柴胡汤者,以太阳外证虽未去,而病机已见于少阳里也,故以柴胡冠桂枝之 上,意在解少阳为主而散太阳为兼也。((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辨少阳病 脉证并治)) 程郊倩:此邪入少阳,而太阳证未去者也。发热恶寒,支节烦疼,太阳证也,乃恶 寒而微,但支节烦痛,而不头项强痛,则太阳证亦稍减矣。呕而支结,少阳证也,乃呕 逆而微,但结于心下之偏旁,而不结于两胁之间,则少阳亦尚浅也。若此者,惟当以柴 胡汤和解少阳,而加以桂枝汤发散太阳,此不易之法也。(录自(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 书.伤寒论注.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评述] 本条太少证候俱轻,诸家认识一致。(金鉴)指出本证解少阳为主,散太 阳为兼,其分析可谓细矣,然则若问为主为兼之依据,尚不得而知,是不足为训也。 [治法] 和解少阳,兼以解表。 [方药] 柴胡桂枝汤方。 [方义] 本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半量合剂而成。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 散,以解太阳之表;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畅达枢机,以治半表半里。因证情不重,用 药剂量也较轻,故属太少表里双解之轻剂,犹有未尽者。综观本方,祛邪扶正,解表清 里,益胃和中,故有调和内外、疏畅气机,燮理三焦营卫之功。 方后服法下“本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合用人参作半剂”等二十九字,与 方意不合,省略不解。 [方论选] 王晋三:桂枝汤重于解肌,柴胡汤重于和里,仲景用此二方最多,可谓表里之权 衡,随机应用,无往不宜。即如支节烦疼,太阳之邪虽轻未尽;呕而支结,……不必另 用开结之方,佐以桂枝,即为解太阳未尽之邪;仍用人参、白芍、甘草,以安营气,即 为轻剂开结之法。((伤寒古方通.和剂)) 柯韵伯:桂、芍、甘草,得桂枝之半,柴、参、芩、夏,得柴胡之半,姜、枣得二 方之半,是二方合半非各半也。与麻黄桂枝各半汤又不同。(<伤寒来苏集.伤寒论注。卷 三)) [点评] 本方之意较为明显,王、柯二氏评述清晰明了,可供参考。 [临床应用] (1)后世医家对本方的应用 1)<外台秘要):疗寒疝腹中痛。 2)<三因方>:柴胡加桂汤(即本方)治少阳伤风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 下满,手足温,口苦而渴,自汗,其脉阳浮阴弦。 3)(证治准绳):柴胡桂枝汤,治疟疾身热汗多。 (2)现代应用 1)精神、神经系统:日本医学家善用本方治疗癫痫,并取得良好效果。在临床实 践中,发现癫痫患者多有胸胁苦满、腹肌痉挛等腹征。应用超声波诊断技术对癫痫患者 进行服药前后对照观察,发现内服柴胡桂枝汤可使癫痫患者的脑电波改善。本方对有脑 的病理解剖学改变的患者无效。若柴胡桂枝汤治疗无效的患者,应怀疑是否为脑肿瘤或 先天性异常所致的癫痫。曾氏自1979年以来运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癫痫84例,每 日1剂,10剂为1疗程,1疗程后间歇3天,继续下一疗程。结果治愈25例,显效41 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05%。同时认为本方对学龄前期、学龄期 及青年期患者的效果更好,且对小儿的智力亦有一定的提高。王氏等认为本方尚可 用治以惊、抽、搐、挛等气机不和为审证要点的下列病证: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官 能症、耳鸣、输卵管结扎术后肢体麻木、精神分裂症等。王忠民氏用柴胡桂枝汤加 味治疗神经衰弱患者60例,每日1剂,14天为1疗程,结果一般1—2个疗程即获疗 效。 2)消化系统:柴胡桂枝汤可治疗溃疡病及预防消化性溃疡复发,对慢性胃炎、胃 下垂、慢性胰腺炎、慢性肝胆疾患有一定疗效。对184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研究表明, 柴胡桂枝汤7.5g/日,并用H2阻滞剂800mg/日,8周后的溃疡治愈率可达92.4%。单 用H2阻滞剂和单用柴胡桂枝汤,在50岁以上人群中,二药的效果相同,但柴胡桂枝 汤更适于预防老年人低酸性溃疡的复发。对56例溃疡瘢痕治愈的胃溃疡患者进行分 组对照,结果表明,本方能有效地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复发。曲氏等用本方加减治疗 慢性胰腺炎患者22例,获得较好疗效,13例基本治愈,8例好转,无效1例,总有效 率为94.45%。日本医家常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肝胆疾患。矢数圭堂氏对胆石症 引起的发热畏寒,右上腹疼痛,胸胁苦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患者,应用本方加味 常能治愈。亦有应用该方加味治愈肝胆证候群、胆结石术后腹痛及急性胆囊炎的报道。 冈野氏应用柴胡桂枝汤加茵陈、大黄治愈1例糖尿病合并慢性肝胆炎症的患者。松下氏 和童野氏均有应用该方加味治愈急性肝炎的报道。刘茜等用本方加减治疗肝炎后综 合征116例,并随机与西药组38例对照。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 的平均有效时间为19。2±4.4天;对照组的平均时间为18。9±4.5天。治疗组痊愈87 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3。1%;对照组痊愈14例,有效11例,无效13 例,总有效率为65.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艾华等对<伤寒论)古今医案柴胡桂 枝汤证185例证治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证诊断指标为发热、恶寒、胸胁苦 满、头痛、口苦、腹痛,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弦数。其病机为少阳兼表,治法 以和解少阳兼解表邪为主。本方在临床应用时均为水煎口服,党参多代替人参。不仅适 用于外感病,也广泛用于各种杂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肝炎、胰腺炎、胸膜炎、肋间 神经痛、眩晕证、肋软骨炎等。其中以肝胆疾病为多。 . 3)循环系统:王子融等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多种心律失常患者24例,其中心电 图显示心房纤颤4例,房性早搏3例,室性早搏12例,房室传导阻滞2例,病窦综合 征3例;诊断为冠心病9例,心肌炎8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肺心病2例,诊断不明 确者l例。结果:治愈16例,好转4例,无效4例,其中心房纤颤、室性早搏各2 例。卢氏以本方加减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l例,心电图提示,T波变化, 证属痰阻脉络,胸阳不振。服药后胸痛除,诸证消失。 4)呼吸系统:张氏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感冒、流感、小儿扁桃体炎、老年性 “慢支”等病症,均取得较好疗效。曹氏对缠绵难愈之感冒合并证,如眩晕、呕吐、 感冒周余胃痛满闷不思饮食、感冒十余曰全身酸痛关节痛甚等病症,用本方加减,均收 效满意。傅氏用本方加石膏、川芎和苍术治疗病毒感染性发热112例,每日1剂, 重症可1日2剂,一般服药5剂有效。结果痊愈85例,有效13例,无效14例,总有 效率87.5%。 5)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妇女更年期出现的自觉燥热面赤、头 痛、肩酸痛、疲乏倦怠感、食欲减退等证候者,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有学者指出,柴 胡桂枝汤是植物神经紊乱症的有效方。若患有头痛燥热、面部潮红、烦躁出汗、汗出以 、 后面色苍白、畏寒等证,应用本方常有效。妇女若在更年期出现闭经,并有心下支结等 证,用柴胡桂枝汤可获良效。该方有驱散瘀血的作用,若在更年期由于瘀血、血滞二种 因素而出现手足麻、疼痛、耳鸣、大便秘结者,可用本方加大黄;兼有畏寒, 自觉发 热、头痛、恶心呕吐者,同样也可使用该方剂。此外,本方对妇女经前期紧张症亦 有较好疗效。 6)脂膜炎:苗氏用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脂膜炎患者13例,效果显著。结果除2例 高热不退,经治疗体温下降,病情好转后失去联系外,其余11例均获痊愈。见效时间, 4天一3个多月,一般20天左右。随访观察除1例8个月后复发1次,经本方加味而愈 外,余10例均未见复发,最长者已达16年。 7)其它:李氏认为柴胡桂枝汤能宣通营卫、通阳散结、疏通三焦,本方加减可用 于治疗邪阻三焦、气机不畅所致胸腹诸痛,如急性心绞痛、胆囊炎、胰腺炎、胆道蛔虫 症、胃痉挛、阑尾炎、肠痉挛等急性发作之病。本方治疗胸腹痛,对突发者效果佳,慢 性者效果稍差。一般临床有效剂量为柴胡25g,桂枝、白芍、半夏、生姜、甘草、人 参、黄芩均为lOg,否则疗效不显。傅书勤等以本方加大白芍、炙甘草用量,另加 生龙牡,治疗1例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在治疗过程中因骤停激素而引起的“戒断综 合征”,同时认为本方能调整免疫机能,阻止邪毒循经内传,对变态反应有治疗作 用。严氏以本方加减治愈夜半盗汗及子时胸痹2例时间性发病病例。包氏多年来 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急性肾炎、急性胃炎、急性泌尿系统感染和各种发热性疾病,均获 显著疗效,并体会到,不论何种疾病,特别是在一些发热性疾病中,不管它的长短、轻 重、缓急,只要具备有发热恶寒、口干口苦、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均可用柴胡桂枝汤 加减治疗。此外,尚有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面瘫、不寐、坐骨神经痛、腹痛发热、 无名高热及多囊肾发热等病证的疗效报道。 (4)医案选录 1)术后肢体麻木:林某,女,36岁,1986年10月15日初诊。输卵管结扎术后肢 体麻木不舒1月余,术中顺利,之后不慎感受风寒,复与他人吵闹,恚怒不已,继而肢 怠乏力,周身酸楚,胸闷太息,纳食减少,服西药治之,症情未减。旬余肢体见麻木不 舒,某医投天麻丸、消炎痛等药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前证俱在,伴脘胀不适,太 息频作,时心悸不安,精神抑郁,缄默寡言,四肢拘紧,郁怒后诸症明显加重,时泪流 欷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抗“0”及血沉正常。证乃肝郁气滞,营血失充。治 宜疏达气机,和营益阴,拟柴胡桂枝汤治之。柴胡15g,黄芩lOg,清半夏lOg,人参 3g,炙甘草6g,桂枝12g,白芍12g,生姜6g,大枣10枚。服上方3剂,诸症见缓, 麻木减轻,胸闷太息好转,纳食略增。方已中的,爰宗前法减柴胡至lOg再进。又服3 剂,诸症向愈,麻木感大减。为巩固疗效,再以上方续进,隔日1剂,先后共服药n 剂,恙祛病除,随访半年,体健逾往。按:柴胡桂枝汤本治太少并病。据临床观察,本 方有疏达肝郁调和气血之功。本例既有肝郁气滞之病机,又有营血失充之脉候。然病机 晰郁为主。 (类证治裁)曰: “妇人因悒郁气结,致发麻痹者,当舒郁”。肝郁气滞, 复外邪内侵,以小柴胡汤扶正祛邪而疏达气机,邪气去则正安,郁得达则症除。桂枝汤 调和营卫,气行则麻木消,营血和则不仁祛。以本方治之,气滞得除,脉络自通,故诸 症可愈。(<广西中医药)1992;15(1):22) 2)无名高热:郑某,女,30岁,1986年9月20日以发热待查入院。入院后曾拟 诊为伤寒、疟疾、肝炎等,但作相应有关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曾先后进行试验性治疗 21天,罔效。体温多在39。5℃左右,尤以下午1点左右为甚。后请中医科会诊。刻诊: 患者寒战高热(39.6℃),伴有头痛、全身关节疼痛、胃脘胀满、纳呆、小便黄、大便 正常,舌苔白质淡红,脉弦数。辨证为太少合病,治以表里双解法,拟柴胡桂枝汤加 减。药用:柴胡24g,黄芩24g,桂枝15g,白芍15g,党参15g,甘草lOg。水煎服, 每日1剂。服两剂后,体温降至37.6℃,头痛、身痛亦减。继服两剂, 自觉诸症悉除, 胃纳渐佳,无不适感,体温稳定在36℃左右,于翌日痊愈出院。按:患者发热寒战、 关节痛、头痛系太阳桂枝证,脘满、纳呆是少阳柴胡证。故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表发 散,以治太阳之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此类顽固性无名高 热,每年夏末秋初呈流行之势,西药无法而中药往往可药到病除。((山东中医杂志) 1992;11(2):36) 3)流行性出血热:刘某,男,26岁,已婚,江西省高安县人,农民,1988年12 月18 Et(第4病日)入院,住院号:12959。起病即发热(T40.1℃),恶寒,往来寒 热,头痛腰痛,恶心纳差,渴喜热饮,小便短赤,大便数日未行,无“三红”症,眼球 结膜轻度充血,咽部明显充血,可见少数针尖样出血点,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舌红苔 白厚润,脉弦细。证属伤寒少阳病兼太阳所致,法当和解兼汗,方用柴胡桂枝汤:柴胡 40g,桂枝、白芍、甘草、黄芩、半夏、生姜、党参各15g,红枣6枚。水煎直肠点滴 250ml,口服“出血热饮料”(以鲜茅根为主要成分),静滴“清开灵”20ml,补液 1000ml。经上述处理后,体温迅速由40.1℃下降至37.7℃,以至35.6℃,并越过低血 压与休克期,而直接进入多尿期,住院5天,痊愈出院。(<河南中医)1992;12(5):221) [按语] 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的合方,全方有和解表里、调和内外、调 和肝脾、舒肝和胃以及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下列病证: 1.以惊、抽、搐、挛等气机不和为审证要点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失眠、 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2.以脘痛、痞满、呕恶等胃气不和为审证要点的消化系统 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肝胆疾患;3.以气血运行不利、 气机升降失司为审证要点的循环系统疾病,如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等;4. 以气机紊乱、升降失职、阴阳乖舛等为审证要点的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及经前期紧张综合 征;5.以发热恶寒、胸胁苦满、口干口苦为审证要点的各种发热,如病毒感染性发热、 感冒合并症等。 [现代研究] 工.抗惊厥作用:柴胡桂枝汤能延长巴比妥酸盐的睡眠作用。动物实验证实可控制 痉挛发作。细胞水平研究证实,可使戊四唑(PTZ)引起的突发性活动(BA)得到控 制。用神经纤维进行的研究表明本方有比普鲁卡因弱得多的麻醉作用,对各脏器无明显 副作用。关于本方的作用机理,用蜗牛进行的研究证实,本方能阻止Na、、Ca2、、K、 引起的膜电流。显微分析证实本方可抑制BA时钙的病理性移动,可抑制细胞内5—7 千道尔顿蛋白质的增加和细胞膜附近钙的结合状态。用小鼠进行的实验证实本方可抑制 cAMP含量的增加,还能纠正PTZ导致的脑电图功率变化,有促进胎生大鼠大脑皮质 初代培养神经细胞神经突触增殖的作用,并能激活老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化学研究 证实本方能使延髓、中脑的5.羟色胺水平和视丘下部的儿茶酚胺浓度增加,抑制N.脒 苯酰胺诱发的发作波,使大脑半球的多巴胺增加。 2.抗溃疡作用:用Wistar系雄性大白鼠作试验,实验分两组,A组单用半胱胺 (400mg/kg);B组先口服柴胡桂枝汤(500mg/kg)后再给予半胱胺,用药后比较观察 12h,结果表明,柴胡桂枝汤有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作用,故可减低胃液对粘膜的损害 作用。柴胡桂枝汤不仅能影响促胃液素的分泌,而且可以防止由于半胱胺引起的促胰液 素的分泌的减少,并可使Brunner腺分泌碱性粘液减少得到纠正,从而加强十二指肠粘 膜的防御功能,使半胱胺引起的溃疡形成得以防止。 3。对免疫功能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柴胡桂枝汤可激活正常幼鼠的免疫功 能。 4.对脏器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柴胡桂枝汤可使大鼠的肾上腺肥大及胸腺 萎缩,由肥大的肾上腺组织学所见,可见囊状带及网状带细胞质内脂质小滴增加,这类 似于应激状态恢复或脑下垂体障碍时肾上腺皮质所见。柴胡桂枝汤引起的肾上腺肥大及 胸腺萎缩很可能是由方中的柴胡皂甙所致。 5.抗炎作用:柴胡桂枝汤对实验性大鼠炎症的作用表明,本方具有较强的抗炎作 用,对慢性炎症较急性炎症显著,并认为其抗炎作用主要与柴胡、黄芩、芍药、桂枝有 关,它通过抑制化学解质的游离而抗局部炎症,其全身作用是刺激脑垂体一一肾上腺的 内分泌系统,调节由于炎症受到变化的生物体机能而呈现消炎效果。 6。其它作用:有文献报道柴胡桂枝汤还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对血压有一定的降压 作用;对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