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疗盘腔炎导致经量变少、颜色变黑,原因有三点

 山东中医竹林 2018-04-08


2018-04-06 孟昭群 潇湘君说艾灸




齐女士因患盆腔炎多年,听朋友说艾灸能治疗此病。因此,近3个月来,她每天都进行长时间的艾灸治疗,病情虽有些好转,但月经量却一次比一次少,且颜色暗黑,齐女士甚为担忧。她担心是不是艾灸伤了血?自己是否适合通过艾灸来治病?


原因有三点

艾灸后经量变少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足为怪,更不必惊慌失措。关键是要找出问题的原因,调整治疗方法,不仅可以使经量恢复正常,而且可以治愈许多妇科疾病。


一般来说,艾灸后经量变少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1.排病反应 

女性患病后一般体内寒气比较重,在艾灸过程中,艾草的药效和熏灸的热能,使体内逐渐充盈元气,体内的寒气也在陆续排出,但还没有完全排除,此时就会出现正邪相争的情况,也就是“排病反应”。这时寒气会暂时的堵塞经络,影响气血的运行,表现出来就是经量减少或者经期延后,并且呈现出暗黑色。面对这种情况,最好是接着艾灸,继续补阳祛寒,待病邪完全排除了,身体也就会变得更健康。


2.错误的艾灸方法 

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没有按照组合的穴位进行全面施灸。比如有的只灸了腰腹局部,没有灸下肢穴位,显然就没有引火下行、调和阴阳的配合作用,反而很容易导致补气太过上火,损耗了气血,影响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导致月经不正常。中药配伍中有君臣佐使,同樣艾灸时也有主穴配穴。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因此,不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认真选穴,还要对每一个穴位都要进行正确施灸。二是施灸过程中过于急躁,没有休息,贪多求快,导致阴血损耗太多。艾灸治疗疾病时,一般前三天,每天灸一次,以后间隔一日灸一次,或间隔两日灸一次。如果是慢性病、顽固性疾病,间日或间隔三、五、七日灸一次均可。


3.艾灸调整期 

艾灸起作用,最先走向就是男女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的前3个月为调整期,月经出现推迟或提前,经量少或多的情况都属于正常现象。艾灸的作用主要是提高人体阳气,改善身体总体气象环境,活血化瘀,使之阴阳平衡,气血平衡等。待到体内阳气调整充足了,月经自然就会恢复正常。


日常措施可调整

如果在艾灸中遇到月经量少的情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调整:


①保持心平气和、乐观舒畅的良好心态。杜绝焦虑不安、忧心忡忡的不良情绪。


②注意适度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③施灸复溜穴、然谷穴、涌泉穴、足三里穴,能活血引血,引火归元,加快月经恢复正常。


④在继续艾灸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体育锻炼、刮痧、按摩等,进行综合调整。


⑤饮食清淡,营养平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吃熏烤、油炸、过辣、过咸、刺激性食物,对恢复月经正常均大有裨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