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槐榆柳学习心得系列之唐宋词赏析003

 崆峒樵隐 2020-04-13

词的发展(二)

在词的发展(一)中,总结了从晚唐至后蜀(836-940年)、从南唐至宋初(937-978年)两个时期词的创作风格。本篇就从第三个时期北宋前期开始。

三、北宋前期

这个时期从北宋建国至宋神宗继位(960-1067年),约一百余年。这一时期可以分为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 北宋初50年

这一阶段从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宋真宗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后几年。这一阶段,词并没有随着新王朝的建立而兴盛,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被认为是词坛甚为沉寂的一个时期。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国初平一宇内,法度礼乐,浸复全盛,而士大夫乐章顿衰于前日。”在这四五十年中,作词者寥寥数人,作品仅存33首。其中王禹偁、寇准、钱惟演、潘阆、林逋等人的词作虽然也有一定的水平,但由于数量稀少、风格平庸,不足与形成鲜明的时代特点。

宋初词坛的沉寂是与当时文化大背景分不开的。公元960年,北宋建国,结束了长达百年的割据、战乱局面。北宋的统治者从建国之初就采取了崇文抑武的国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相当重视文化的建设。然而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涵育、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苏轼《六一居士集叙》:“宋兴七十馀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圣、景祜极矣。而斯文终有愧于古。”所谓“七十馀年”,即太祖、太宗、真宗三朝以及仁宗朝的初期。苏轼的“七十馀年”也许稍稍长了些,但宋初50年,其文学成就的确不足以与前代相媲美。历来文学史和词史多把这一时期看作晚唐五代词向宋代词演进的过渡期而忽略。

王禹偁(954—1001年),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著有《小畜集》。词仅存《点绛唇》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王弈清《历代词话》称赞此词“清丽可爱”,并因此推崇王禹偁岂止以诗擅名”。这首词被视为掀开两宋词坛帷幕的重要词篇。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寇准(961-1023年),字平仲,别称莱国忠愍公,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他不是词家,但偶有所作,也颇可读。《全宋词》共辑其词4首。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 寇准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後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钱惟演(977—1034年),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学能文,是“西昆体骨干诗人。钱惟演学识渊博,平生著述甚丰,但多已佚失,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欧阳修《归田录》记钱惟演所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记载:“作为旧国王孙的钱惟演,一生境遇尚算顺利,到晚年却谪居汉东,眼看行将老死他乡,心情自然是悲凉无限,所撰《玉楼春》词极其凄婉。每逢酒后自歌此曲,往往泪下。”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潘阆(?—1009年),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河北大名)人,或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今杭州城有“潘阆巷”。宋初著名隐士、文人,性格疏狂,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潘阆与寇准、钱易、王禹偁、林逋、许洞等交游唱和,著《逍遥词》。潘阆诗才不俗,王禹偁《寄潘阆处士》:“烂醉狂歌出上都,秋风时节忆鲈鱼。江城卖药长将鹤,古寺看碑不下驴。一片野心云出岫,几茎吟发雪侵梳。算应冷笑文场客,岁岁求人荐《子虚》。”黄静之在《酒泉子》词跋中云:“潘阆,谪仙人也,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词翰飘洒,非俗子可仰望。”

酒泉子·长忆西湖》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浙江大里黄贤村人,或云钱塘人。后人称为和靖先生,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自甘贫困,弗趋荣利。与范仲淹梅尧臣有诗唱和。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今存词三首,诗三百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

霜天晓角·冰清霜洁》 林逋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晓寒兰烬灭。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二)  第二阶段 北宋前期后50年

这一阶段从宋真宗大中祥符末年至宋神宗继位(1067年),约50余年。历经沉寂,在宋词的星河中终于闪现了柳永、张先、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宋祁等一批耀眼的明星,宋词也终于迎来了自己蓬勃发展的时期。从词的创作风格上,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别。

1、  对五代词风的因循变革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花间派、南唐词人确立的以小令为主要文体、以柔情为主要题材、以婉丽为主要审美规范的五代词风。当然,他们在继承因循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北宋政治家、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十四岁以神童入试,历任要职,官至集贤殿学士、宰相、兵部尚书,世称晏元献。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皆出其门。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风格含蓄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与欧阳修并称“晏欧”。其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破阵子》、《鹊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他亦工诗善文,原有诗文二百四十卷,原有集,已散佚,仅存《珠玉词》及清人胡亦堂所辑《晏元献遗文》。冯煦《蒿庵论词》推晏殊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绝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然而,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语言也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其词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表现出对生命的忧思,从而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的风格特征。冯煦《蒿庵论词》:词至南唐,二主作于上,正中和于下,诣微造极,得未曾有。宋初诸家,靡不祖述二主,宪章正中;譬之欧、虞、褚、薛之书,皆出逸少。晏同叔去五代未远,馨烈所扇,得之最先,故左宫右徵,和婉而明丽,为北宋倚声家初祖。刘攽《中山诗话》谓“元献喜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信然。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欧阳修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堪称千古伯乐。

与晏殊词相比,欧阳修虽然也主要是走五代词人的老路,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呼应。

《朝中普·平山堂》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中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真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不像晏殊那么顺利,一生宦海浮沉,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在这类情感的词作方面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另外欧阳修词在描述传统类型的相思恨别时,能够抒发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有别于五代词倾向贵族化的审美趣味,而更趋近民众化的通俗审美情趣。同时欧阳修借鉴和吸取了民歌“定格联章”等表现手法,创作了《渔家傲》和《采桑子》系列作品,这也是欧阳修词向通俗化方发展的体现。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宋初大臣之为词者,寇莱公、晏元献、宋景文、范蜀公与欧阳文忠,并有声艺林。然数公或一时兴到之作,未为专诣。独文忠与元献,学之既至,为之亦勤,翔双鹄于交衢,驭二龙于天路。且文忠家庐陵而元献家临川,词家遂有西江一派。其词与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本传云:“超然独惊,众莫能及。”独其文乎哉?独其文乎哉?

2、  词境的开拓与词实用功能的扩展

以范仲淹、张先为代表,范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词境的开拓上,而张词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词实用功能的扩展和题序的使用上。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生于河北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县),先世邠州三水(今陕西省旬邑县),后迁居江南,为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 散文均有名篇传世,著有《范文正公文集》,词仅存5首。

范仲淹曾与晏殊为同窗,但有着与晏殊、欧阳修不同的人生经历。他有过四年的军旅生活,参与了“庆历新政,多次因谏被贬,但“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性格始终未改。这也使他的人生感受和艺术视野与晏、欧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词作的意境上有着迥乎前人的独到之处。著名作品《渔家傲》最具代表性。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 ,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意境悲凉、壮阔,从主题、情调方面都为宋词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欧阳修称《渔家傲》为穷塞主词。沉郁苍凉的风格,成为后来豪放词的滥觞。《苏幕遮》的主要特点在于能以沉郁雄健之笔力抒写低回宛转的愁思,声情并茂,意境宏深,与一般婉约词有所不同。清人谭献《谭评词辨》誉之为“大笔振迅”之作。王实甫《西厢记》中,直接使用这首词的起首两句,衍为曲子,竟成千古绝唱。

张先(990-1078年),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宋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知县,人称“张安陆”。《古今诗话》中说:“有客谓子野曰:‘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子野曰:‘何不日之为张三影?’客不晓。公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 张三影有此得名。著有《张子野词》(一名安陆词)。

张先与柳永齐名,擅长小令,亦作慢词。其词含蓄工巧、情韵浓郁、意象繁富,题材多为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为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对两宋婉约词影响巨大,也是词由小令向慢词过渡的功臣。清末词论家陈廷焯《词坛丛话》评张子野云:“才不大而情有余,别于秦、柳、晏、欧诸家,独开妙境,词坛中不可无此一家。” 《白雨斋词话》“张子野词,古今一大转移也。前此则为晏、欧、为温、韦,体段虽具,声色未开。后此则为秦、柳,为苏、辛,为美成、白石,发扬蹈厉,气局一新,而古意渐失。子野适得其中,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但含蓄不似温、韦,发越亦不似豪苏腻柳。规模虽隘,气格却近古。自子野后一千年来、温、韦之风不作矣。亦令我思子野不置。”比较恰当地指出了张先在词史上的地位。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行香子·舞雪歌云》 张先

舞雪歌云,闲谈妆匀。蓝淡水,深染轻裙。酒香醺脸,粉色生春,更巧谈话,美性情,好精神。

江空无畔,凌波何处?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先从题材上并没有超越传统相思恨别的范围,但他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以前,词因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而只写给歌妓演唱,而张先打破了这种惯例,在文士交往中,也常用词来酬唱赠别,扩大了词的日常交际功能,从而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二是开创了词有题序的先河。其词现存165首,有70多首用了题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使词的题材取向逐渐贴近日常生活,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而无题的传统格局,也加强了词的纪实性和现实感。后来苏轼等人的唱和词作日渐增多,以及词创作中题序的大量使用,便是受到张先的影响和启发。正因如此,张先词才被视为“古今一大转移”。

3、  宋词的重大变化—慢词的创作

主要以柳永为代表,开创了慢词的创作手法。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趣味。此外,还成功运用了铺叙和白描手法,提高了宋词的写实性和表现力,使词向大众化、通俗化方向发展。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柳永也无可置疑地成为词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柳永(约987—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世称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并以“白衣卿相”自诩。著有《乐章集》,其代表作有 《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宋初,词人擅长的仍是小令,对于慢词,张先17首、晏殊3首、欧阳修13首,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终于使慢词占据了词坛的半壁江山。所以说,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为宋词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柳永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流传极广。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说柳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王灼《碧鸡漫志》认为柳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都揭示出柳词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近人夏敬观:“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

槐榆柳    

2014年2月25日

附注:本文纯属个人学习心得,参看资料杂多,亦无深入探究,浅见陋识,不免有许多偏颇和谬误之处,望读者鉴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