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范仲淹仅存的五首词作,看宋词风格的转变

 昵称53805865 2018-04-07

范仲淹词作存世共五首,虽然数量较少,但首首脍炙人口,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北宋建国至宋仁宗,生活享乐渐成风尚,以言情为主要创作话题的歌词亦趋向繁荣。范仲淹于仁宗年间登上词坛,其词作内容和风格丰富多样,有写边塞生活、咏史、写景和言情等,正是过滤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刻痕迹。

一、《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奉调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山谷交错、地势显要的特点,范仲淹提出“积极防御”的守边方略。然而,北宋长期的积弱积贫,与西夏的军事力量有很大的差距,只能保持守势。这对有远大志向的范仲淹来讲,会感到十分的无奈。这首《渔家傲.秋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的,它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范仲淹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被后世称为边塞词的首创。范仲淹戍守西北达四年之久,应该写下了很多描写边塞生活的词作,然而,流传下来的只有这一首。但是,就这一首词,它的内容和风格直接影响到宋代豪放词与爱国词的创作。

二、《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欧阳修与范仲淹是挚友,两人在政治上观点一致,在朝政上共同进退。此词大约写于二人在新政失败后,在朝事上共受打击之时。范仲淹在词中嘲笑曹操等人纷争不已,在徒劳心力中虚耗光阴,不如刘伶在醉乡中逍遥度日。人无百岁,只有年轻时的时光最好,还要系在追求功名上,还能有什么快乐时光。然而,这首词不过是词人在理想破灭时的牢骚之语,范仲淹毕生的理想和追求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报国思想。

三、《定风波》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庆历六年(1046年),58岁的范仲淹退出政治舞台中心,移知邓州,居闲休养。在邓州期间,范仲淹修缮亭台楼阁,以作游览消遣之地。邓州城东南的“百花洲”,经范仲淹重新修建,成为他经常流连忘返的场所。范仲淹经历了庆历新政的是是非非,此时借百花洲的景色来抚慰自己,力求洒脱、看透。但结尾的“争教我悲无欢绪”,又透露出对现实失意的无法真正释怀。

上面的三首词,咏边塞、读史、写风景,题材广,与言情无关,与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风气相吻合,表现了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坛衰变的过程。

四、《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以广袤无垠的天地作为秋思乡愁的背景,宽大深远的境界中所烘托出来的情感也显得格外深沉浑厚。读范仲淹的词,最直接的感觉是就宏伟大气,无论是写景还是言情,不拘于小空间的情绪抒发,这与他的政治思想和远大抱负有直接的关系。

五、《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胸襟宽大,他的相思词总是写出一种宏大的时空背景,这与同时代其他词人"小园香径",庭院深深的狭小环境十分不同。而沉挚真切、婉丽动人的风格,也极大地改变了宋人的创作观念,对后世词坛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翻看全宋词,从宋太祖至宋仁宗约八十条年的时间里,有作品留存的词人共有11位,保留至今的词作34首,可以说宋词的创作处一个萧条的时期。从宋仁宗开始,宋词的创作真正开始繁荣起来,而范仲淹在这个时期正是起到了承前启后过渡性的作用。从范仲淹仅存的五首词风格的变化可以看出,他的词作引导了当时词坛创作风气的转移,为宋词创作的繁荣开辟了先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