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子兵法形篇-进攻与防守的节点

 无法可法 2018-04-08

孙子兵法形篇-进攻与防守的节点

原文: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孙子兵法形篇-进攻与防守的节点

译文:

不可以被战胜,是讲得防守;可以战胜敌人,是讲的进攻。防守是因为兵力不足;进攻则是因兵力有余。善于防守的人,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敌人莫测虚实;善于进攻的军队,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使敌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付。这样的军队既能在防守中保全自己,又能在进攻中获取全面的胜利。

孙子兵法形篇-进攻与防守的节点

历史:

李牧是赵国戍守北方边境的大将。他曾经驻守雁门,防御匈奴。他有权依现实的情况设置官吏,租税都缴入幕府,作为犒赏士兵的费用。每天宰杀牛只为士兵加菜,又加李牧强训练士兵骑马射箭的技巧,留心敌人动向,常派间谍刺探军情,并与士兵约法:“匈奴即将入侵,要加紧保护牲畜,但不可与匈奴人正面冲突,违者斩首。”因此每当匈奴人侵扰边境,李牧的兵士就驱赶牲畜回营,不肯作战。如此过了几年,匈奴人都认为李牧胆子小,不敢与匈奴人交战,甚至连赵国本身镇守边境的士兵也这么看。赵王下令责备他,李牧仍一如往昔,赵王终于生气,派其他的将领取代他。经过一年多,每次出战都失利,损伤众多,边境多事,根本无法耕种、放牧,不得已赵王只有再度任命李牧。李牧称病推辞,赵王再三地请托,李牧说:“如果大王一定要用臣,必先请大王准许臣如昔日一样的做法,臣才敢受命。”赵王答应他。李牧来到边境,又如以往般和士兵约定不可与匈奴冲突,匈奴几年间都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边境的士兵每天都得到李牧的赏赐,却没有立功报答的机会,都希望能上战场作战。李牧见时机成熟,就挑选坚固的战车一千三百辆,良马一万三千匹,能擒敌杀将的勇士五万人,神箭手十万人,要求他们加强训练。一面又任意放牧牲畜,要百姓四散于郊外,当前来侵扰的匈奴人少时,就装退败让数千人被擒,单于听到消息,以为良机可趁,遂率领大军入侵,李牧排列许多奇阵,指挥左、右二军夹攻,大破匈奴十多万大军,单于奔逃而去,往后十多年间,不敢再侵犯赵国边境。

视角:

本句深意是离不开孙子所指的形,也就是硬件实力。所以实力决定了防守和攻击的策略,劣势需要自我保全,力求不败,优势要善于利用,择机而动。

我还认为,视角不一定放在攻城与守城,多思考会激发我们展开想向翅膀,从而找到乐趣!如游击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让我思路放宽。告诉我们处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也不是被动的处于守势,还是可以有进攻的!我又想到了对方的解法,也是确实是对方一直在做的,寻求主力,想以求决战!

作者寄语:

欢迎各位读友关注本号,针对此句,每个人的人生经历、观察视角都可有不同之处;您的高见,您的视角,您的观点,也值得我们学习与提高,请在评论区不吝赐教!在娱乐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