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欠我一碗馄饨

 耽读斋 2018-04-07





小的时候,就特别爱吃馄饨。一只筷子不停地往四方皮里装馅,手速很快,皮薄馅也不大。但是就是这样的一碗馄饨,里面加了虾皮和紫菜之后,就成了我印象中记忆最深刻的味道。


△ 传统馄饨最原始的做法图示


现在的馄饨越做越大,不像是当年的那种小馄饨了。早些年武汉很多地方都还在卖这样的馄饨,可现在很难找到了。


说起来,不止是传统馄饨变少了,武汉人对馄饨的叫法也不一样。武汉人把“馄饨”叫“水饺”,这也算是件南北差异的趣事。而外地人眼中的“水饺”,武汉人又叫它“东北水饺”或者“饺子”。



有的地方如荆州也不叫“馄饨”,而叫“包面”。反正关于叫法这一点,就不用过分去追究了,在武汉人眼里,只要好吃就行。


△ 我在武汉吃过的店,都会标出来,批注上特质和排名。


小编几乎踏遍了武汉大大小小的“水饺店”,寻找内心觉得最好吃的那碗馄饨。并且给它排了名次,好吃的不好吃的,都记录在了武汉地图上。


碰到过一些大致保留传统馄饨的形式的店却做得不好吃的店,也碰到过一些改良后但比传统馄饨更好吃的店。在这里把它们整理出来,这些有代表性的店(有好的也有体验不好的),分享给大家。



第38名  老吴记水饺馆

地址:江汉一路与前进五路交叉口



这家店很多人给我推荐,而且店里写的广告说是获了某个美食节目的奖,很多人慕名过来吃。


他们家做出来的馄饨已经很现代了,馅很大,比小时候吃到的小馅料馄饨大了很多。(后来的事实证明武汉稍微有名气的馄饨店基本上都卖这种了。)



装进碗里的样子还骗了我一次,真的很像我记忆中馄饨的样子。可吃了几口之后作罢,皮没有想象中那么薄。最主要的就是馅料太咸,导致吃了几口就特别想喝水。汤底也咸,完全没有想象中的味道,有点失落。



它家的馄饨是我吃了那么多家之后最失望的,那种咸味实在不适合一个过早的人,不推荐大家去吃。倒是后来发现他家的煎饼特别好吃,甚至大多数人来店里吃馄饨的最后都选择了煎饼。


第27名  如意馄饨

地址:连锁店(武汉大范围内都有店面)



如意馄饨作为连锁店遍布武汉,导致名单里也少不了他。吃过如意馄饨的都知道他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个头太大了。它是我吃到过的所有馄饨里,唯一一个做得像饺子的。



但是从味道和汤头上看来,倒是也不算差。这种“不差”的原因来自于流水化控制下的统一备料,所有的配料包括馄饨本身都是从冷冻室里装配过来的,所以保证了每一家如意馄饨店的味道基本上都一模一样。


倒是很多时候一个人不知道吃什么,一家地理位置方便的如意馄饨救过我很多次。点个虾仁玉米馅的,味道还不错,只是吃的东西就已经很“馄饨”这个词没有半点关系了。



第23名   熊太婆原汤水饺

地址:武昌区粮道街与胭脂路交汇处



粮道街的美食一直像是武昌美食街的标杆一样的存在,如果你去了武昌却没有在粮道街吃,就谈不上知道武昌的美食。我曾经在粮道街上吃过很多印象深刻的味道,鱿鱼和果味布丁都好久不能忘记。所以第一次去吃这家之前,抱了很大期望。



他们做得确实很细致,对于食物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兢兢业业了,不同味道的馄饨汤头辅料都彼此不同。吃之前,我就抱着一种特别战战兢兢的心态,我跟摄影师说:“这家店要是好吃,就真的好完美啊。”


因为它店面装修古朴,又在粮道街,而且每个人对待食物的态度又专业,要是做出来的馄饨好吃,我跟别人说起来多可信,像一个成功的馄饨店该有的样子。



可事实事情往往就不像那样,它的汤并没有很特别,就是一般的面汤。而且个头大得像饺子一样,皮很厚,而且刚做出来就有种放了很久的感觉,整个面皮都糊开了。肉质也一般,如果真的要选一家馄饨店来吃,我不会来这家店。


之前看到它的装修,看到它的氛围,看到他们做馄饨好似很专业的样子,都以为他们就好像一群品学兼优的学生。所以我说“它的馄饨皮有点面粉感”的时候,是有种可惜的心情在说的。



第22名   谈炎记水饺大王

地址:利济东街1号(利济北路路口)



这家店本身的地位有多高呢?


就这么说吧,武汉地铁有一个特色站叫汉正街地铁站。特地精选了仅有的几个能代表武汉老字号食物招牌,来当做外地人到武汉时展示的名片。这些食物被做成实体招牌像文物展示一般永久地放在了地铁站里,而其中唯一一家馄饨店招牌就是谈炎记。



谈炎记是在1920年创始的,今年2018年,还过两年它都要变成真正的百年老店了。可是即使是做了快100年的老店,好的服务谈不上,馄饨里也没放紫菜和虾皮。



或许是心理期待值太高吧,以至于真正吃到这碗没有虾皮和紫菜的老字号馄饨的时候,略微有些失望。


他家的馄饨皮做得不厚,肉入口也没有特别明显的腻味,如果硬要在口味上给它定性,就是一般。这种“一般”就是任何一个街边小摊都能做出来甚至还能超过它的“一般”,以至于我们吃到的时候会失望,毕竟是百年老店。



如果你说百年老店做的味道就是返璞归真,或者说兴许百年以前就是做的这个味道,只不过它一直秉承着朴素,那你就错了。


谈炎记1920年创始的时候做的那碗馄饨可没这么大个,现在做的东西在北方叫馄饨,在广州叫云吞,在四川叫抄手,可是比不上任何一个味道。而现如今硬要说谈炎记是馄饨的话,也早就不是1920年的那一碗了。



倒是店里的蛋饼不错,蛋饼的味道一点都让你感受不到它被套餐搭配售卖的身份。只是卖的馄饨口感,让我想起很多国外同学说的那句“回武汉吃馄饨就吃谈炎记”,不免觉得有点心酸。



第18名   味满浓原汤水饺

地址:粮道街247号



发现这家店完全是巧合,因为它就在熊太婆旁边。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情试了一下,却比它旁边的熊太婆好吃些。但是它好像是刚开不久,也并没有任何人跟我推荐过它,甚至很多人不知道这家店的存在。



这家店里的馄饨,相对前面的店来说,就算是及格了。虽说皮没有薄到很惊人的状态,但是入口没有面粉感。


但最加分的算是它的汤,这个汤头对得起它招牌上“味满浓”三个字,虽是清汤却又醇厚的感觉。只能说,我光喝汤都愿意,何况是汤里的馄饨入口的口感还很好,这算是额外加分了。



总而言之,这是我唯一一碗“吃完后汤也喝完”的馄饨。



第16名   大汉口楚楚水饺

地址:汉口前进五路(近江汉一路)



找到这家店的时候,我心底还是没有断掉那种看到曾经记忆中的馄饨的期待。


虽然都快要接受了“武汉的馄饨差不多就都是一个样子了”的设定,但看到店里那个现场包馄饨的背影,我还是会想象她是不是拿着一个筷子,飞快地往方形皮里拨一小撮肉然后捏起来。



可惜它已经不算是传统馄饨的做法了,馅包得很足,是那种看起来很实惠的样子。但是这种改良过的馄饨,在他们店里却做的很好吃。


首先它的皮薄,你看到的馄饨就像虾饺一样,能透过馄饨看到里面的肉色。汤头也不错,虽然馄饨做法改良了,但是虾皮和紫菜还是照放。整体来说,这是目前为止既又接近传统馄饨,味道又好的一家店。



第13名   六也抄手

地址:鄱阳街(江汉路地铁C出口附近江汉村巷内)



这家店特别小,藏在江汉村里,而且就做早上过早的生意。平时从那里经过连店面都没有,摊子也会收掉,感觉好像这家店不存在一样。



所以要吃这家店,就一定得大清早过去。


他家的馄饨拍出来真的不如前面几家好看,但味道却好很多。它的店面实在是小,基本上暴露在路边上。但是馄饨无论是面粉的口感,和肉质的鲜嫩程度,都要超越之前我说的那些店。


只是我试了好多次,这些口感的东西好难拍出来。甚至拍出来好像还不如前几家,这就是有点遗憾的事。



可事实上入口的口感非常好,而且入口就能感受到外皮很薄,这一点很重要。很多皮厚的馄饨,稍微放冷一会儿,就会感觉中间硬硬的面面的,这家完全没有这个问题。


它家馄饨的重点在于肉,非常的,因为往里面加入了蛋液的缘故以至于入口感觉好。而且很适合过早的口感,对于我这种早上不喜欢吃咸的人来说,这种清爽口感很适合。


我想,如果我住在附近,我大概会有很长一段时间过早会来这里吃这碗馄饨。



第7名   老街福龙抄手

地址:江汉二路与南京路交叉路口



说实话,我当时吃到这家店的时候,我被他家的味道震慑住了。


前面那些店都算是中规中矩的好吃的话,这家不一样。前面那些店给你的感觉就好像郎朗,从小学钢琴,中规中矩长大后大放异彩,好就是好。而这家店的感觉就是周杰伦给我的感觉,剑走偏锋,身怀绝技却是平凡人堆里出来的样子。



它真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红油抄手了,但是在武汉人似乎没有太在乎这些叫法(前面几家店几乎都可以自行往清汤碗里放辣味佐料)。但是这碗抄手,它汤是酸辣味的,光是先喝一口汤,你就能知道这碗里整体味道的基调定在哪里了。



皮和肉的处理是真的很恰当,不会觉得面粉质感多,也不会觉得肉的味道腻。


馅料里的肉的肥瘦比例达到了入口无腻感却又爽口的精准的感觉,我吃到的时候甚至有某个瞬间开始怀疑自己一直在找那种小馅料的馄饨的想法到底对不对,毕竟这碗抄手是真的太好吃了。



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它店里的煎抄手,我甚至对于它的喜爱超过了店里的普通抄手。我以前对煎饺和煎包都有一点不满的地方,在它身上完全得到成全。


我不喜欢煎饺身上被煎得过硬的部分,以至于我很多时候吃煎饺不吃底座,而它,就是没有底座的煎饺。我对煎包的不满意就是皮太厚了,我甚至不懂为什么有人愿意去吃一个面粉量那么多的煎炸品,可是这个煎抄手简直就是完美比例。




第6名   肖桂芳水饺店

地址:汉阳建港小学对面



文章看到这里,我大约可以提前汇报一下,这是文章里最接近传统馄饨做法的店了。店很难找,甚至连招牌都没有,我在这里吃个馄饨,感觉像是回到自己外婆家。




辣椒面、胡椒粉、辣椒酱和猪油,摆在一起是最原始的家常的样子,这就是肖阿姨做馄饨的佐料。



她做馄饨的包法,才是我印象中最初馄饨的样子。以至于文章的一开头,我就借用了她包馄饨的画面来告诉大家,真正包馄饨的样子,是这样的。



无论是从做法,还是从味道,都算是武汉做馄饨的标杆性的店了。这样一个店,开了50年,不挂牌不打广告,还是有很多人从武汉三镇赶过去吃。


你只要把这碗包一点点肉馅,用像补水面膜一般的薄皮裹起来下锅的馄饨,放进嘴里,你就知道我说的所谓的传统馄饨是什么样子了。


或者不用我说,每个那个时代生长过来的孩子,说起馄饨,都该知道馄饨本来是什么样子。



第2名 蒋婆抄手 

 地址:中山大道路口兰陵路94号



本来若是文章写到上一家店,应该就差不多了,介绍到了我最想找到的传统的馄饨店,差不多就可以结束。


可我扪心自问,那家店做法确实是我吃了那么多家唯一一家正宗的,但是我这篇文章已经写了那么多不是传统馄饨却是好吃的馄饨,于是就一定不能忘记这家目前为止我吃到的全武汉最好吃的抄手,虽然,它一点不是我们以前吃的馄饨的样子。



它之所以会那么那么那么好吃,完全因为这碗秘制酱料。


吃到这碗,我已经根本不管它是个啥了,那时候是失去理智的。我管它是馄饨还是抄手,我单纯从味觉上来说,它已经登上了巅峰。而且神奇的是,没有这锅秘制酱料,它排名就无非可以进个前十,可是这个酱料太神奇了。


我甚至一度觉得他们家就堂而皇之地把这锅酱料放在堂食的旁边任人添加,都不怕有心之人偷装回家自己吃或者拿去研究成分自己做。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过这个想法,我很诚实且抱歉地说我有过。



这个酱料有一股很醇厚的蒜香,那种香不是冲鼻子的那种味道,而是很醇厚的香味。尤其是加到碗里之后,就迅速和抄手浑然一体了,咬进嘴里的时候好像连馅料都融入了酱料的味道。


我承认,写这家的时候是我最不理智的时候,也是我最动摇到底真正的一碗馄饨重不重要的时候。



第1名 路边逐渐消失的传统馄饨

地址:慢慢被遗忘在武汉的街头巷尾



什么是正宗?什么是食物对我们的安慰?


其实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什么叫正宗的食物,只有我们是否拥有对一样食物的共同记忆而已。


小的时候武汉人叫它水饺也好,别的人叫它馄饨也好、抄手也好、包面也好,都是因为我们记忆中的馄饨是这样,我们就叫它馄饨;我们记忆中的水饺是那样,我们就叫它水饺。说来说去,只是名字而已。


而当我们说馄饨或者水饺不正宗,是因为它没有长成我们记忆中的那个样子。



不是说武汉现在没有那种正宗传统馄饨卖了,也不是说武汉现在没有好吃的馄饨。只是现在在卖的馄饨,虽然好吃,但是大都不像是我们记忆中的样子。


而那种街边的馄饨,传统的做法,越来越少,甚至找不到了。当我们的味觉被取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甚至会接受这个变化,会忘记原先的馄饨是什么样子。以至于一代新的人再次成长起来,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曾经馄饨以什么样子存在过。


到那时候,武汉便欠一碗馄饨,记在每个老去的人的账上。


✍️ 编辑 / 莫狄

📝 主编 / 白廓

📷 摄影 / 黑白

💻 排版 / sap


武汉十点半文化传播 出品

由武汉吃货原创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